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 再現劇團《迷彩馬戲團》

作者: ringfan (蔣蔣)   2014-07-12 10:13:03
■ 觀戲資料 ■
劇名:《迷彩馬戲團》
團體:再現劇團
日期:2011/12/18
時間:PM2:30
地點:台灣大學鹿鳴堂劇場
票價:400元
圖文網誌好讀版:http://blog.xuite.net/ringfan/drama/226364904
  再現劇團第三號作品《迷彩馬戲團》,創作靈感來自於編導葉志偉在軍中的335天義
務役親身體驗。雖說創作者以自身經驗進行創作,在劇場一向稀鬆平常,但以大多數男性
必經的「當兵」歷程作為題材,倒是相當難得與少見。作為劇場作品,《迷彩馬戲團》亦
走出與諸多影視作品如《報告班長》或《新兵日記》不同的路,一如編導在節目單所說:
「在二元的漫罵與神化之外,不是新兵日記也不是黃埔軍魂,我想找到更多討論和同情的
距離。」《迷彩馬戲團》透過再現(Representation)軍中文化與制度的過程,重新審視
軍隊特殊文化與制度,深刻描寫深處其中人們的處境。
  所謂「再現」,依演出團體【再現劇團】之前於官網上的定義:『再現劇團(
Representation Theatre),即「再現生活」之意。再現與重複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一種
「有意義的重現」。劇場的再現描繪生活的本質,但我們卻永遠無法再現正在描繪的那一
瞬間。』於是眼前的《迷彩馬戲團》,同樣也並非(或說無法)全然寫實地搬演軍中一切
,而是從不同視角切入,看待(或說側寫)此一在義務役制度下,幾乎專屬於男性的「私
密」經驗。
  《迷》劇採多線性敘事發展,幾條故事線間不見得有所關聯,卻都緊扣關於「當兵」
的故事背景與「軍隊」的主題。故事線其一,是由尚在就讀幼兒園的外星人,從「生物學
」角度出發,試圖觀察描繪「當兵」此一人類獨有之「生物行為」。其二,則是設定一名
志願役士兵李志偉(諧音),以成為完美軍人為己任,對軍隊一切教條式的口號信服不已
,卻在服役過程中發現自己所信仰的,關於軍隊的一切,其實處處皆為「假象」的「真相
」,進而呈現李志偉『在一個全然「假」的世界裡,想做一件「真」的事情時它反而會顯
得更假』時所面臨的矛盾與衝突。其三,則是讓傘兵王家豪(諧音)企圖在演習時自殺,
卻被故事線一的外星人救起,並以先進科技模擬其自殺後,軍隊為了卸責而在處理方式與
態度上的各種光怪陸離現象,雖荒謬到令人發噱,卻又與現實相去不遠,反更引人唏噓。
  整齣戲長達三個小時,戲雖長,內容卻是相當豐富,可以說是熱鬧非凡、絕無冷場。
不管是外星人對軍隊進行觀察後,將訓練過程稱之為「將體表差異降到最低」的定義,抑
或是將部隊於固定區域內整隊行進繞圈的過程,稱之為「宛如手機貪食蛇遊戲」一般,都
是相當富有新意且有趣的觀點。幾句場上出現的台詞,像是「不怕苦的苦一陣子,怕苦的
苦一輩子」或「以後你們就像身上那套迷彩服一樣,我不要看到五棵樹,我要看到一片森
林」等等,簡直就是軍中的「佳言錦句大集合」,更突顯這些看來冠冕堂皇話語的背後,
那早已扭曲變形的軍隊本質。菜鳥李志偉與老鳥黃建迪(諧音)共同看守彈藥庫的橋段,
則以簡單的軍線測試劇情,一語道破軍隊為人詬病的「共犯結構」究竟是如何形成,可以
說是相當乾淨俐落。
  中場休息前的莒光園地,讓擁有甜美歌聲、一副溫柔婉約模樣的軍中情人「鄧小姐」
,在用歌聲慰勞國軍之際,隨著一席「如果我用另一個樣子唱歌,你們還會喜歡我嗎?」
的話語,竟搖身一變成為穿著火辣的性感辣妹,開始勁歌熱舞起來。除了追求劇場式的舞
台聲光效果外,讓人不禁思索的是,當充滿愛國情操,給予國軍精神力量與國家認同的「
鄧小姐」,被韓國「少女時代」式充滿感官刺激與聲光娛樂效果的勁歌熱舞所取代,是否
代表「勞軍」對於軍隊士官兵的意義,早已不再(也無法)賦予往昔那拋頭顱灑熱血式的
精神愛國力量,而淪為僅是提供視覺與聽覺上的肉體感官饗宴?當國軍一再以標語與口號
