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的悖論:如何活得長壽健康又不老?
史蒂芬.岡德里博士的8大長壽悖論:
悖論1:心臟病是自體免疫疾病
悖論2:膽固醇是無辜的
悖論3:高代謝率並不健康
悖論4:攝取大量的鐵只會讓腦部受傷
悖論5:關節炎並非退化性疾病
悖論6:過於激烈的運動只會加速老化
悖論7:人體真正的大腦其實是腸道
悖論8:長壽可以活得既年輕又健康
我們人類由90%的外來細胞所組成,當然同樣也包括了許多外來基因。無論你信或不信,
構成「你」的基因中,有99%是細菌、病毒與原生動物(原蟲)的基因,根本不是人類基
因。人類實際上擁有的基因非常少,而我們所擁有的基因與我們的靈長類表親黑猩猩(
chimps)和大猩猩(gorillas)的幾乎完全相同。
如果我們人類的基因如此之少,我們又怎會變得如此複雜?是什麼原因讓人類不同於其他
動物?簡言之,就是「細菌」。當人類演化的時候,我們的細菌也隨之改變,而正是細菌
造就了我們人類,而並非基因。這聽來也許很嚇人,不過在我們身上發生的大部分事情,
以及未來還會繼續發生的事情,都取決於我們的腸道、口腔與皮膚上的細菌狀態。所以,
讓我們先放下那少數的1%,以更密切的態度關注組成你的另外99%的基因。
我們無法完全控制自己身體的想法,可能會讓你有點不舒服。不過情況恰恰相反,只要我
們學會如何成為微生物的好宿主,我們就能相當程度地控制自己老化的程度與壽命長短。
雖然細菌的基因組只有人類細胞基因組的十分之一,但美國國立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微生物群系為人類身體貢獻了八百萬個獨
特的基因。
也就是說,在你我體內的細菌基因是人類基因的三六○倍之多! 由於細菌複製(分裂)
的速度非常快,還擁有那麼高的基因「計算能力」,我們的腸友幾乎能夠即時處理和交流
資訊,甚至會影響我們的思維與行動。
過去十九年間,我一直用營養療法與傳統藥物相結合的方式來治療病人,並且一次又一次
地看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結果。當病人能正確地對待他們的腸友時,他們就能顯著地延長壽
命。我的病人和讀者都知道,我看過很多戲劇性的疾病逆轉,那些都是許多醫師認定是不
可逆轉的狀況。但是,病人身上的改變,我們都可以透過複雜的血液檢驗,以及病人本身
的感受與親眼所見來驗證。許多改變都直接與我們為了腸友而做的改變有關。
如果這醫生的說法相對正確
那心臟病 糖尿病 關節炎的症狀都有可能逆轉
你過不過得了那樣的生活
大量蔬菜 少量的魚 連穀類都排除了 山藥 芋頭 地瓜 小米啥可以頂碳水
初榨橄欖油 堅果 運動 靜坐冥想 瑜珈
感覺能那樣過的話 是有指望少病少惱
也別指望醫療機構對這種東西進行大規模實驗
這根本沒藥跟手術 病會根治 那藥廠賺啥錢
收洗好的衣服
●自從一九六〇年代,沙賓疫苗克服了小兒麻痺症之後,近四十年來沒有再聽到那個疾病
又被克服的好消息。
●除了外傷性疾病和傳染病以外的各種慢性病,多數只能控制不能痊癒。
●多年來不斷有新醫學科技進展的發表,每一屆的諾貝爾醫學獎也從未缺席,但是所有最
新醫學科技的進展,永遠都預告著明天或有一天人類有機會解決某一個疾病,從來沒有今
天已經解決了那一個疾病的消息。幾十年來那麼多不能治的慢性病,一個也沒解決。
你可能吃了近十年的心血管 糖尿病啥用藥 再吃下去大概也沒好的希望
慢性病 生活習慣病
可能改掉自己的生活作息飲食運動習慣也許還有點救
室內上班的基本情況就是久坐 對健康不利
高壓的工作環境 做啥事不由自主
離開對你實在點
人沒了命 其他事情有啥搞頭
打造個你有可能活好些的條件 為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