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文青這種病,
結個婚有個孩子就好了。
這個論點的大意基本上
跟父母輩說憂鬱都是過太閒類似。
但是我同輩的朋友,
確實有了孩子之後就少了很多傷春悲秋。
這幾天把"不夠善良的我們"看完了,
事實證明,劇評可以勾起看一部劇的慾望,
但是劇評還是無法代替自己的觀看。
簡慶芬的自我折磨,大概也是一種"文青"。
小時候看著自己的阿姨輩,
在婚姻中十幾年到幾十年,
過得不快樂,大概都是因為覺得老公不(夠)愛她。
那時我就在想: 女人啊,愛不愛有這麼重要嗎?
平平淡淡地過日子不好嗎?
之前看到了許多劇評,
主要角色都被從不同角度批評了一番。
結果我誰也罵不出來啊。
在何瑞之簡慶芬張怡靜身上都看到了一部分的自己,
而他們卻在明明有人愛著自己的時候,
感受不到,永遠覺得缺少,
永遠被生活消磨成最不好的自己。
我想,當愛自己的人都以愛為名,
期待自己抹殺掉一部分的真心,
終究會讓一個人壞掉吧。
而壞掉之後,就永遠覺得缺少。
Rebecca很任性,覺得全世界都欠了她,
對愛的人雖然關懷,但總是嘴上不饒人。
她大概也想要幸福,她大概也知道自己壞掉了,
所以最後一刻總想把所愛推開,
因為知道自己能給的只有壞掉的愛。
何瑞之很生活化,所以讓人感覺不到愛,
或者他把最後的熱戀燃盡在Rebecca身上了,
此後他也知道,愛得這麼單純熱烈,
只會在全部的人身上留下傷痕。
簡慶芬給他的電話顯示名稱是"一家之主",
很緊密,也很給男人面子。
也很沉重,一份懸在心上肩上的責任。
這樣說起來,簡慶芬的心理也許是最不扭曲的,
只是總是被當年自己橫刀奪愛而產生的不安全感折磨,
所以步步為營,步步試探。
但她的愛卻是直接明顯的,又帶有卑微討好的,
對何瑞之是,對Rebecca也是。
但我想,能勇於示愛已經很健康了,
示愛後遭受拒絕,還能勇往直前就更健康了。
整個故事傳達了一個很重要的教訓,
就是沒事別去看過去的人的社群網頁,
也別留聯絡方式,給自己猶豫要不要傳出訊息的空間。
聯絡方式都刪掉了,偶爾會有一點後悔,
覺得現在可以假裝若無其事的聯絡了,
如果真的有任何的契機會聯絡的話。
但我知道,其實我做不到,
所以刪掉才是正確的選擇。
偶爾,我還是會去按那個網頁,
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想看到甚麼東西,
或是我要看到甚麼東西才甘願終結。
所有的再見都只在我的腦子裡而已,
所有他的落寞都只是我的幻想和虛榮心而已。
Adieu.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