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閱讀到有關於乙太坊即將更新到2.0的消息,我深入瞭解之後發現造就更新的主因跟
交易量的數量有關。
以目前來說,比特幣目前的處理量每秒少於 3 次交易,如果接近 4 次,它已經處於最高
容量。乙太坊現在處理能力每秒鐘執行 5 次,超過 6 次就是目前極限了。
然而,如果光是套用到實際交易生活的用量,光是Uber 平均每秒鐘要處理 12 趟旅程、P
ayPal 一秒數百次交易、Visa 則是數千次;若是主要股票交易所一秒則要交易數萬次。
而在網路世界中,每秒鐘交換訊息會達幾十萬次。
如果虛擬貨幣的交易方式,每秒無法達到這樣的規模,將無法取代現在通行的貨幣,無法
將去中心化的概念,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成為跨國支付的平台。
我在前一篇文章有提過一個概念就是,虛擬貨幣的價值,在於與實際生活結合的應用性,
也在於此。
若以區塊鏈的歷史來看,區塊鏈1.0時代的代表是比特幣,實現了去中心化,分散帳本,
時間戳記的技術,讓資料無法任意被竄改,達成了金融上的信任共識。但是日益飆高的挖
礦成本,以及交易紀錄無法加快的問題,我認為這是比特幣未來全球推廣的局限性。
也因為如此,才會有後續幣種的誕生
以節約能源的角度:最近有標榜綠色比特幣的Chia幣誕生。
以增加區塊鏈功能性的角度:乙太坊智能合約的誕生,這也是區塊鏈2.0的先鋒
而如今乙太坊升級到2.0,則是反應在每秒交易交易數量上的提升,甚至也是為了未來區
塊鏈3.0時代的鋪路。
另外,也屬於區塊鏈3.0的波卡鏈的誕生,讓區塊鏈可以與多重不同的鏈結互串,讓區塊
鏈的應用更普及在不同領域生活消費上。
總結:從乙太坊升級到2.0這件事來看,區塊鏈技術未來要更貼近與實際生活應用,已經
是不可擋的趨勢,這樣讓我們在投資加密貨幣時,看出更多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