看到美國一則有關歹徒劫車的影片,看到笑出來,這不就是俠盜獵車手嗎XDDDD?
沒想到竟然在真實世界上演。
= = = =
看完一本書《你不必走得快,但一定要走得遠》,作者是女強人丁菱娟,好像很有名被尊
稱為公關教母,不過我孤陋寡聞不熟這個名字。作者蠻厲害的,從業務助理之後自己創業
,做得有聲有色,到最後離開職場當作家、教書。可是說是成功的社會人士令人敬佩。
這本書主要講在職場上應該抱持著什麼樣的態度和應該注意的眉眉角角,寫給社會新鮮人
或老鳥一個適當的指引,寫得還算可以。雖然我現在對勵志心理的書籍有些偏見,不過可
能也是要看作者,如果作者本身沒什麼成就卻在大談成功論,我看得會很心煩,儘管這些
人講得很有道理。
看這本書倒是沒有說很心煩,不過也可以思考一些事情。
(1) 許多勵志心理的書籍其實也是在講一些常識的道理,頂多就是用一些文華辭藻讓文章
看起來舒服,用故事來引發人們的共鳴,用一些專業術語把內容包裝得很專業。
看來看去都那幾套道理,那麼還有看這些書的必要嗎?
我覺得還是因人而異,有需要的人去看自然可能會得到一些體悟,就算只是常識,但我們
會因為各種情況去忽略它們,所以需要不斷地看這些重複的內容避免自己忘記。
(2) 看哪些東西? 如何看? 看那些可以引發你省思的東西,其實可以把這些東西紀錄下來
,有時間或迷茫的時候再回來看一下。勵志心理的書籍多如牛毛,如果能找到幾本不錯的
書籍放在身邊,有空就讀一下也不錯。有些書籍可能看一下各個章節的標題和開頭結論,
其它的內容其實可以不看,雖然我還是習慣從頭看到尾。不過有些像小故事大啟示或名言
佳句之類的、或章節之間獨立較無前後關係的,有時間就一個段落、一個段落看也沒關係
。用零碎時間看就更好了。
(3) 不管看多少書,瞭解多少道理,最重要的還是實踐。道理的部分有時候也是百家爭鳴
,互有衝突,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準則和座右銘,並且加以實踐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別人的成功難以複製,他們使用的方法不一定適用在自己的身上,只能當做參考。
如果抱持一些想法卻沒有付諸實行,想法也只是空想罷了。
(4) 其實我不太希望看書時還抱持一些預設立場和偏見,打壞了看書的心情。比較理想的
情況是在看與自己立場相反的論點,還能夠保持平常心去客觀看待這些論點。而不是因人
而廢言、因言而廢人。例如你不喜歡某個人,就認為他講的話都是廢話、幹話,就失去了
客觀的立場了。當然如果你崇拜某個人,就認為他講的話都是金玉良言也未免太盲信了一
點。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場去看待事物,從而找到自己的觀點才是比較成熟的思
考模式。
每個人的能力和擅長的事物不盡相同,許多教人在職場上應具備什麼樣的心態都表示要找
到適合發揮自己能力的位置,同時這份工作還要有可發展性、可挑戰性。
如果當你發現自己已經沒辦法再進步了,也許是應該考慮跳脫舒適圈的時候了。
轉換跑道或者成為斜槓青年。不過如果要創業的話,自己必須留些退路再衝刺比起好,
否則如果結果失敗的話只能夠吃土,甚至背負一堆債務。雖然想要成功難免要冒險,
但除非你有三成把握再來破釜沉舟、義無反顧地向前衝才不是魯莽。
作者也是累積一定的實力和經驗才敢要創業或者轉換跑道,在沒有相應的能力和經驗卻想
要異想天開、孤注一擲就像沒有做好功課就學人家All in股票還什麼,通常只是在繳學費
罷了,當然也有賭成功的例子。
不過看完這本書的感想是,這些人還真是工作狂,好像人生只剩工作似的,不過也許只是
我在忌妒他們罷了。因為忌妒,所以才對這些內容有所怨言。
成功者總是在找方法,失敗者總是在找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