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連結:
https://www.inside.com.tw/2018/01/29/bitcoin-moms
新聞本文:
全民瘋幣的時代要來了嗎?或許台灣離這件事還稍微遠一些,但在英國,炒作加密貨幣已
在職業婦女社群裡捲起了一股不小浪潮。美國網路媒體 Mel Magazine 以《比特幣媽媽
》 為題,介紹了這些英國女性紛紛辭掉工作,專心當「職業炒幣員」的現象。
作者 Hussein Kesvani 首先介紹了一位 30 餘歲媽媽蘇珊的日常。每天早上十點半送四
歲兒子上學之後,她會到附近的速食店坐著,打開筆電。然後就在每個加密貨幣兌換美元
的匯率表間不停跳動,另一方面用 BlockSeer 緊盯顯示比特幣在區塊鏈中的交易過程。
她也有兩隻智慧型手機,一隻拿來打電話,另一隻卻專用來盯她的加密錢包,蘇珊說這可
是一個加密貨幣專職炒幣者的標準裝備。
幾個月以前,她還是倫敦北部一所小學的護理人員,服務學習障礙的兒童,但時薪卻不
到 9 美元。
但短短辭職才兩個多月後,她聲稱已經靠炒幣賺了 5000 多塊美元。靠的是什麼?由媽媽
們發起,互相自助的「炒幣社團」。
蘇珊加入的是名為「Crypto Mums」,由七位英國與一位美國德州職業婦女組成的私密社
團,年齡遍佈三十幾歲到五十幾歲之間。這些媽媽大都原先在辦公室,學校和超市從事低
薪的行政工作,卻在發現投資加密貨幣的機會離職,成為全職交易者。雖然時間不長,但
顯然投資加密貨幣已成為讓她們財務獨立的一種手段。
蘇珊說 Crypto Mums 社團裡的媽媽都會互助合作。當社員有問題時,媽媽們會互相討論
投資建議;或是聊聊一般的日常生活,像葡萄酒該買哪隻比較好、電視上有什麼好笑的,
差不多 60%在討論加密貨幣投資,其他 40% 是媽媽們話家常。
Hussein Kesvani 認為隨著加密貨幣投資變得更加容易,它也跟社群網路結合,成了一種
亞文化;跟那些主流、大眾媒體主要討論加密貨幣的歷史意義、應用前景不同,這類的加
密貨幣投資社團核心只討論兩件事:如何把加密貨幣投資組合利益最大化,跟成員們的日
常生活。
蘇珊本人就說,「我不認為有很多媽媽,會對加密貨幣持有如何改變世界的遠大目標;但
像我們這種組織,這些媽媽們平常都被日常生活所綑綁。」彼此交流如何投資加密貨幣,
不只是互相幫忙賺錢,同時透過跟另一個媽媽交流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是在情緒上互相
扶持。
舉個例子:蘇珊向作者 Hussein Kesvani 展示了另一位成員卡羅爾的聊天訊息。卡羅爾
十分擔心自己的女兒在學校受到霸凌,蘇珊因此運用了之前在小學當護理人員的專業,為
卡羅爾分析是否受到霸凌與提供社工人員的資訊,也分享給可用來她女兒的網路資源。「
我從來沒見過卡羅爾,但是我認為她是一個好朋友。」她笑著,「我認為你不會在其他大
多數比特幣社團裡看到這一點!」
這是不是也讓人回想起了,1986-1990 台灣全民瘋炒股那段時光呢?
(聲明:本篇未具有鼓勵讀者參與加密貨幣投資之意圖。作者手上僅持有相當少量以太幣
,且並未經營任何指導投資、交易之加密貨幣社團、群組。)
評論:
在有個地方的青少年間,曾經流行過一種遊戲
玩法是這樣子的
那邊有一條鐵軌,偶而會有火車經過
大家也都知道,站在鐵軌上很危險
也因此,站到鐵軌上的行為,會被其他同擠認為「這是有勇氣的表現」
站得越久,獲得的喝采聲越大
甚至,站在鐵軌上最久的人,會因此受到女孩子的青睞
大家都知道那條鐵軌會有火車通過
但還是爭先恐後的站到鐵軌上去
因為他們都想說
火車不會這麼剛好,在自己站到鐵軌上時通過
或是,自己的技術很好,一定能在火車通過前時跳下來
直到有一天......
https://i.imgur.com/vQkAqc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