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部佛教論藏阿毗達摩論證AI(人工智慧)沒智慧

作者: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23-11-14 21:55:04
電腦程式是人類意識想像出來的概念
所謂的電腦程式其實就是人類意識想像出來的概念,
人類將身心體驗抽象化之後產生了數字概念和數學概念,
然後科學家定義某種物理狀態是「0」某種物理狀態是「1」,
所謂的電腦程式就是「0」變成「1」、「1」變成「0」或是「0」「1」維持不變,
當然物質是按照物理定律變化不會按照人類規定的概念運作,
人類意識定義這種物質不按照人類意識規定概念運作的現象叫做錯誤「BUG」,
所以必須有很多工程師去處理各種電腦程式的錯誤「BUG」,
其實物質就只是按照物理定律變化而已並沒有什麼正確錯誤的問題,
因為物質的變化不合人類意識的期望所以才會被人類意識定義成錯誤「BUG」。
英國的數學家、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Roger Penrose
曾經提出一套論證說明只有意識才有可能有智慧電腦程式不可能有智慧,
這個論證跟哥德爾不完備定理(Gödel's Incompleteness Theorems)有關。
德國數學家 David Hilbert 曾經提出一個公理化的計畫,
要用一套數學公理自動判斷所有數學命題的真假,
如果 David Hilbert 的計畫能夠實現就能解決所有的數學問題,
不過
哥德爾不完備定理(Gödel's Incompleteness Theorems)
證明
David Hilbert 的公理化計畫是不可能實現的。
哥德爾第一不完全性定理(Gödel's First Incompleteness Theorems)
哥德爾提出一個數學命題這個數學命題的內容就是在描述自己無法被證明為真。
1.
哥德爾命題:
「哥德爾命題無法證明為真」。

2.
假設哥德爾命題為假。

3.
哥德爾命題可以證明為真。

4.
哥德爾命題是真命題。

5.
「哥德爾命題無法證明為真」為真。

6.
由於假設哥德爾命題為假會得到哥德爾命題為真的結論,
假設和結論互相矛盾,
因此哥德爾命題只能是真命題。
Roger Penrose 的論證
由於哥德爾命題無法被證明為真,
所以 David Hilbert 的公理化計畫是不可能實現的,
用電腦程式也無法判斷哥德爾命題是否為真,
這就表示電腦程式沒有理解力永遠無法理解判斷哥德爾命題是否為真,
不過有智慧的意識可以理解哥德爾命題為真「哥德爾命題真的無法被證明為真」。
哥德爾不完備定理(Gödel's Incompleteness Theorems)
已經說明電腦程式沒有智慧、沒有理解力、沒有判斷力,
不過有智慧的意識可以理解哥德爾命題為真不過卻無法被數學公理或電腦程式證明為真。
要更了解 Roger Penrose 的論證
可以參考他的書「皇帝新腦」(The Emperor's New Mind)。
按照佛教教義 AI(人工智慧)不可能有智慧
https://i.imgur.com/Q8g4QP2.png
https://i.imgur.com/kVwhqrQ.png
https://i.imgur.com/n5IyX3J.png
大家應該可以想像按照佛教教義 AI(人工智慧)不可能有智慧,
不過要了解為何 AI(人工智慧)不可能有智慧必須了解上座部佛教論藏阿毗達摩。
釋迦牟尼佛對物質和心理的分類
http://www.nauyana.org.tw/download/A_Comprehensie_Manual_of_Abhidhamma.pdf
上座部佛教《阿毗達摩概要精解》3頁 - 5頁:
釋迦牟尼佛將眾生分成身(物質)、心(心理)兩大部分,
釋迦牟尼佛在經藏中把身(物質)稱為色,心(心理)可分成受、想、行、識四大部分。
釋迦牟尼佛還將識再細分成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至於第七識和第八識(阿賴耶識)是假佛教大乘經典瞎掰不是佛教教義。
論藏阿毗達摩則是將識稱為心,
