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
Submit
Submit
選擇語言
正體中文
简体中文
PTT
Drama
[考碑] 台藝戲劇99級畢業製作《暴民時代》
作者:
PayKuo
(柚子)
2014-05-06 23:17:33
網誌好讀版:
http://paykuo1986.pixnet.net/blog/post/364328237
這麼一來,我的大學生活就真的告一段落了。
去看《暴民時代》時,心裡不禁抱持著這種想法。從95年入學,到現在103年,已經八年了
,當初快畢業時進來的99級學弟妹也已經要畢業了。以後就不會再有人邀請我去看畢業製
作吧?想到這,真的覺得大學生活完全結束了。
只要能夠熬得住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其實做表演是很幸福的。因為這世界上再沒有一個
空間,可以讓一群人集體沉浸在作夢的幻覺中,還能得到萬千掌聲。尤其是學生製作。
學生製作靠著大家每年湊出來的基金,由於沒有仰賴他人金援,也不需要看人臉色,可以
完全按照著自己的理想創作。而觀眾呢?雖然他們也是買票進場的。但因為學生製作的觀
眾多半為親朋好友,通常不會用太嚴厲的眼光來看待,所以也不造成壓力。換句話說,學
生製作是個可以完全照著自己想法來創作的場合。
真的是這樣嗎?
我想,任何一個售票演出,都應該是要對觀眾負責。如果滿足於自我陶醉,而把戲劇結構
拆得支離破碎,那畢業製作就僅僅是「成果發表會」而已。
這幾年看了些外國的演出,甚至跟外國的創作者合作後,我對這個現象開始感到焦急。台
灣的舞台劇演出經常流於自溺,在小劇場中尤其如此。而追根究柢,這個自溺的源頭,其
實是來自於學院派的習慣啊。
我能理解在畢業製作中想要做些不同以往的嘗試,身為年輕學子,有膽量是個好事。但做
為劇場作品,無論是多麼有趣的嘗試,都應該是服膺於整體演出之需求,而不是為了嘗試
而嘗試。《暴民時代》試圖將整體演出風格做得前衛、搖滾,這些想法我能夠明白。但為
了做前衛、做搖滾而把戲本身破壞掉,就未免本末倒置了。
《暴民時代》這齣戲,講的是在希特勒執政的納粹帝國下,受到媒體跟黨國所扭曲、操弄
的人民。其實戲本身的主題很切合時事,正好可以搭上這波學運風潮。從演出中穿插的幻
燈片、或是對「馬先生」的特別強調,都可以看出創作者也有意搭上這股風潮。但雖然踏
出了這一步,卻因為膽量不夠,這步變得要踏不踏的,反而顯得相當尷尬。
搖滾化的戲劇絕對沒有問題。如果什麼東西都要照著時代做的話,現在的流行音樂劇場理
論也就完全崩潰了。更何況,不說流行音樂劇場,就連最硬的莎翁《馬克白》不也有人做
出了搖滾版?要搖滾化一個作品並不是問題,問題是,導演有確實掌握住劇本的氛圍了嗎
?
《馬克白》一劇雖然是以歷史為背景,但裡面又有女巫、又有亡靈,多少增添了奇幻色彩
,所以跟搖滾的結合並不會太奇怪;就連台藝大97級以前推出的班展《卡里古拉》走搖滾
風格,也是多少結合一些奇幻的神秘感,才讓那搖滾搖得合情合理。
然而《暴民時代》一劇,第一,描述的時代並沒有那麼久遠,觀眾會對該時代有既定印象
;第二,該劇不停圍繞著納粹與社會等等相當寫實的話題轉。由於上述兩點,導致該劇如
果要走前衛風格,一定要先想辦法跟太「真實」的氛圍拉開距離不可。
要怎麼拉開距離?我的意思就是自行修本。要就把納粹這些東西全部拿掉,直接替換到現
在的台灣;或者把原本就很有型的納粹制服弄成搖滾版。用這兩種方式都可以讓導演所想
要使用的風格,跟劇本更沒有隔閡地結合在一起。
然而導演沒有這麼做。對於一個外國來的歷史劇本,既沒有全盤推翻的勇氣;也不願花下
心思從原本的風格做嘗試。反而是從兩者之間,憑空跳出一個完全不相關的服化跟演出風
格。這個全新的風格跟原先劇本風格並不一致,導演也沒有試圖磨合,就硬生生在這樣的
風格中插入相當富有歷史感的劇情。對我來說,跟看到一群演員穿著太空服演大河劇一樣
突兀。
這樣的服裝造型對本劇是有必要的嗎?或者,這個服裝跟表演風格對於演員進入角色有幫
助嗎?如果以上皆非,那這個服裝除了看起來很前衛之外,有什麼意義嗎?我不認為有。
尤其戲裡面的蓋世太保們,本身身體沒有表演出納粹軍人的硬漢風格,服裝又是穿粉紅色
網狀裝,都讓我感到角色混淆。納粹在做威做福時,我只覺得納粹好正好可愛啊。而我相
信這個好正好可愛的納粹,應該不是原劇作家想傳達的訊息。
導演對於這個風格可說是貫徹到底。有時我很難分清楚,到底導演想嘗試的是前衛?還是
綜藝?因為在戲中大約穿插了三首歌,都是由現場樂團所演唱。
沒錯,是「樂團」,不是「樂隊」更不是「歌隊」。有時演出劇情正在高潮,忽然就用軌
道拉進一群拿吉他、貝斯,還有女主唱的搖滾樂團,非常生硬地插入戲中。
如果這個演唱跟戲劇本身有關聯,或是有助於戲劇的推展,那當然對演出大有裨益。但很
遺憾地,我不認為這個演唱跟戲劇有關聯。滿大一部份原因,是因為女主唱唱歌的方式,
讓我幾乎聽不懂她在唱什麼。做為樂團,歌詞不那麼清楚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可是做為戲
劇演出進場,讓觀眾聽不懂歌詞就很嚴重了。而即使是少數我聽得懂得那幾句歌詞,大約
聽起來也只是在悲嘆、抒懷,製造氛圍而已。
甚至在演出將結束時,導演還意味不明地安插了全場演員合唱,原以為戲劇高潮會在這邊
收掉,沒想到在全場合唱結束後,竟然還有十幾分鐘的戲。那麼把演員全部抽離角色合唱
的意義又何在呢?
