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本書《最強腦科學時間術》,這本也是講關於時間管理的書籍,作者從偏向醫學
的角度來思考如何善用時間,例如善用一天的黃金時間、工作和休息並重、充足的睡眠
、適當的運動、工作和生活並重等等方式。作者也主張時間管理的目的是讓我們有更多
的時間去追求幸福與快樂,或者充實自己。作者認為我們應該要享受人生,因為我們是
活在當下的生物,如果現在不能感到幸福與快樂,那你十年後可能還是這個狀態。
工作本來就不是人生的全部,除非你具備足夠的條件還有強健的身心狀態,要不然還是
不要當工作狂。
之前看《社會不平等》,裡面講到已開發的富裕國家,人民幸福指數在收入超過一定的
程度便不會再大幅增漲,這意謂著錢財夠用就好,賺再多錢可能也無法大幅度增加幸福
與快樂(當然會增加成就感與優越感)。所以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只有自己最清楚,當
然如果你是那種要取得重大成就、成為金字塔的頂端才能夠感到幸福快樂那就當我沒說。
作者提出一些方式來提升工作效率:
(1) 在集中力高的時段從事重要的、需要集中心力的、較複雜的工作。這段黃金時間通
常是在早上,下午則可以安排其它較容易進行的工作。其它集中力高的時間像是
「起床後兩至三小時」、「休息之後」、「工作時間將結束時」、「期限截止的前一天」
。
(2) 在工作期間適當地休息放鬆,人的專注時間有限,例如15/45/90分鐘,如果太過緊繃
可能會導致疲憊而集中力下降,對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都有不良影響。
(3) 睡眠是解除疲憊和緩和壓力的特效藥,每天應該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會導致隔
天早上的集中力不足,導致工作效率不彰,甚至陷入加班的惡性循環。
(4) 適當的運動可以讓身心保持良好的狀態,如果你常做需要腦力的工作,那就要安排時
間做一些運動; 如果你常做需要勞力的工作,則是要在空閒時間做一些腦力訓練。
即使同樣需要腦力的工作,但不同性質的工作如果能夠適度切換,也能夠讓大腦獲得休息
。
(5) 午休的時間要適當地休息,儘量不要再輸入太多視覺的資訊,讓大腦休息一下,吃飯
的時候就專心吃飯,不要再用電腦或滑手機。可以跟同事一起出去吃飯增進交流的機會。
適當地小睡可以讓下午的精神變好一點。
(6) 將空閒時間用來進行自我投資或者培養興趣、陪伴家人或者增進人際關係等。下班後
調整狀態,儘量不要把工作的思緒和擔憂帶入生活中,工作的時候就認真工作,玩樂的時
候就盡情玩樂,休息的時候就安心休息。從事娛樂活動,也儘量從事一些「主動性娛樂」
,例如閱讀、寫作、運動、下棋。如果要從事「被動性娛樂」如看電視、玩遊戲、看漫畫
,至少要做到輸出一些東西(如心得、評論)或看看能不能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
(7) 早上如果精神不佳,可以曬一下太陽,或者沖一下熱水澡、做一下運動、用心吃早餐
讓自己的交感神經活躍起來。早上儘量不要輸入太多無謂的資訊或者做一些無謂小事,把
黃金時間用掉了。
(8) 時常整理桌面,清空雜念。如果有雜念把事項寫下來,等到有空再去解決。工作時要
避免時常被打斷,可以轉換環境或者把網路關掉避免自己分心,不過要留下可以讓人緊急
聯絡的管道。
(9) 限制工作項目的期限,或者故意在期限後排行程,讓自己無路可退而專心工作。
利用馬錶計時或番茄工作法讓時間追著你跑,讓你不得不專心。不過在緊繃期間還是要適
當地休息和放鬆,不要讓壓力和疲憊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
(10) 想要增加晚上的黃金時間,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運動。適當地運動可以活化大腦、
強化身心健康,讓晚上的集中心增強。這黃金時間就可以用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當然如果過度的運動可能會造成反效果,也會影響晚上的睡眠。
(11) 為了擁有好的睡眠品質,要做到睡前兩小時不吃東西,晚上最好關燈睡,睡前儘量
不要用3C產品,晚上不要做劇烈運動等等。如果有壓力或情緒問題,晚上最好花一段時間
來處理一下,不要因為煩惱或負面情緒而失眠。有人可以訴苦,有親密的關係,家人或寵
物的陪伴,做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等等方式都能夠幫助自己緩解壓力。
儘量不要把當天的壓力帶到隔天,除非是什麼很重大的事情。
(12) 善用睡前時間,用來學習、記憶,因為這是記憶的黃金時段。睡前儘量不要去想些
難過的事情,這會讓負面情緒和思考被強化,反而要多想一些快樂的事情,讓正面情緒
和思考被強化。
(13) 每天的作息應當正常,就算是假日也不應差太多。假日應當做些平常不會去做的事
情,刺激大腦機能和活化身體機能。
(14) 最理想的工作方式就是替對方著想,重視彼此的時間。要能夠守時、守信用,不讓
遲到和進度Delay影響到其他人,提早做好準備和規畫,透過時間管理讓自己的工作效率
提升,而不是成為時間的奴隸,被工作追著跑。
(不過理想終歸是理想,嘆。但不遲到大部分應該能做到,除非是行程太緊湊。)
(15) 養成小事馬上去做的習慣,當然指的是緊急或重要的事項,如果是不重要的小事,
不做也行的小事也不一定要馬上去做,有空跟其它事一起做就好。
如果要下判斷或者是邀約,能夠簡單做決定的就儘量在短時間內做決定,不要花太多時間
在蒐集資料、思考、分析或者是相互確認的事項上。如果是需要審慎評估的部分再看看要
怎麼做決定比較好,但最好也設定最終的期限。
(16) 在做需要專心的工作時,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工作常被打斷或者不同工作交互進行
總體而言會花更多的時間。但如果能夠在不影響事項進行的情況下,可以多工並行,
像是一邊運動、泡澡、通勤,一邊做其它的什麼。
= = = =
作者本身是精神科醫師(兼作家),所以很擔心日本國民的精神狀況,因為工作壓力、常加
班等等因素導致幸福感下降、自殺率上升,所以作者認為如果能夠推動提升工作效率的概
念,可以讓更多人受惠。相對於歐美國家,我們亞洲國家的工時普遍長,讓我們不曉得為
了什麼而忙碌。明明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卻因為工作而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不過我看《社會不平等》裡面講的各國貧富差距和健康、社會問題之間的關係,日本通常
被列為表現最好的已開發富裕國家,看起來人民應該都過得很快樂(貧富差距較小)。
不過現實可能不是這樣子的,所以書還是看看就好,不知哪位政治人物曾經說過台灣的經
濟是20年來最好的一年,但人民真的有感覺嗎? 還是只有那金字塔頂端的20%才感覺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