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果陀劇場 淡水小鎮 2014國家戲劇院版

作者: Kws   2014-06-24 19:01:58
淡水小鎮的故事改編自While <Our Town>,從1993年首度搬上舞台之後就經歷多次重演,
而我只看過2014這次的最新版。
整體來說故事很美,角色很可愛,舞台很有感覺,但還是有幾項美中不足之處。
故事都發生在臺北的淡水鎮,第一幕花了一些篇幅在講述淡水。表演部分開放了現場觀眾
發問,由劇中的報社老闆兼淡水地區的歷史文化工作者回答。這個橋段非常生動有趣,也
成功地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不過在故事的連續與相關性上似乎稍嫌不足。經歷了這麼多
關於淡水的描繪,我一開始還以為這齣戲會著墨於角色與淡水的地方情感,但看到後來才
發現並不是這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都是非常在地的淡水居民,但他們發生的事情,想要
與觀眾分享的情感是相當共通、不侷限于淡水的的。當然這一部分並沒有問題,但若劇組
想著重的部分是人生、活在當下等普世的價值,一開始似乎就沒有必要花這麼多篇幅討論
淡水。
第二幕的內容延續了第一幕的劇情,劇中主要角色戀愛了,結婚了,這一段的劇情是三段
中我最喜歡的。不僅演員的身體和聲音很能表現出在地人的氛圍,在年齡的變化上也表達
的很好,不管是心理的、或是肢體的,都很能夠說服觀眾,而且相當討人喜歡。但第三幕
的部分可能就有些突兀。
第三幕主要講述女主角在生產第二胎時難產而死,她的靈魂與其他已過世的角色見面,掙
扎著想回到人世間在經歷最後一次的溫暖,但因無法承受而傷心覺悟。這一部分所講述的
道理,以及他們想討論的注重當下、好好愛人等觀念我都同意,但這部戲在第三幕之前都
沒有花特別多的篇幅在女主角身上。第一幕的時候兩個家庭的戲份相當,第二幕的時候
男女主角的戲份相當,他們的家人也還站有不少比重,但到了第三幕忽然女主角的戲份占
了全部,而男主角幾乎連一句台詞都沒有。這樣的設計上比較不足的部分是,觀眾在前兩
幕時與所有角色培養的感情,以及對所有角色的認識都是相當的,但到了第三幕忽然好像
只剩下了一個人是最重要的。其實如果說要找一個人來擔任第三幕的後悔、不甘心、人生
歷練不夠就必須走向死亡一途的這一個任務,女主角確實是很好的人選,只是也許在第一
、第二幕時可以多給她一些戲份,讓大家更了解她貼近她的心理世界,大家對第三幕的認
同會更多也說不定。
設計方面,舞台部分是一個圓形主舞台與旁邊的環狀走道,走道由上舞台傾斜至下舞台。
台上的顏色、質感均處理得很好,唯有第一幕在如此意向呈現的設計上再加上寫實的部分
傢俱,與演員一直都非常努力對著舞台上空白的部分演著關門、開門、拿廚具等細膩的動
作,看起來有一點點怪怪的。然而在第二幕的婚禮、第三幕的死者重返人間的部分就處理
得好很多,尤其是婚禮景,把部分寫實和寫意之間的平衡抓得相當巧妙,與投影的結合也
好很多。
這次設計上扮演很大角色的是投影。上舞台有一片巨大的投影幕,很多時間都投上的製作
精美的動畫影片。大部份的時間我很享受影片內容,覺得不管是素材的挑選或運用的方式
都處理得很好,但整體說來我還是對於投影的必要性以及對於其他設計的輔助功效上抱有
疑問。此次投影在第一幕的介紹淡水的部分扮演了很大的角色,內容有畫、有資料照片等
,但第一,雖然那些畫作並不非常寫實,以畫的角度來欣賞也賞心悅目,但與“淡水小鎮
”的舞台設計與整體氛圍的關係,我覺得處理的不夠好。圓形的舞台象徵著生命的流轉,
時光的走動,是非常細膩而寫意的,同時也是非常劇場性的,但投影的內容並沒能達到那
樣的程度。在看那段戲的時候我只強烈的覺得舞台後方的投影與舞台的其他地方是完全不
同的兩個世界,這樣的感覺在角色開始在台上活動之後也沒有改變。我事實上覺得我不需
要看投影的內容,我也只想把眼光專注在角色身上。還記得第二幕下雨的戲時,燈光設計
將流動的燈光打在環狀走道和部分下舞台區,配合音效與演員的表演來表示下雨,此時背
後的投影幕上也打上小鎮空照遠景畫與下雨的動畫。一方面我覺得燈光給的巧妙的線索就
已經可以給觀眾足夠的提示了,一方面既不符合透視也不夠寫意反而營造著另一種氛圍的
投影內容,真的有些干擾和多餘。
中場時稍微翻閱手冊,瀏覽了過去幾次的製作,有的主舞台與這次的差距不大,但上舞台
並沒有用投影而是有些不同的懸吊布景。沒有看過戲也找不到更詳細的劇照的我不方便評
論什麼,但的確有些效果看起來比這次的製作更深得我心。這麼多年來果陀不斷的嘗試不
同的設計這點真的很值得嘉許,也希望他們能比較這幾年的差別,再持續實驗、持續檢驗
這些不同的設計能夠帶給戲及觀眾如何不同的感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