行又可細分成五十心所加上受和想總共有五十二心所。
在上座部佛教論藏阿毗達摩有四個究竟法是心、心所、色、涅槃,
這四個究竟法是身心不需要概念化就可以直接體驗到,
當然一般人無法體驗涅槃只有佛教聖者才能體驗涅槃,
至於數字、數學、電腦程式、AI(人工智慧)是意識想像出來的概念不是究竟法。
心是認知目標的過程認知完就會壞滅
http://www.nauyana.org.tw/download/A_Comprehensie_Manual_of_Abhidhamma.pdf
上座部佛教《阿毗達摩概要精解》6頁 - 7頁:
對於心,其特相是識知目標。其作用是作
為諸心所的前導者,因為它領導諸心所,也
時常由它們陪伴。其現起是呈現於禪修者的體驗裡為一個
相續不斷的過程。其近因是名色(
精神與物質),因為心不能毫不依靠心所與色法地單獨生起。
━━━━━━━━━━━━━━━━━━━━━━━━━━━━━━━━━━━━━━━
一個有情生命同時間只會有一個心(識)一個心路,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不會同時出現。
舉例來說眼識出現時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不會出現,
其餘依此類推。
眼門心路出現時耳門心路、鼻門心路、舌門心路、身門心路、意門心路不會出現,
其餘依此類推。
心路和心路之間是不斷剎那生滅的有分心心流,
有分心是意識。
心和附屬心所的關係
http://www.nauyana.org.tw/download/A_Comprehensie_Manual_of_Abhidhamma.pdf
上座部佛教《阿毗達摩概要精解》55 - 56頁:
一、心和附屬的心所一定同時生(ekuppāda);
二、心和附屬的心所一定同時滅(ekanirodha);
三、心和附屬的心所一定緣取同一目標(ekālambana);
四、心和附屬的心所一定擁有相同的心所依處色(ekavatthuka)。
(欲界眾生和色界眾生的心和附屬的心所一定會依賴心所依處色,
無色界天人的心和附屬的心所不會依賴心所依處色)。
身(物質)和心(心理)一定會不斷剎那生滅、無常、苦、無我
1.將身心當成永恆不變是錯誤「常想」。
色、受、想、行、識(心、心所、色)一定會不斷剎那生滅所以是「無常」,
了解「無常」就會破除錯誤「常想」。
2.將身心當成快樂是錯誤「樂想」。
由智慧了解身(物質)和心(心理)只會不斷被剎那生滅逼迫所以是「苦」,
這種智慧和煩惱不相應不會有心理的苦受,
和這種智慧相應的感受是美好的感受,
了解「苦」會破除錯誤「樂想」。
3.誤以為「我」可以控制「我的身心」是錯誤「我想」。
心、心所、色(物質)就只是依照自然律變化不會服從我的命令變成我想要的樣子,
所以心、心所、色(物質)是「無我」,
了解「無我」會破除錯誤「我想」。
心無法認知自己和自己的附屬心所不過可以認知過去和未來的其他心和附屬心所
http://www.nauyana.org.tw/download/A_Comprehensie_Manual_of_Abhidhamma.pdf
上座部佛教《阿毗達摩概要精解》118頁:
雖然心能識知目標,但心本身亦能成為被識知的目標。
當知心不能成為自己的目標,因為心不能識知自己本身;
但在某個心流裡的一個心,
則能夠識知在同一個心流裡的其他心,
亦能識知其他眾生的心。
━━━━━━━━━━━━━━━━━━━━━━━━━━━━━━━━━━━━━━━
根據上座部佛教阿毗達摩心無法覺知自己(當下的心)不過心可以覺知過去已壞滅的心,
修四念處了解自己當下的心其實是當下的心和心所覺知過去前幾剎那剛壞滅的心和心所。
修四念處時當下的智相應善心
會逐漸更清楚覺知自己最接近當下的身心自性、生滅、無常、苦、無我,
如此就會逐漸發展出出離智慧消除所有煩惱。
作用之概要
http://www.nauyana.org.tw/download/A_Comprehensie_Manual_of_Abhidhamma.pdf
上座部佛教《阿毗達摩概要精解》108頁:
上座部佛教《阿毗達摩概要精解》108頁的表格說明89心可以執行什麼作用,
舉例來說89心的哪些心可以執行結生、有分、死亡的作用?
