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C分分合合的那段日子裡,
我沒停下與新的對象來往,
台科帥弟弟、內向學妹、會計男、光電哥跟健身學弟,
但總會在相處的過程中就知道對方根本不是我要的,
然後腦中不斷浮現出想見他的念頭,
甚至好幾次在約會結束後,
像逃跑似的打電話給他。
-
上星期和朋友去了鎌倉一日遊,
在江之島吃海鮮時,
聊到之前的對象,
朋友就問我喜歡C什麼地方,
我劈裡啪啦說了一堆感覺都沒能說完,
結果朋友看到我這樣都笑了,
在聽到他說「你要不要看看你現在是什麼表情」時,
我就知道我完蛋了。
朋友還說在這段關係中,
我看似更強勢、更握有主動權,
但事實上,
我才是被操控的一方,
只要他一哭二道歉三裝可憐,
我就拿這個人沒有任何辦法。
-
說起來朋友這個人也是很神奇,
明明在系上的形象是陽光的森系文青,
聊天時卻時常會說出一些陰濕的發言,
他認為現在這個世界正在變糟、
早已沒有秩序、道德淪喪,
還會說自己很嚮往儒家的禮樂制度。
他對待文學的態度很認真,
某堂課上老師在介紹作者生平時只是說了一句
「你們不要學習這種人生」,
就讓他再也聽不進去那個老師講的課。
跟我分享他讀了紅樓夢後覺得戲曲在士大夫的眼中是不入流的文學。
我最喜歡的小品文和隨筆,
或許就是他眼中凡俗又小家子氣的追求。
還說讀詞不能只讀一兩首。
要去了解作者整個人、整個生平、
讀他不同時期的作品才能獲得更真切的感動。
而我讀文學似乎只是為了愉悅和自己獨自的想像,
同意作品完成的當下就已經脫離作者掌控文本觀。
說著從一年級就跟同一個對象交往到現在是在浪費青春,
卻不會像我一樣動不動就想遊戲人間,
很習慣於和異性保持距離。
-
他們家似乎家教很嚴,
媽媽是接案律師大部分時間在家工作,
從小就不太讓小孩看電視,
也會管手機,
似乎成績不好就會被沒收。
朋友說他只要看到他媽從他附近經過,
就會藏一下手機,
這個習慣到現在還是改不過來。
有時候聽別人的家庭教育真的會覺得好新奇好難想像。
我媽似乎從國二之後就不再關心我的成績,
就算我在排名的欄位自己多寫上一位數,
他也不會發現。
高中更甚,
也不會提醒我去讀書了,
他感覺根本不曉得我整天都在幹啥,
跟別人聊起我時就會說他的小孩每天躺在床上耍廢,
雖然我也確實很廢。
不去補習班也不報晚自習,
一回到家就開始躺,
吃完晚餐還犯睏,
東摸摸西摸摸到了十點才來背一下隔天小考的單字,
如果隔天沒有考試我甚至就滑手機滑到睡覺。
-
我們唯一的共通點只有愛耍孤僻,
習慣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行動,
不愛玩社交軟體,
也有點懶得看別人的動態。
這樣不同的我們,
卻能有聊不完的話題,
是該歸功於教育制度嗎?
或許每次的考試與選擇,
都是一場大型的同質性篩選,
一南一北、
家教和價值觀完全不同的我們才能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