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選譯19-6

作者: louisophie (louisophie)   2025-02-19 14:54:50
  《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選譯19-6
  以下是從《伯恩斯坦醫師的糖尿病治療方法》第四版(《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4th edition)選擇性地翻譯我自己覺得有趣的段落或部分篇章;
這本書目前沒有中文版,如果有興趣且可以進行英文閱讀的讀者請務必找來看看,相信會
對疾病治療有極大的幫助。
  This post is selected 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 4th edition. I just choose paragraphs and partial chapters, which
attract me, as materials for personal translation exercises. If there is
anyone who's interesting about this endocrine disorder, please go get this
book;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s in it would greatly aid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若不合版規還煩請告知,會立刻刪文。
林詠盛(Louis)譯, [email protected]
https://withinretreat.blogspot.com
https://louisophie.wordpress.com
https://x.com/louisophie_/
https://github.com/louisophie/withinretreat
#糖尿病治療,#飲食科學,#糖尿病,#中文翻譯,
#diabetes,#dietary,#translation,#RichardKBernstein
———————————————————————————
  單元19〖密集胰島素療程〗
  《何時該校正高血糖》
  當我們知道1單位的速效胰島素類似物可以降低多少的血糖值後,即可在血糖顯著超
出目標時迅速採取行動,即只需注射適當的劑量,數小時內血糖便可能回至目標的範圍,
而此類額外的注射我們就稱之為「追加劑量」。只要我們的胰島素劑量調整精準,除非有
飲食過量、感染或患有胃輕癱等的問題,否則一般的追加劑量很少會超過降低60mg/dl血
糖的所需劑量。
  很重要的一點是:「請勿在上一劑的短或速效胰島素尚未完全作用完畢前就施打追加
劑量。」原因是若兩劑同時發揮藥效就可能會導致血糖過低,因此請務必清楚了解不同的
胰島素其持續作用的時間長度為何。
  就實際操作而言,儘管表17-1上的短、速效胰島素作用時間為6~8或是8~10小時,我
們仍假設其藥效持續時長為5小時,原因在於若我們以6小時為基準,則每次餐前注射後就
需間隔6小時才能施打追加劑量,如此將使得進餐與睡眠的時間難以安排,且每日需保持
至少18小時清醒、而僅餘6小時可以睡覺。因此我們採用5小時的藥效時長,並合理地推斷
5小時後血糖的下降幅度極微,若有施打追加劑量的需求再直接注射即可。(譯注:以譯
者的個人實際用藥經驗,5小時已是相當保守的估算;在小劑量下(約5單位以下),常規
人體胰島素就譯者而言藥效時長約3小時内、速效胰島素類似物則約1~2小時内。)
  表17-1:https://flic.kr/p/2qDAdeq
  現在假設我們的目標血糖值為90mg/dl、且1單位的NO可降低病人40mg/dl的血糖;若
