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連結:
區塊鏈的真相二:為什麼說比特幣的區塊鏈是一種唬人的雕蟲小技?-風傳媒 https://ww
w.storm.mg/article/2850319
新聞本文:
你應該知道的是:大多數人對區塊鏈都是一知半解,經常衍生過度期待與迷思。知識力執
行長曲建仲解釋,區塊鏈固然有其應用價值,但據此開發出顛覆性的新商業模式,才是區
塊鏈的真正意義所在。
上週在區塊鏈的真相一曾經和大家介紹過比特幣運作的基本原理,那麼到底比特幣帳本(
區塊鏈)如何運作?為什麼比特幣的功能很有限?為什麼比特幣的區塊鏈是一種唬人的雕
蟲小技?為什麼區塊鏈不代表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以信任呢?
什麼是比特幣的區塊鏈?
區塊就是「存摺」,一本郵局存摺可以記錄大約200筆交易,一個比特幣區塊可以記錄大
約4000筆交易。存褶依照固定的格式記錄資料,例如:日期、摘要、提款、存款、結餘。
區塊也依照固定的格式記錄資料,例如:日期、付款人、收款人、交易金額,我們稱為「
資料結構(Data structure)」,如圖六所示。
圖六 郵局的存褶與比特幣的區塊鏈。(圖/曲建仲)
一本郵局存摺記滿200筆交易就換第二本,再記滿就換第三本,依此類推,我們姑且把它
稱為「存摺鏈」; 一個比特幣區塊記滿4000筆交易就換第二個,再記滿就換第三個,依
此類推,我們稱為「區塊鏈」。我的郵局存摺鏈只記錄了我的交易,因此我的郵局存摺鏈
只有12本;比特幣的區塊記錄了全世界所有使用者的交易,因此比特幣的區塊鏈「又臭又
長」。
比特幣從2009年上線,到今天總共有超過600,000個區塊,每一個區塊佔用1MB記憶體,到
今天總共佔用超過600,000MB記憶體,相當於600GB,如圖七所示,真的「又臭又長」吧!
如果我們不在區塊裡儲存「交易記錄」,而改成儲存「一般資料」,就成為大家耳熟能詳
的區塊鏈了!怎麼樣,原來區塊就是存摺,區塊鏈就是存摺鏈(很多本存摺),換了一個名
字,是不是立刻就沒這麼「高級」了呢?
圖七 比特幣的區塊鏈就是又臭又長的存摺鏈。(圖/曲建仲)
原來比特幣的區塊鏈只是用來記錄全世界所有使用者支付比特幣的「交易記錄(Transacti
on)」,我們稱為「比特幣帳本(Bitcoin ledger)」,因此區塊鏈只是一種記錄資料的資
料結構。
就好像我們的銀行存摺一樣,差別在於銀行存摺是儲存在「銀行」的電腦裡(中心化),而
比特幣帳本是被複製一萬多份,並且分散儲存在一萬多個彼此互相不認識的「礦工」電腦
裡(去中心化),比特幣帳本就像是銀行存摺,記錄了我們的財產,這麼重要的東西,儲存
在一萬多個彼此互相不認識,我們也不認識的礦工電腦裡,我們怎麼放心呢?
採礦目的 是為了「確保交易記錄無法篡改」
比特幣帳本經由「區塊(Block)」與「鏈結(Chain)」兩種技術,確保交易記錄無法篡改,
才能讓我們放心,因此把這種技術稱為「區塊鏈(Blockchain)」,而這兩種技術必須使用
「雜湊演算法(Hash algorithm)」進行一種特別的運算,也就是所謂的「採礦(Mining)」
,很多人以為這是什麼偉大的創新發明,其實它不過是個比大小的數學運算,我們稱為「
條件雜湊(Conditional hash)」,它簡單到連小朋友都會,因此我戲稱它是一種唬人的雕
蟲小技,而採礦必須不停重複這個運算,因此處理器全開浪費大量電能,但是只為了一個
目的「確保交易記錄無法篡改」,實在是得不償失。
要特別留意,採礦的目的是為了「確保交易記錄無法篡改」,而不是「分配礦工獎勵金」
,這種模式就是所謂的「工作量證明(PoW:Proof of Work)」,由於採礦浪費大量電能,
因此近年來有科學家開發其他演算法取代採礦,例如:持有量證明(PoS:Proof of Stake
)、儲存量證明(PoC:Proof of Capacity)等,不過這些新方法也都有各自的問題,因此
要如何確保交易記錄無法篡改,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真正完美的方法,區塊鏈也就沒有大家
想像的那麼神奇。
說真的,比特幣使用的條件雜湊(比大小)真的是雕蟲小技,而且浪費大量電能、得不償失
,因此科學家們努力開發各種新演算法來取代,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區塊鏈完全去中心化,
運作時產生的問題,坦白說,寫這些新演算法的科學家數學能力都很強,我們必須敬佩他
們,不能說是雕蟲小技。只是把原本中心化、用簡單的方法就能做好的事,改成去中心化
、用複雜的方法來做,到底有多大的意義?就是另外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礦工獎勵金逐漸減少 採礦動機逐漸下降
礦工的電腦必須不停的進行採礦運算,因此必須浪費大量電能,為了獎勵礦工,只要運算
條件成立的礦工,就可以建立一個區塊(比特幣帳本),除了可以記錄別人的比特幣交易,
還可以無中生有(自己給自己)記錄一筆「礦工獎勵金」,為了保持比特幣總數不會無限增
加,因此演算法設計成大約每四年獎勵金減半,是一個無窮等比級數,使得比特幣總數只
有2100萬枚,目前已經產生大約1800萬枚,只剩不到300萬枚,顯然大部分的礦工獎勵金
都發生在前面十年,愈後面就少得可憐了!當礦工獎勵金少得可憐,礦工還願意採礦嗎?
