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tx9 (螞蟻)
2022-09-11 22:15:58今天是美國911紀念日,不過跟台灣好像沒什麼關係,有關係的是之後的921紀念日。
剩半小時能打廢文
= = = =
看完一本書《過度努力》,作者好像是暢銷書作家,其著作《情緒勒索》在book板也有
推薦的樣子(沒確認),這本書還不錯,故事寫得引人入勝,不過編排方式我不太習慣,
這本書改編幾個心理諮商的案例,譬如A, B, C, D, E好了,依照章節的安排,故事會繼
續下去,但是編排的循序又不相同,剛開始可能是ABCDE的順序,接下來可能是BEDAC的順
序,再接下來又是不同的順序。只要故事能夠各自接續下去那是沒有什麼,但常常會搞不
清楚誰是誰,搞不清楚前因後果是什麼,這我覺得算是一個缺點,當然如果有人一邊做筆
記一邊看書好釐清前因後果那當我沒說。
好吧,這本書在講有些人因為想要滿足他人或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可能會產生過度努力的
現象。這些人因為理性或不理性的內疚感,會以其他人的需求和期望為優先,而導致忽略
了自己的需求。例如認為是不是自己不夠努力,所以才會導致其他人不愛我或者對自己失
望。本書的案例都有這種過度努力的傾向,尤其都對父母的要求、批評、期望而不斷壓抑
內在的自我,表現出符合他人期待的那種完美的形象。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是完美超人,
如果過度努力可能會產生一些心理疾病,進而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如果想要釋放這些內疚感、罪惡感,做回我們自己,首先我們要向內探尋我們的真心,
我們現在的所有選擇是出於自己的意志,還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做出的選擇?
其實我們透過不斷的追問,我們可以發現其實我們還是有選擇權的,而且對於其他人的期
望、要求、苛責和責罵,我們不必全盤去接受他們的情緒。因為我們完全有權利做我們自
己,別人要選擇做如何反應,甚至是情緒勒索,那也是他們的選擇。我們沒有必要為他人
的選擇負起全責、抱持愧疚感或做出過度補償的行為,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切斷這斷
關係。不用去考慮世俗成見,認為為人子女一定要孝順,不能夠拋棄父母。
接下來,當我們能夠接受現在的自己和過往的傷痛之時,我們就能夠開始療癒自我。儘管
這個過程可能會相當地緩慢,甚至會短暫出現負面的情緒和思考,但這是為了讓我們從愧
疚中釋放,不要受到過多自我要求折磨的代價,所以我們還是要去面對。
療癒過後,我們便能夠做回自己,掌握自己的主導權,而不是為其他人而活。
試著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如果彼此之間的關係已然破碎也不必強求,當然如果能夠
修補也可以嘗試去修補,但切忌做出過多努力,否則又會回到之前那樣的狀態。
本書舉的一些案例,例如為了滿足他人期待而強迫自己一定要努力,結果沉迷於某些上癮
事物或者得到恐慌症、憂鬱症和焦慮症。或者因為自己夠努力而對那些常出錯或不夠努力
的人大發雷霆。或者為了避免被拋棄而表現出努力的一面,隱藏懦弱的一面。或者築起一
道心牆,將負面情緒隔絕起來,但也不輕易讓人進入心門。有許多例子可能或多或少在現
實生活中會遇到,面對一些苦難和困境,有些人可能選擇堅強面對,即使咬牙也要苦撐下
去; 有些人選擇逃避,或沉浸在酒精或藥物、網路、遊戲當中; 有些人選擇擺爛,讓其他
人幫他擦屁股。不管選擇要如何面對都是出自於自己的意志,所以我們也不能把自己當成
受害者,認為所有的過錯都是外界環境或其他人的問題。
自己的選擇應當要由自己來承擔,尤其是成熟的大人對自己的人生應該要有掌控權和選擇
權。我們不能夠去逃避,也不能夠過度努力或承擔過多的責任,我們唯有面對真實的自我
,問問看自己想要活什麼樣的生活,重新找回自我才有可能會活得輕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