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大三角,涵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東帝汶、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等六個國家的海域,約有三億六千萬的人口活在這區。
這集出現的主要人物有:
夏威夷大學的主教博物館,計畫主持人是魚類學家Richard Pyle,他曾經上過TED演講:
http://www.ted.com/speakers/richard_pyle.html
鯊魚專家Valerie Tayler: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n_%26_Valerie_Taylor
印尼本土海洋保育學家Naneng Setiasih:
http://www.coral.org/who_we_are/about_the_people/our_staff
人類學家Lawrence Blair:
http://en.wikipedia.org/wiki/Lawrence_Blair
寫過Ring of Fire - An Indonesia Odyssey這本書:
http://www.amazon.com/Ring-Fire-An-Indonesia-Odyssey/dp/981426010X
合作的船宿是Seven Sea:
http://www.thesevenseas.net/
攝影團隊是Scubazoo:
http://www.scubazoo.com/
劇情分三條線在走:
1.深海區的新魚種收集
2.Raja Ampat的保育工作,特別是鯊魚的保育
3.在火山區生活的人民
住在這一帶的海上吉普賽人得面臨正在噴發中的火山威脅,還有地震、海嘯等不定時炸彈,實在是非常艱苦。新噴發的火山形成後,會有很多先驅生物進駐,像是園鰻、吃水母的鎧甲蝦、吃沙中生物的鯵魚、試著把火海膽背上的carrier crab、和槍蝦共生的蝦虎、能快速吞食小魚的hairy frogfish(這畫面我在藍碧海峽和巴里島看過,不過我還沒看過鎧甲蝦)。火山摧毀棲地後,約五年珊瑚礁就又可以長回來,速度非常快。那深海呢?珊瑚大三角100m左右的魚類多樣性和南太平洋比起來呢?
魚類學家背著CCR下潛到100m的地方做研究,在珊瑚大三角一帶,近代每隔十萬年海水水位會變動100m,十萬年前的海平面現在在100m深的地方。Richard他們這趟才只發現一種新的藍綠光鰓魚,也就是說,珊瑚大三角區在海平面又上升的時候,魚會沿著火山形成的淺坡棲地慢慢遷移回淺海。在這一帶背CCR需要注意很多事情,特別是海流和天氣變化。萬一海流很強,你得沿著火山沙坡爬到更淺的地方,這會造成很大的體力負荷,而且潛到100m可能要花幾個小時減壓,3個小時前可能是風平浪靜,3個小時後天氣會怎麼變實在很難說。
Raja Ampat是珊瑚礁生物最多樣的地方,在這裡發現超過1500種珊瑚礁魚,因為這裡是海洋交會處,海水溫暖,但是因為有富含營養鹽的湧昇流,水溫變化可以相差攝氏13度之多,而且地球上有1/3的紅樹林種類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印象中紅樹林就該長在爛泥巴裡,可是Raja Ampat的紅樹林長在很清澈的海水,根上還長有很多軟珊瑚,甚至可以看到射水魚在這裡出沒。不過Raja Ampat的鯊魚已經少很多,多數都被漁民抓去砍魚翅了(真慶幸我在馬爾地夫能看到那麼多鯊魚,連Raja
Ampat的鯊魚都被抓到快光了,難怪在馬爾地夫的客人潛水看到鯊魚會那麼興奮,因為鯊魚越來越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