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1 嗯

作者: htx9 (螞蟻)   2022-07-21 20:27:11
看完一本書《AI醫療大未來》,這本書應該搭配《AI快思,你慢想》一起看。
這本書主要闡述將AI引進醫療體系已經是勢在必行,未來AI科技將會協助人類走向新的
工業化時代,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將會被時代所淘汰。
看現在不同的醫療院所的科技化程度不盡相同,像有些醫院批價大部分採用繳費機繳費
(有些可能可以線上繳費),大幅減少人力成本和病患等待時間; 有些醫療院所還在用人
工批價的方式,看一個醫療院所科技化、資訊化的程度就能看出管理的用心程度,也許
這般的用心程度會反映到醫療品質上面。
至於AI技術的部分可能目前還不普及,或者對於病患而言較無感。對院方或者醫護人員
而言,AI是協助他們診斷、動手術、病情監控、減少錯誤和提升效率、減少成本、增加
病床流動率、協助決策等等的工具。對病患而言,如果可以減少等待和住院的時間,
減少死亡率和增加治療效果,用什麼工具其實都無所謂。只要能夠提升服務品質,
自然就會增加競爭力。不過這本書有提到達文西手臂不具有AI的功能,這可能跟我查詢
到的不一樣,反正也不太重要。
現今的資訊科技愈來愈發達,隨著硬體的進步,AI科技也愈來愈進步。之前最讓人熟知
的就是AlphaGo擊敗李世石、柯潔和其他的圍棋高手,雖然只輸過李世石一局。
後來的AlphaGo Zero也不知道怎樣了,後來Google好像還訓練AI玩星海爭霸2,
現在不曉得在幹嘛。其它的AI科技像陪伴機器人、聊天機器人(如Line機器人)、迎賓機
器人、無人機、自動駕駛車、數位助理、影像辨識系統等等也協助人類各種作業等等。
不過AI科技的進步可能也帶來許多的問題,而且目前法規可能沒有很完備應付各種狀況。
過度依賴AI如果出問題,那麼責任的歸屬問題; AI的人權問題; 如果AI發現新的可能性,
智慧財產權的歸屬問題; 大數據的個人隱私問題等等。
關於個人健康往往是預防勝於治療,我們也可以透過科技工具如智慧手環、智慧手錶或
相關App等,協助我們監測一些生理數據和實行運動計劃,這些工具可以幫我們更注重身
體健康,如果有異常狀況的話,也能透過其它工具判斷可能的原因或用機器人問診。
這些數據部分也能夠透過雲端運算提供醫師做參考。臺灣很早就推行個人病歷電子化,
後來還有像健康存摺的雲端查詢系統,可以查詢過去幾年的生理檢驗或影像檢查的報告,
就醫或用藥紀錄等等。這份大數據其實很適合拿來做研究,不過可能礙於法規和隱私權
的問題所以有所限制。總之隨著醫療科技和資訊科技的進步,我們理應當更能夠控制自己
的健康才對,只是看目前各種疾病增加的趨勢好像還看不出太大的成果。
這本書主要討論醫療AI的現況和未來趨勢,《AI快思,你慢想》主要討論如何用AI科技來
提升醫院管理效能和效率,也許還有很多關於醫療AI應用的書籍,有空再來找找看好了。
很可惜的是當初也沒有走這條路,也許是出生的太早了。現在小孩子很早就開始接觸3C產
品和程式設計(好像小學就在教Scratch了),有關程式設計的補習班也如雨後春筍一般,
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從小就培養資訊的競爭能力(程式設計、人工智慧、機器人、
遊戲設計等等)。我小學好像還在電腦386還486的時代吧,大學才開始接觸程式設計,比
現在的小孩慢許多。看到國中生還高中生能寫出比我強的遊戲App,我真的覺得時代變了
。不過這也怪我自己不爭氣。長江後浪推前浪,老人死在沙灘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