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一直以來就跟組織格格不入
除了地下鐵系列觀察宗教團體,他對組織的觀察大概就寫在日出國的工場
在訪談公司與工廠的過程中
不能說他對工場有所不敬,但看得出真的非常的格格不入
一般人(一般讀者)大致上還是要上班上學
能像他一樣逸脫於組織之外的人真的很少
嚴格說起來村上也沒真的很遠離組織
他還是跟雜誌社、出版社、大學合作滿多的
讀村上書的時候,一直到近期還是可以感受到他對組織的不太以為然
至少像1Q84寫警察都是這樣的
但村上如果可以開著手排車、用著播音設備聽音樂、住著精密運轉的大飯店
這些東西都是組織(公司及工廠)生產的
說到底,要享受資本主義的生活,還是須要有組織才行
村上是幫讀者作夢,幫讀者實現離開組織的夢想
但多數讀者實在很難邁向村上的狀態
忘記哪篇訪談(大概也有幾年了,但至少不是很早那種)
村上說他很意外他的亞洲讀者還在著迷於他作品中detachment這件事
但他本身已經渡過那個階段了
個人覺得說到底主要應該還是亞洲屬於儒家社會,社會對個人的壓迫還是比較重
所以疏離、淡漠、偏軌、逸脫於社會的氣氛,對亞洲讀者來說總是有吸引力
現在很多佛系、躺平、以超低消費提早退休(如FIRE運動)之類的事
好像也是一種早期村上的實踐
過了幾十年,後來的村上,總之一如過去數十年,不可能成為組織的雇員
但好像已經很習慣成為組織的商品提供者了
老了之後也許就慢慢找到位置,反正就社會上的一份子,主要就是作家
寫東西實現自我,又可以賣
離人群有點距離但沒有離開商業體系,大致上好像可以想成住在城市的果農之類的
是說,現代上班族,又有誰不是這樣?
村上的狀態,大概就像已經財富自由的自雇者吧
雖然村上狀態、村上式的自由,真的很讓人著迷
但如果人人都是村上,這個社會大概也就完蛋了
一個比較有功能的社會
好像還是須要人際組織(社團、宗教集會、興趣團體、社區團體等)去維繫
大都市最好的事情是沒人管你,但這種情況不管對個人還是群體來說
都是滿脆弱的
舉例來說,如果忽然發生大地震或戰爭
人際聯繫很強的社區,跟時尚的依賴物業管理公司的大樓
韌性就完全不同
現在這種大都會,甚至還有某種都會恐怖的狀態
例如年輕女生如果被歹徒拉入大樓的某一戶,有可能是過好幾年都沒人知道
(「燒掉柴房」就是講這樣的故事)
又舉例來說,村上故鄉每年一堆鄉親群聚等諾貝爾獎開獎要幫村上慶祝的町內聚會
(每年都摃龜)
雖然這聚會很土又有點莫名其妙
但像這種社區的功能是比較健全的,然而年輕人住久會很想逃跑好像也是沒辦法的
村上的堅強在於,除了他跟太太的婚姻以外,他好像可以一直不隸屬於什麼團體
我不太確定實情是不是這樣,若是,也許這一點真的是滿特別
這是一件說起來簡單其實很難的事情
並不是大家都這樣的,也幸好不是大家都這樣,不然這世界就慘了
忘記是哪本書,好像是尋羊冒險記
主角看著對面大樓的會社社員很忙碌,心想到底在忙些什麼
....哥,可能是忙著把某阿伯寫的東西,變成書拿去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