整齣戲從頭到尾穿插了不少歌唱,但很顯然並不是打算做音樂劇。導演抱持著我無法了解
的想法,將樂團演出插入戲劇之中,雖然有搭配演員的舞蹈,那舞蹈又跟劇情沒有直接了
當的關聯。導致的結果就是在每一段歌唱期間,我都感到跟演出充滿著疏離感。
也因為這種狀況,觀眾每次好不容易快要進入戲劇氛圍,又馬上被抽離,持續著抽離→投
入→抽離這種相當不舒服的狀態。原本細膩的劇情,因而變得鬆散。而導演過度抒情捨棄
敘事的情況,也讓演出顯得濫情了。「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過多的情緒投入對演出並
不是好事——至少在導演這方面,要有足夠冷靜的理性思考空間才行。
再加上劇本台詞修潤不足,觀眾有時必須想兩秒才會知道上句台詞再說什麼,更加深了距
離感。
至於配合演出所搭建的投影布幕,我也不清楚這個東西是否有必要使用。無論對於劇情、
舞台畫面,這個投影都沒有加分的效果。用攝影機現場拍現場投影是不錯的點子,可是這
個點子到底發揮了多少威力呢?藉由攝影機拍出來的畫面既沒有試圖抹黑、誤導,也無法
展現出現場的混亂狀況。既然如此,那這個攝影機就是多餘的。
整場演出之中,唯一讓人覺得有必要用到投影幕的,就是當小女孩大獨白時,背景放出納
粹時代人民的各種瘋狂畫面。至少這個畫面讓人深刻體會到「那個瘋狂的時代真的存在過
」。
主持人現場弄政論節目是個亮點,但攝影機本身發揮的功用,除了讓觀眾更清楚看到他的
臉之外,並沒有發揮什麼額外的效用。這也是我認為相當可惜的地方。
幫主持人上發條的這個概念不錯。簡單,表達又清楚,觀眾很輕易就可以接收到背後的諷
意。我相信導演在這個主持人角色上是投入了不少努力,也的確展現出了成果。
其他演員呢?
這可能是學生製作的極限。全班三、四十人,上舞台的有十幾人,不可能每個人都具備最
基本專業演員的能力。在本次演出中,除了少數幾位主要角色外,大部分的演員都口齒不
清。
而且在身體條件上,也不是每個人都完全開發了。
比如說前面提到的蓋世太保,除了服裝可愛之外,身體也沒有顯示出秘密警察的強度。即
使不模仿歷史上的動作,為了增強蓋世太保的恐怖感,還是需要有些機器化、過度僵硬的
軍人體態。很遺憾,本劇中沒有讓我有這種感覺的蓋世太保。
而許多演員在角色跟角色之間轉換,要更加注意身體形象。因為在角色開始講話前,觀眾
會憑著身體形象去理解你現在演的是什麼角色。如果每個角色都用一樣的身體形象,觀眾
自然就要等到演員開口,才能勉強猜到是什麼角色。這點對於戲劇幻覺的建立也相當不利
。
導演在這方面有努力了,他有安排每個演員到什麼地方擺出什麼動作。然而演員本身也要
超出導演的要求,在各種小地方下功夫設計,才能展現出最完美的體態。
我很喜歡這個劇本,它跟我們現在的時代氛圍非常接近。
可惜的是,導演方面的邏輯思考陷入糾結,導致成品效果不佳。
作者: afroSunny (圈圈)
2014-05-10 01:07:00
大致同意,但是撇除設定的問題,導演掌握呼吸上瑕不掩瑜,燈光影像音樂的配合抓的相當準確,也因此演員的表演淪為功能性的只是同等的元素,這點可惜了。
繼續閱讀
[演出] 伊底帕斯演員專訪--洪嘉敏
qresting
﹝揪團﹞兩岸小劇場藝術節 台北場套票
miffy1989
[演出] 5/23-25 魔術王國-五月星光之夜
techno101
[徵人] 蘇仲太泡泡表演團隊徵人
cuc
[情報] 蠻頭創意即興劇坊-初階班7月開課早鳥優惠
nerictai
[演出] 5/29-6/1 新雙囍門:百善笑為先
techno101
[心得] 岳母刺字 瘋狂電視臺
illbe
[情報] 屋頂上 複合劇場平台《大算命家》
dream2000
[徵人] Be劇團兼職行政/專案行政
babyg303
[演出] ComedyGirls《音樂好小時光》@legacymini
mushroom13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