病人早上起來後測得的空腹血糖為110mg/dl(即高出20mg/dl),則我們應立即注射0.5單
位的追加劑量。若計劃於40分鐘後吃早餐,則我們要將此0.5單位的追加劑量獨立注射、
並與早餐前施打的常規胰島素劑量分開計算。
  若假設午餐前施打常規胰島素的5個小時後,餐後血糖仍比目標值高出60mg/dl;若對
病人其1單位的Humalog可降低80mg/dl的血糖,則其應立刻施打1-單位(60÷80=0.75)。
  針對兒童以及睡眠時間逾9小時、且用餐間隔少於5小時的人,則需針對「5小時法則
」作調整。此類族群的人除非夜間有特別設定鬧鐘在晚餐後5~7小時起來進行血糖校正,
否則的話在早上醒來後再校正血糖即可。晚餐後5~7小時的鬧鐘亦同時可作為夜間長效胰
島素的注射時間,並藉此確保夜間與早起的長效注射間隔少於9小時以減緩「黎明現象」
對血糖造成的影響(見下節内容)。
  在施打速效胰島素類似物進行校正後,請務必於藥效結束後再次測量血糖,以驗證最
初實驗所得之劑量換算數值是否足夠準確,並依實際情況進行記錄與調整。
  《用短、速效胰島素來對治「黎明現象」的血糖上升》
  若我們在早起及早餐前測量血糖,許多的糖尿病患會發現到在這段時間即使是處在斷
食空腹的狀態,血糖仍會持續上升;這種「黎明現象」而有的血糖問題需額外注射短或速
效的胰島素來對治。以我自己為例,早起時我會需要注射0.5單位的短效人體胰島素來維
持血糖的穩定;我不注射速效的胰島素類似物如NO或AP,原因是這樣我就只需抽取0.25單
位的劑量,但這樣的小量在抽取上會有困難,因此我會選擇以0.5單位的人體胰島素作為
早上起床時對治「黎明現象」的應對方法。
  《若藥效未如預期時該怎麼辦?》
  底下我們總結了一些藥效發生偏差的原因並加以討論。
  ●胰島素外觀混濁:我們可將藥瓶放在光線下並和未開封的新瓶做比對。除了NPH外
,其餘種類的胰島素皆應為澄澈透明的水溶液,若有絲毫的絮狀物質存在即表示藥品出了
問題、須立即棄置不用。若藥品曾被冷凍、曝曬於高溫、或於室溫存放逾三個月,亦應停
止使用,原因是極端的溫度會破壞藥品的活性。依據藥廠的資料,長效Levemir與Lantus
相較於Novolog、Humalog或人體胰島素,更容易因為高溫而影響其藥效;至於Apidra的溫
度耐受性則尚無確切的數據資料。
  ●早起後的空腹血糖持續上升:因「黎明現象」會使人體在清晨時段的胰島素阻抗增
強,因此糖尿病患者就可能會有高血糖的狀況,且在此時段所需的降血糖藥量可能較日間
其他時段會增加三成至半數不等;建議患者檢視自身血糖變化情形並與醫師討論,看是否
有需要在起床後3小時內調高藥物的劑量,逾此時段後再恢復原本的藥量。
  為預防夜間時的血糖升高,請確保晚餐前的胰島素劑量與睡前的長效胰島素之間至少
間隔5小時(但6小時會更好),並依實際情況調整其劑量;晚餐減少蛋白質的攝取可能有
助於控制血糖,且務必避免睡前吃零食及點心。另外睡前的長效胰島素應與隔日早晨的長
效施打間隔在9小時以内,以維持夜間及起床後的血糖穩定平衡。
  ●當血糖值高於200~300mg/dl時,則身體對注射胰島素的敏感性可能會降低;一般來
說當血糖超過250mg/dl時(明確數值與影響程度因人而異)胰島素阻抗會加劇,但只要胰
島素劑量與飲食控制得宜,此類極高血糖的狀況就能夠有效地避免。當血糖極高時,則應
立即施打所需的校正劑量、並在約5小時後再次測量血糖,若仍未降至目標範圍時,則再
追加所需的校正劑量,而此時的胰島素藥效通常就能完全地發揮。
  ●感染:若發現胰島素藥效異常減弱,則很有可能是感染所造成。例如我曾有病人因
察覺血糖對胰島素的反應變得遲鈍而主動通報,後來被確診為腸道憩室炎。若有此類情形
,請立即聯繫醫師協助評估,並參考單元21〖脫水、導致脫水的疾病以及感染的處理方式
〗的處置建議。任何胰島素療效下降的狀況皆須及時通報,以避免潛在併發症的風險。
  《肌肉注射能更快降低血糖》
  若我們將速效的胰島素類似物用於肌肉注射,則相較於一般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能