2捨俱推度心、8欲界果報心、9廣大果報心可以執行結生、有分、死亡的作用。
人類的結生心、有分心、死亡心是善果報捨俱推度心或8欲界果報心,
當善果報捨俱推度心或8欲界果報心執行結生的作用時就是結生心,
當善果報捨俱推度心或8欲界果報心執行有分的作用時就是有分心,
當善果報捨俱推度心或8欲界果報心執行死亡的作用時就是死亡心,
其餘依此類推。
五門心路
http://www.nauyana.org.tw/download/A_Comprehensie_Manual_of_Abhidhamma.pdf
上座部佛教《阿毗達摩概要精解》137頁表 4-1:極大所緣的眼門心路過程:
1.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137頁的表 4-1 是極大所緣的眼門心路過程,
其中的有分心、眼識、領受心、推度心、彼所緣是果報心源自過去的業,
五門轉向心和確定心是唯作心,
果報心和唯作心不會造業只有中間的七個速行心會造業,
如果速行心是善心會造善業、速行心是不善心會造不善業。
2.
眼識之外的有分心、五門轉向心、領受心、推度心、確定心、彼所緣全都是意識,
釋迦牟尼佛只有將識再細分成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至於第七識和第八識(阿賴耶識)是假佛教大乘經典瞎掰不是佛教教義。
3.
了解眼門心路之後同理可推就可以了解耳門心路、鼻門心路、舌門心路、身門心路,
眼門心路、耳門心路、鼻門心路、舌門心路、身門心路有同樣的模式合稱五門心路。
4.
眼門心路、耳門心路、鼻門心路、舌門心路、身門心路、意門心路合稱六門心路,
同一個時間最多只有一個心路這六個心路不會同時出現,
六門心路之間是剎那生滅的有分心心流。
概念
根據上座部佛教的論藏阿毗達摩,
自然界真正存在的究竟法只有心、心所、色(物質)、涅槃,
不過在心、心所、色(物質)、涅槃之外意識還可以想像自然界不存在的「概念」,
例如意識可以想像有隻機器貓叫做哆啦A夢,
哆啦A夢還能坐時光機回到過去改變過去發生的事,
不過自然界中不存在哆啦A夢和時光機,
哆啦A夢和時光機只存在意識的想像中。
心、心所、色(物質)、涅槃各有不同的自性,
不過「概念」不存在自然界中只存在意識的想像中,
「概念」沒有自性也不會剎那生滅。
修四念處的心和心所是取最接近當下的心、心所、色(物質)為所緣
然後清楚覺知最接近當下的心、心所、色(物質)之
自性、剎那生滅、無常、苦、無我,
修四念處的心和心所不取概念為所緣。
上座部佛教《阿毗達摩概要精解》125頁中有說明意識中的哪些心可以取概念為所緣
http://www.nauyana.org.tw/download/A_Comprehensie_Manual_of_Abhidhamma.pdf
上座部佛教《阿毗達摩概要精解》125頁:
要更了解什麼是概念可以參考上座部佛教《阿毗達摩概要精解》310頁 - 314頁。
http://www.nauyana.org.tw/download/A_Comprehensie_Manual_of_Abhidhamma.pdf
上座部佛教《阿毗達摩概要精解》310頁 - 314頁:
意識思考概念的過程
1.
人的眼睛看到很多不同顏色的光。
2.
意識定義這些顏色的光是「桌子」、
這些顏色的光是「椅子」、
這些顏色的光是「電腦」、
這些顏色的光是「我」。
3.
意識將概念更進一步抽象化定義出了「數字」「0」「1」「數學」「電腦程式」概念,
不過基本上人的眼睛只會看到各種顏色的光這個才是身心的直接體驗,
人的眼睛不會看到「桌子」「椅子」「電腦」「我」「0」「1」「數學」「電腦程式」,
這些東西只是意識想像出來的概念不是自然界真正存在的東西。
4.
