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tx9 (螞蟻)
2022-07-18 20:48:41看完一本書《糖尿病一定有救》,雖然沒有太多的內容,不過是一名醫師的血淚勸世書。
身為醫師還會得到糖尿病? 都有腎臟內科醫師洗腎(如林杰樑),癌症醫師得癌症,得糖
尿病倒是沒什麼稀奇,算是國民病了。
只是一般人往往沒有警覺心,或者是三分鐘熱度(如健檢後有一陣子很注重健康,然後就
…),通常要等到情況很嚴重了才驚覺不能夠再這樣下去了,才開始改變生活習慣和進行
治療(但繼續沉淪的也很多)。好吧糖尿病也算是萬病之首(動脈硬化也是),有許多併發症
是很難治療的,死亡率也很高(十大死因之五的樣子吧? 癌症、心血管疾病、肺炎、腦血
管疾病,再來是糖尿病的樣子)。
雖然糖尿病可能沒辦法治癒(糖尿病前期或許可逆),但可以控制住病情,
不讓併發症那麼早出現,所以看起來沒那麼恐怖,吃藥打針就可以繼續大吃大喝了?
會這樣想的話那就繼續放縱自我吧,反正身體是自己的,要怎麼做是個人自由,
不要到時候後悔莫及就好了。
現在的飲食由於精緻化、高油高脂肪高熱量化、高糖高鹽化,還有一堆加工食品、化學
添加物、環境荷爾蒙和各式各樣的污染,導致一般人如果像其他人那樣「正常地飲食」,
就有可能會導致三高、肥胖、高膽固醇、糖尿病、各種慢性疾病的罹患率大增。
換句話說,所謂的「正常飲食」其實並不正常,而我們亞洲人因為基因的關係,和西方人
進行相同的飲食,我們罹患糖尿病和其它疾病的機率更高,即使是瘦子也可能罹患糖尿病
,而西方人可能很胖才會得。看起來不公平,不過本來每個種族和地區的身體機能不盡相
同,有些種族或地區的人比較擅長運動、長得比較高、比較長壽。
因此唯有趁早控制好飲食,培養好的生活習慣,才比較能夠預防或延緩各種疾病發作的機
率。至少在死前可以儘可能地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我想這是大部分的人的心願。
正所謂「病從口入」,大部分的疾病其實和飲食有關聯,所以我們還要維持不健康的飲食
習慣嗎? 在你在享受美食、甜食、大吃大喝之際,有想過你10年後、20年後將會是什麼樣
的模樣嗎? 和糖尿病奮鬥當個鬥士? 還是無奈地躺在床上接受血液透析的治療?
還是因為失能或中風只能躺在床上等待別人的照護?
雖然有些疾病該得的遲早會得,有些是先天或遺傳疾病不是他們的錯,有些意外或苦難
可能也不是我們願意的,不過如果能夠趁早做預防和準備,也許可以排除一些可避免的
狀況。這就有賴於個人努力和社會教育了,個人努力就不贅言,如果社會能夠培養出健
康的風氣,讓一般人都知道預防和治療的重要性並加以實踐,將可以減少更多的悲劇和
醫療成本。其實道理大部分的人都懂,不過願意去實踐的可能不到一半。小孩子也許不
懂事,但是大人可以限制或引導他們,讓他們養成好習慣。老人也許覺得自己不久於世
,或者覺得沒那麼倒楣、沒有受那麼多的教育(失智就算了),所以就沒那麼注重健康。
反過來想,如果這樣的老人因為生病而命不長,反而可節省社會資源(?)。不過多的是
久病臥床的。不過我想為了活著有尊嚴,還是好好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吧。
如果就算努力注重養生還是不幸罹病的話,也不要感到太感傷。視罹病為一個改變和自
我成長的過程,學習與疾病和平相處。尤其現在醫療科技很發達,許多疾病都可以得到
有效的治療或控制,所以不要輕易地放棄希望,也不要陷入自暴自棄、自怨自艾的負面
情緒漩渦中。也許我們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也許我們還有許多想去的地方,不過生命
總會走到盡頭,就算活得短暫,我們也應該活出精采的人生。縱使平凡,也有一絲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