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不良反應可以分幾種情況探討
1.可預期性的初期不適
這種不良反應是跟藥理性質相關、可預期的,因為藥物劇烈改變生理機能而造成
的初期不適,通常可以靠著 a.從低劑量緩慢增加 + b.持續服藥一段時間緩解
例:降血壓藥很常碰到病人反映有姿勢性低血壓,因為你血壓160的時候站起來
瞬間血壓得到腦部,降到120就可能瞬間血流會不夠,是跟藥理性質相符合的。
服藥一段時間後身體會重新調整適應新的血液動力平衡,這時候姿勢性低血壓
"可能"就會降低或消失,但也可能有些病人無法耐受而換藥。
2.藥品的主作用比副作用慢
最常見的是憂鬱症類藥品,通常需要穩定服藥2-3周才會生效,但是副作用一吃
下去就會發生,有時候病人就會因此拒吃錯過控制疾病的機會。
其實跟1.有點像,因為藥理上它就沒辦法快速生效,需要一點時間達到穩定的血
清素。
3.雖然有副作用但是利大於弊
最常見的應該是使用抗生素烙賽,因為它破壞腸道菌叢,但如果不使用可能會敗
血症掰掰,這時候就需要做取捨。(困難梭狀桿菌又是另一個故事,不談)
或者有一些藥,臨床試驗的時候發現有莫名其妙的副作用,但是因為不是很嚴重
,考慮降低劑量或給予其他配合藥物等能夠改善,可能還是會因為利大於弊讓病
人繼續進行,這種情況一定會在仿單上註明,醫師藥師也有義務跟病人說明這件
事。
4.真的就是過敏
過敏反應比較多變,從最嚴重的Steven-Johnson syndrome(照片自己google)、過
敏性休克到起疹子、搔癢、烙賽、嘴破、水泡、水腫都有可能,碰到這幾種情況
又沒有其他可能因素的時候,馬上停藥回診就是了。
好我知道大家應該還是看不懂那到底要不要繼續吃呢,其實最簡單的判斷:
它是不是藥?
a. 是 → 問原看診醫院藥師,如果是合理的不適,藥品仿單一定會寫
甚至藥物諮詢也可以簡單篩選到底是不是不良反應
(像我碰過病人吃血壓藥打來問以前血壓180現在120好恐怖我是不是
過敏...)
b. 否 → 不要吃了,它不應該造成任何不適,任何乖乖廠商也應該都會在使用說
明寫清楚。
為什麼會有人覺得一個法律限定只能當食品的東西吃下去不舒服的反應是在改善甚至治療
某種疾病?你吃海鮮過敏性休克會覺得好我一直吃就不會休克了嗎?
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拿原廠藥品中文仿單起來看一下,一個藥品要上市經過多少臨床試驗
把療效/不良反應的風險作了多少血淚試驗,燒了多少錢才能上市,上市之後還有醫師藥
師把關回報衛生署,健保卻只收你掛號費;然後隔壁三叔公的姪子的女朋友的阿姨的表妹
拿一罐XXX跟你說這個吃了甚麼都會好,一罐賣你一萬八千八,吃了不舒服要繼續吃,這
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