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前老闆曾打趣說我體內是個老人。
我曾四處問人有沒有也在看電影前唱過國歌;
有點年紀的同事不肯承認有過經歷,年輕的同事則覺得不可思議。
我還喜歡花生湯泡餅和爆米香,不討厭花生玉米冰。
最重要的,大概是因為手機。
2020年底才換掉用了近12年的傻瓜手機,晉升智慧手機行列
可以說是人生中最為輝煌的「事蹟」
總歸是個青年,3C科技上手無難度,
行動支付、載具、各種綁定、無線耳機等駕輕就熟,
甚至比許多早早用了智慧手機的友人熟練了一點
科技化的同時,而體內的老人,
卻愈發地,像那麼一回事。
愈發地,覺得中文文言好美麗。
一開始覺得閱讀有些困難是在讀《大璫》的時候,
不僅僅是久沒閱讀的關係,還有用字遣詞不那麼現代,
有時需要停下去找找詞語的意思或發音,
無法像現代小說那樣速速掃過。
現在讀《從龍》更勝,卻愈來愈享受那些帶著文言味道的詞藻
真心美。
多少因此更懂得唐宋詩詞了,抄寫時不再那麼空白
不過再更早些朝代的作品還是略感艱澀,例如陶淵明、例如道德經。
小時候逃避不想念教科書,反而讀了些閒書
到現在重拾起大量閱讀小說之間,莫約隔了有數十年
以前不懂分辨孰好或壞,現在卻能對文筆有所偏好了;
例如喜愛童子、春日負暄,不愛夢溪石
故事架構和人物塑造則佩服墨香銅臭。
撇除中國網路酖美小說,近期看的《皮囊》甚好,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和《而獨角獸倒立在歧路》也不錯
以前非常喜歡《天橋上的魔術師》於是又購入了幾本吳明益的作品。
不自覺慶幸自己是中文使用者,能夠讀會的文字和意境。
當然各種語言都有其美麗,只是我大概沒有天分去讀懂莎士比亞或紫式部
即便一直接觸著英文和學習著日語,
可我能懂李白和杜甫。
當中文和歷史演變成自己的一種興趣的時候,
忍不住就會想是不是學生時代就不會被當掉歷史了?
或能夠心平氣和和《搶救國文大作戰》相處?
也許是太愛中文,反而對翻譯小說興趣缺缺
總感覺從英文翻譯而來的文字有些彆扭,
日文倒是好很多,尤其東野圭吾看了幾本;
《惡意》和《白夜行》實在精彩,《白夜行》甚至看了二遍
陸續買了幾本卻仍積壓著,實在是很多產的作者,好像沒有看完的一天
以前都買實體書時,一本就是一片灰塵的空間;
如今進化成電子書,一本只是佔幾mb閱讀器的記憶體,
雖說有些作品沒有電子化,整體相比仍輕便不少。
我的老靈魂喜愛著文言,使用的器材卻很現代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