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麼「逆向工程」要如何操作呢? 以本書最後的篇幅作的總結提出的一些論點:
: (1) 首先就是要蒐集資料,尤其是那些卓越的範例。從範例中我們可以分析和總結出這些
: 範例成功的要素。但資料不是愈多愈好,過多的資訊可能會讓我們分心,進而影響我們的
: 判斷。
: (2) 從這些資料當中找出差異點,找出相同的地方和特別的地方,並且找到自己可以運用
: 和變化的公式。我們找到公式並不一定適合自己使用,所以要根據自己的狀況和擅長的事
: 物進行調整。
: (3) 以藍圖或大綱的方式思考,注重整體和關鍵的部分,而不是注重細節或不重要的事物
: 。藍圖或大綱是為了讓我們有一個方向做指引,因為我們常常會把心力注重在細節上,導
: 致浪費了許多時間。不管是在分析卓越的範例或者自己動手實作時都不要忘記整體的重要
: 性。
: (4) 不要模仿,要加以演變。模仿或臨摹是為了提升技術和找出關鍵元素,但是如果你要
: 發表作品的話就不能只是單純的模仿或抄襲,而是要融入一些新的元素。所謂的創意並不
: 一定指的是完全的原創性,將某個領域已經存在的範例活用到其他領域中也算是一種創新
: (或活用),將不同的元素組合起來變成一項新的元素也算是一種創新。
: (5) 接納願景與能力的落差。如果你是新手或程度還不高,不用勉強自己做出和卓越範例
: 一樣的成就出來,按照自己的步調前進就好,因為能力的培養是逐漸累積而成,除非你天
: 資聰穎,否則沒辦法短時間內達到卓越的水準。
: (6) 選擇性計分: 利用KPI或其他指標來衡量自己的工作進度和學習狀態,我們要的是持
: 續不斷地成長。用數字來衡量我們的目前情況,並且適時地調整我們的步調,避免自己浪
: 費太多時間在細節或不重要的事物上面而拖延到進度。
: (7) 去除冒險當中的風險: 在職場中可能不能隨便冒險,因為一旦失敗就會造成巨大的損
: 失。不過有時候必須冒險時,我們要儘量去除其中會造成的風險。例如先進行一小部分的
: 實驗,就算失敗損失也不大。在投資上我們也儘量要分散風險,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
: 子上,雖然這樣做可能能夠得到巨大的利益,但也可能因此而血本無歸。
: (8) 對於舒適的感受抱持懷疑: 如果已經取得不錯的成就,那你可以選擇趨於保守,待在
: 安全的舒適圈。不過有時候待在舒適圈反而會成為溫水中的青蛙,什麼時候被煮熟也不知
: 道。尤其是高階經理人或者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如果你不選擇持續地精進自我,或者選
: 擇稍微冒點險或者接受挑戰,那麼也許你很快就會被其他競爭者所淘汰。
: (9) 駕馭未來與過去: 重複與回饋可以幫助你提升自己的表現。除此之外,分析過往的經
: 驗並汲取重要的教訓,或者使用意象練習,模擬自己未來的表現,都是提升自我表現的技
: 巧。
: (10) 提出明智的問題: 如果你有機會詢問那些成功人士,尤其是和你相同領域的模範(雖
: 然好像很難遇到),時間有限的話你就必須提出一些明確的問題,來找出他們的成功祕訣
: 。當然他們的程度可能比你高上許多,他們講的話你可能聽不太懂(尤其是一些專業術語)
: ,這時候你就要請他們舉例或者自己重複論述詢問他們看看理解的對不對。不過一般人可
: 能頂多在名人的網路社群帳號有詢問他們事情的機會,而且同時會有很多人好奇,也有許
: 多相關的報導和採訪,我想這些訊息可能對我們的成長有所幫助。
: 嗯? 有蚊子Orz
有些論點可能跟逆向工程沒什麼關係,就作者自己做的總結,不過上述內容很多部分都是
我自己亂打的哈哈,所以有些論點可能跟作者想表達的原意不太一樣。
(謎: 還在瞎掰啊!?) https://i.imgur.com/vCDjVhw.jpg
不過我看作者也在瞎掰,說「逆向工程」是很重要的職場技能,不過這不就是一般人學習
典範的方式嗎? 跟逆向工程好像沒太大的關係吧! 一般如果在某個領域是新手,如果想要
學習這領域相關的知識或技術,如果有前輩帶領的話自然會有人教,自學的話就是要去找
書看、找課程學習或者跟著範例來學習,現在網路上有各式各樣免費或付費的課程讓人自
學變得很容易,在這競爭激烈的職場上(好吧不是每家公司競爭都很激烈),想要變得突出
就必須持續不斷地學習和進修。尤其像資訊業、科技業、文創領域、音樂藝術文學、投資
與金融領域等等,如果不能夠掌握新工具和新技術增進自己的技術和工作效率,很容易會
被其他掌握新技術、新工具的競爭者所淘汰。不只是職場上,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是如此,
看起來企業之間的競爭比較需要逆向工程這門技術。也就是拆解競爭者的產品(如果可以
拆的話),找到該產品的關鍵技術、新技術還有能否復刻或運用到自己的產品上。當然抄
來抄去可能會有專利或智慧財產權相關的法律問題,不過為了不輸給競爭者,或者從中得
到情報和靈感,有必要掌握各種訊息來源,才能夠做出適當的判斷。情報不足很容易會因
為競爭者突然其來的一手而導致雙方差距拉開。
這些論點其中我比較喜歡的就是第(6)點計分板的部分,也就是訂定KPI標準來當自己的績
效或成長指標。KPI並不一定只能用在工作上,也可以用在生活上或興趣上。KPI就是制訂
一個或數個可以量化的標準,讓自己可以衡量自己的生活/工作表現。例如我每天紀錄的
日誌也算是一種計分板,可以衡量自己的工作/生活/健康/學習等狀況,並且加以分析。
每天紀錄、每週檢討就是一種回饋反省機制,進而調整自己的步調和做法。沒有計分板也
沒有KPI紀錄,我們可能很容易會在忙碌中迷失自我,不曉得自己把時間花在哪些地方。
有了計分板會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避免自己鑽牛角尖、無限上綱或者拖延病等等的惡習
。(謎: PO廢文不算惡習嗎?) (我: 呃… 我不知道。) http://i.imgur.com/tlDizGI.jpg
另外就是KPI不一定只能記正向指標,也要記比較重要的負向指標。同時要注意不要過度
把焦點放在提升某個指標的績效,有時候過度注重提升數值,結果只是白費力氣。只要這
些指標重要,提升到某個適當的標準就可以了。因為我們還有許多重要的事情必須處理。
至於比較不重要的指標,就要儘量降低它們的影響了。記錄這些負向指標同時也是提醒自
己不要因為壓力或突發狀況而逃回原本的舊習慣了。
只要能夠持續地紀錄自己的計分板,就能夠從進步中感受到自己成長的喜悅,當然成長難
免會遇到瓶頸,尤其是一些需要長時間培養的能力。這時候我們就必須要有耐心和毅力,
只要能夠堅持下去,也許能夠克服難關,達到卓越的境界。(謎: 那要是堅持下去還失敗
呢?) (我: 失敗就失敗了,至少自己努力過了,不會後悔自己不努力。)
(謎: 那你還在這邊PO廢文幹什麼!?) (我: 要你管啊!!! 你還不是在看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