更迅速地降低升高的血糖;但此注射方式不適用於日常餐前施打的常規胰島素以及中、長
效胰島素如Levemir、Lantus或NPH,因為將緩慢釋放藥效的藥物給加快發揮是沒有意義的

  一般情況下速效胰島素類似物的肌肉注射會在約10分鐘內開始降低血糖值,且其作用
結束時間比皮下注射至少提早1小時、即於2~3小時內結束作用。但在血糖只有稍微偏高的
情況下(如10mg/dl),用速效胰島素類似物來降低是有其難度的(因小劑量的藥量抽取
並不容易),因此我自己會用0.25單位的人體胰島素進行肌肉注射來降低血糖值。
  〈注意事項〉
  肌肉注射不同於一般的皮下注射,在進行時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除非選擇大腿外側
來施打)。因此一般我會讓病人自行選擇是否採用此法、並且充分尊重少數拒絕者的意願
。以下是進行肌肉注射可能會有的困難:
  ●手臂脂肪過多:若手臂的脂肪較厚,則請勿嘗試肌肉注射;若上臂三角肌(圖19-2
)上方覆蓋大量的脂肪,則任何空針的針頭其長度皆不足以穿透至肌肉層。
  圖19-2:https://flic.kr/p/2qMfpeb
  ●未能將藥物注射進肌肉中:即使體型適中偏瘦者在進行肌肉注射時亦可能失敗,原
因是即使是較長(半英寸,12.7mm)的針頭有時仍無法進入足夠的深度;由於無法保證針
頭是否刺入肌肉中,有時必須等待與皮下注射相同的時間,再測量血糖才有意義。
  ●刺入血管的可能:相較於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刺中血管的機率會大幅地增加、且會
造成短暫的疼痛。我常會直接將針尖穿透衣服注射,因此血漬可能會沾染到衣物。據我的
經驗,約每30次的肌肉注射會有1次刺中血管的可能(見單元16〖胰島素自我注射的基礎
知識〗《衣物血漬去除》小節)。
  ●疼痛:若無法以投擲飛鏢般的迅捷手法施打(見單元16〖胰島素自我注射的基礎知
識〗《無痛注射》小節),則所有的肌肉注射都可能會伴隨短暫的痛感;若有注射技巧上
的困難,就建議不要進行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技巧〉
  請參照圖19-2來進行肌肉注射,且切勿使用較新的短針頭、而要用12.7mm的長針頭空
針來進行施打(我自己也會隨身攜帶一定的數量以便肌肉注射所需)。
  圖19-2:https://flic.kr/p/2qMfpeb
  1.找出三角肌的位置(如圖19-2所示)。該肌群始於肩關節,延伸至上臂三分之一處
,近肩處寬闊、而後漸收呈V字形。若將手臂側舉至與地面平行,因肌肉呈緊繃硬化狀態
,此時可藉由觸摸感覺到V形的輪廓。我們通常會在三角肌處施打注射,原因是它比較容
易定位、且肌肉量也比較豐厚,相較於其他的肌群(大腿外側除外)其表層的脂肪較薄,
故較容易將藥物打入肌肉中。
  2.注射時,非慣用的手臂(右撇子為左臂)應自然垂放於身側,使肌肉充分放鬆以利
針頭穿透。
  3.注射部位應位於三角肌上端較寬處,約肩頭下方一吋半的地方(對應圖19-2箭頭標
示位置)。選擇此區域原因在於較不易失誤,且可避免傷及位於V形尖端處的腋神經。
  4.持空針的慣用手需以投擲飛鏢的方式將針尖迅速刺入目標部位(切記不可放開空針
);由於緩慢推進易造成疼痛,因此針頭需垂直快速刺入皮膚,並在快速打入胰島素後立
即抽出針尖,且以手指觸壓注射處以防出血。
  5.若注射時有疼痛感,則很有可能刺中了小血管,因此可能會有微量的出血;此時應
以手指用力按壓注射部位約一分鐘,出血即會停止。若我們未妥善按壓則有可能會形成皮
下血腫,並在數小時後會轉為黃褐色或青紫色的瘀斑。若血漬沾染到衣物,則可依單元16
〖胰島素自我注射的基礎知識〗《衣物血漬去除》小節所述的使用雙氧水來處理。
  在熟練慣用手注射後,我們可嘗試換手進行,一開始可能會感到不適應,但經過練習
後就可以順利地雙臂交替輪流來進行注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