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空腹血糖99,好像又變高了一點? 不過沒有每天測所以不曉得其變化。
早上爬山山,體重又掉下去了Orz... 太瘦會沒有體力勞動。
最近膝蓋也發疼,樓梯走太多了,暫時用健走代替好了,不知有沒有太陽可以曬。
曬太陽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而是一種全民運動吧,想要骨骼強壯,光攝取鈣質、運動是不
夠的,也要曬一下太陽。
= = = =
略看完一本書《改寫腦地圖-把不幸腦變成幸福腦》。這本書強調大腦是有可塑性的,例
如有些失去的機能(失明、失聰、截肢)會改變大腦的迴路或產生代償作用,讓其它的機能
強化。我們也能夠透過訓練來改變大腦的迴路,如果想要把不幸腦變成幸福腦,我們可以
透過冥想或頓悟的認知行為療法來強化正面思考的迴路,減少負面思考的迴路,便能夠減
少煩惱,增加幸福感與快樂。
大腦具有可塑性是現代醫學的常識,例如透過訓練可以刺激海馬迴生長,增進記憶力,
也有研究指出增進記憶力可以對抗壓力。其它大腦部位也不一定都是只執行特定的功能,
就算某些部位受到損害,但只要情況不嚴重,其它部位可以代替受損部位的執行功能,
這也算是一種可塑性。至於像完全失明、失聰的情況,由於大腦的視覺區或聽覺區已無法
再處理對應的感官訊息,所以這部分會轉而處理其它感官的訊息,讓這些人的其它感官能
力在某些程度上加強。這不一定表示失明的人聽力、失聰的人視力比正常人還要好,
根據本書舉出的研究表示,至少他們在周邊視力或聽力比正常人還要好。
另外本書也舉出中風病患可以透過訓練讓原本癱瘓的肢體進行移動,這並不是說一般透過
復健就能恢復的情況,而是因為對應的大腦運動區受損導致肢體癱瘓的情況,如果想要復
健,勢必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與心力,才能夠讓其它未受損的大腦部位聯結癱瘓的肢體,讓
它們可以進行移動。如果不訓練的話,這些肢體可能一輩子都是癱瘓的狀態了。
這些資訊我想對於長期臥床或坐輪椅的人有幫助,如果還年輕的話,就有機會再站起來走
路,或者至少可以依靠科技來輔助自己行動。
對於冥想或想像訓練,本書也指明只要透過想像就能夠改變大腦迴路,這就像運動選手透
過想像來模擬賽事的「意象訓練」,能夠達到訓練的效果又能夠避免受傷。
不過如果時間有限的話,比起冥想或靜坐,我可能選擇去運動吧,運動的好處也很多,
也對訓練大腦有所幫助。至於冥想如果每天花個十分鐘來觀想,我想應該也對身心有幫助
,只是沒這個習慣很懶就是了。乾脆一邊運動一邊冥想?
好吧,不管怎麼樣這是一本討論追求幸福快樂的書籍,大腦雖然能記住不少的東西,但是
一次能夠處理的資訊還是很有限的,所以想要摒棄煩惱與雜念、悲傷與憂鬱,那就是要用
正面的思考和情緒來取代之,講起來容易可能做起來不容易,也許正念、冥想或靜坐是一
般人必須每天實踐的功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