雖然比特幣總量固定 但價值其實很「有限」
比特幣2009年發行礦工獎勵金50枚比特幣,2012年第一次減半剩25枚,2016年第二次減半
剩12.5枚,這是目前比特幣礦工的收入來源,2020年5月第三次減半剩6.25枚,依照目前
比特幣的價值每枚接近1萬美元,礦工運算條件成立、建立一個區塊的獎勵金,大約是6萬
美元(10,000*6.25=62,500),這個收入已經接近目前大型礦場的損益兩平點,2024年第
四次減半,就要開始賠錢了!
因為如果礦場倒掉、沒有人記帳,則比特幣無法交易,問題就大了!無法交易的貨幣,再
稀缺又有什麼價值?
此外礦工也可以向使用者收取手續費,問題是手續費太高,則使用者不願意支付,手續費
太低則礦工不想記帳,因此手續費要達到一定的金額,才能支撐礦工的採礦成本,最後也
只剩下大額交易能支付較高的手續費,不然就只能把礦場收掉了!
所幸運算力大的大型礦場收掉了,運算力小的個人礦工反而有機會生存,因此暫時還不致
於發生沒有礦工可以記帳的問題。但是要說比特幣總量固定具有「稀缺性(Scarcity)」,
所以可以保值,顯然沒有考慮到,未來礦工會不會因收入減少而罷工的問題;比特幣未來
還是可能會漲,但這完全是投機炒作的結果。
有趣的是,有人預期由於礦工獎勵金每次減半,會讓礦工收入減少一半,為了維持礦工的
開採成本,每次礦工獎勵金減半比特幣價格就會漲一倍,才能讓礦工願意繼續採礦。這種
說法似是而非,別忘記比特幣的價值不是由礦工決定,也不是採礦程式決定,而是市場上
的投資人願意拿多少現金到交易所來換比特幣決定的,投資人不可能因為礦工獎勵金減半
,就願意拿更多的現金來交換比特幣,不過總有人總覺得比特幣是加密貨幣之首,因此大
家一定會共同支撐它的價格,不會讓它就這麼走上衰微,只是我想不出來他們要拿什麼來
支撐比特幣的價格,未來結局如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比特幣區塊鏈運作極無效率 無法取代傳統貨幣
為了確保交易資料無法篡改,比特幣的演算法設計成每10分鐘(600秒),全世界只能「採
出(計算出)」一個區塊,一個區塊大約1MB,一筆交易大約256B,所以一個區塊大約儲存4
096筆交易(1MB/256B=4096),平均每秒全世界的礦工最多只能處理6.82筆交易(4096筆交
易/600秒=6.82),而且每一個區塊都必須複製一萬多份,並且分散儲存在一萬多個礦工的
電腦裡(去中心化),因此天生就「極無效率」,這種交易速度怎麼可能用來取代傳統貨幣
?
用最簡單的邏輯來思考,我不過就是去7-11買了一顆茶葉蛋,為什麼需要把這筆交易複製
一萬多份、「分散」儲存在全世界一萬多個礦工的電腦裡(去中心化)呢?相較之下,我們
目前使用的悠遊卡這種電子支付,每一筆交易只需要儲存在一台電腦裡(中心化),顯然更
有效率。許多人不停吹捧區塊鏈「去中心化」有多少優點,卻都不提它的缺點,實際上「
去中心化」與「中心化」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所以「兩者並用」是比較可行的方式,我們
後面再來舉例說明。
比特幣的區塊鏈,很難解決交易速度緩慢的問題,因此不適合用來做小額支付,反而常被
用來炒作和洗錢。那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以信任的特性,總是有用的吧?
為什麼又錯了呢?我們且聽下回分解。
作者為台大電機博士,知識力專家社群創辦人。
責任編輯/任婉鵑
評論:
完了,一隻半解的磚家開始出來洗腦大眾,還不快趁價低怒買一波to the m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