如果沒有意識去想像去定義人的眼睛只會看到各種顏色的光,
人的眼睛不會看到「桌子」「椅子」「電腦」「我」「0」「1」「數學」「電腦程式」。
如果沒有意識去想像去定義
就不會有「桌子」「椅子」「電腦」「我」「0」「1」「數學」「電腦程式」概念,
「桌子」「椅子」「電腦」「我」「0」「1」「數學」「電腦程式」概念
實際上並不存在就只存在意識的想像思考中。
什麼是智慧
http://www.nauyana.org.tw/download/A_Comprehensie_Manual_of_Abhidhamma.pdf
上座部佛教《阿毗達摩概要精解》74頁:
根據上座部佛教論藏阿毗達摩所謂的智慧就是「無痴」心所,
要了解「無痴」心所可以參考上座部佛教《阿毗達摩概要精解》74頁,
「無痴」這個心所有自己的自性會不斷剎那生滅,
「桌子」「椅子」「電腦」「我」「0」「1」「數學」「電腦程式」概念
沒有自性也不會剎那生滅。
上座部佛教《南傳菩薩道》才是真正釋迦牟尼佛的菩薩成佛之道 大乘是假菩薩道
為了說明真正的菩薩成佛之道拆穿「大乘假菩薩道」的「騙局」,
明昆長老特別把
上座部佛教巴利三藏和注釋中釋迦牟尼佛的菩薩成佛之道整理成《南傳菩薩道》,
要了解真正的菩薩成佛之道必須熟悉《南傳菩薩道》。
上座部佛教明昆長老開示:迷信假佛或假法是邪勝解
http://www.dhammarain.org.tw/books/sou/sou-all.htm
上座部佛教明昆長老在《南傳菩薩道》開示:
慧的另一個相是能夠分辨所覺知的事物,就好像明醫能夠分辨什麼食物適合病人,以及什
麼食物不適合病人;同樣地,當慧生起時,它令人能夠分辨善惡。
慧有透入地如實知見的相,它就好像高明的射手所射出的箭,毫無差誤地射進目標裡。
智者尤為稱讚的是平衡信與慧,以及平衡定與精進。若某人信強慧弱時,他就會盲信不值
得信之人。(由於慧弱,他分辨不出誰值得恭敬,把假的佛法僧當作是真的,令到他的虔
誠白費了。)對假佛或假法的信仰並非真正的信,而只是邪勝解。
━━━━━━━━━━━━━━━━━━━━━━━━━━━━━━━━━━━━━━━
智慧的特性就是能夠清楚了解真相、了解真理、分辨是非對錯,
要了解佛教必須了解什麼是佛教、什麼不是佛教,
要了解佛教必須了解什麼是真佛教、什麼是假佛教,
真正釋迦牟尼佛親口傳下來的經典會清楚說明什麼是佛教、什麼不是佛教,
真正釋迦牟尼佛親口傳下來的經典會清楚說明什麼是真佛教、什麼是假佛教。
不過假佛教大乘經典為了要竄改佛教教義反而會發明各種歪理歪曲真相混淆是非對錯,
就像是賣仿冒品的人發明歪理想要阻止別人了解真品和仿冒品有什麼不同。
真正的佛教經典希望幫助眾生了解真相、了解真理、分辨是非對錯,
假佛教大乘經典想要阻止眾生了解真相、了解真理、分辨是非對錯。
仔細了解「無痴」(智慧)這個心所和「概念」有何不同
就能知道
AI(人工智慧)只是意識想像出來的「概念」實際上並沒有智慧,
AI(人工智慧)並沒有認知了解真理分辨是非對錯的能力。
要更了解上座部佛教論藏阿毗達摩、四念處和假佛教大乘的第八識、中陰身可以參考:
https://www.ptt.cc/bbs/Diary/M.1695302766.A.99A.html
上座部佛教論藏阿毗達摩四念處和大乘第八識中陰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