提醒「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突顯的卻是士兵精神力量在後勤補給上的無力。當勞軍的主
要表演者,由「本土愛國歌手」被「外來流行藝人」所取代,更讓人想到的是,我們當今
所面臨的「戰爭」,是否早已不只是傳統兵戎槍炮彈藥式的相見,還包括了他國企圖以流
行文化征服全世界的「文化侵略」?無怪乎場上的角色,會高喊「我們才是最懂戰爭的一
代,用煙火代替煙硝,拿螢光棒打敗坦克車」了。
  在舞台視覺部份,創作者相當大膽地將一面由繩子編結而成的網牆,設置於舞台與觀
眾之間。雖遮蔽了觀眾的部份視野,但在強化場上野戰場地氛圍的同時,也確立了台下(
觀眾)與台上(軍隊)間,看與被看的互動關係。雖説劇場表演本來就是「看」與「被看
」,但在軍隊的主題上,卻正好呼應了現實裡民間在看待軍隊一切時,總覺得籠罩著一股
神秘面紗,怎麼樣也無法看清的現況。此刻場內觀眾隔著網牆觀看場上一切,雖說是看見
了卻也是並非完全看見。如同下半場開場時,那名站在網牆外撥電話給網牆內的當兵男友
提出分手的護士口中,那對軍中一切充滿疑惑與不解的話語一般。如同軍隊裡約定俗成的
說法-待在軍中稱之為「陰間」,放假或退伍則稱之為「還陽」。網牆的設立,不僅具象
化了兩個空間的不同,卻又道出兩個空間其實存在於同一空間裡的事實。除此之外,「網
牆」的存在亦呼應了劇名將軍隊稱之為「馬戲團」的比擬,既然內在一切早已扭曲變形,
大家只重視外在觀感,那麼我們就來像馬戲團一樣「表演」吧!於是在下半場的演習劇情
裡,陣亡的士兵可以隨意下令使其復活,每位士兵可以加一百條命好避免全軍覆沒,就連
武器都可以換成雷射槍好解決彈藥消耗與補給的問題,反正「軍中如戲,全靠演技」,而
觀眾也在被場上如同馬戲團一般繽紛多彩的表演逗樂逗笑之餘,無法不對場上這些身處網
中、不知是士兵還是馬戲團小丑甚至動物的人們,抱以同情與憐憫的眼光。
  整齣戲有許多讓人驚喜連連且為人津津樂道的橋段,可惜的是,三個小時的戲過後,
在走出劇場之餘,卻未在心底留下太多漣漪與後座力。非以純粹批判或歌功頌德方式處理
軍隊主題,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同情,這樣的處理方式讓人感受到創作者的誠懇,也讓人
對場上一切心有戚戚焉之餘更能感同身受。而能將一言難盡的軍隊生態以如此清楚明白的
方式呈現並讓(不管有沒有當過兵的)人理解,也顯見創作者紮實的劇場功力。只是諸多
橋段與內容,在以游擊戰方式各個擊破之餘,卻也因為缺少以一貫之的劇情主軸,以及在
劇場結構上更為緊密的結合,而讓整齣戲不管在劇情厚度與力道上,皆有些不足。即使演
出已長達三小時,卻感覺仍未說盡,像是創作者在節目單中所說:「還有那麼那麼多的故
事想講」,卻未完待續。《迷》劇像是本收錄了許多精彩短篇的小說,卻少了長篇小說在
整體佈局與劇情的承先啟後上,更能展現的格局與魅力。當劇中李志偉成為總司令的「容
器」而成為完美軍人形象的象徵後,整條故事線便戛然而止,徒留那些伴隨「如果還有明
天」的晚安曲而在蚊帳(同樣也是種網牆)中繼續掙扎以存活下去的士兵們。企圖自殺的
傘兵王家豪,最後選擇打開副傘獲救而僅是摔斷了腿,更多的卻是未能理解軍中「什麼都
是假的,活著才是真的」而傷亡的靈魂。於是我們能做的,僅是像劇終那名在網牆上獻上
一束鮮花的女子,雖為身陷網中的受困靈魂獻上了同情與哀悼,但除此之外,卻什麼也不
能做。
  儘管如此,我仍認為《迷彩馬戲團》是台灣小劇場相當重要且值得重視的作品。除了
題材的稀有性外,在描寫群體男性私密經驗的主題上,同樣有其存在價值-雖是「群體男
性」,卻無關同志情誼(天曉得這在台灣小劇場是多麼難得);雖是「私密」,卻又常見
男性聚會時對當兵往事侃侃而談。《迷》劇看似直白描寫「當兵」此一社會制度下產生的
種種現象,實則探討軍隊制度與文化背後所隱含的「暴力」本質。如同創作者在節目單所
說:「我所知的軍隊絕對和雄性(非生理上的男性)的某種支配行為有關,即便女性在軍
中已有相當比例,它仍是一個雄性的世界,因為它的本質(合法行使暴力與暴力制度的組
織)就是如此。」若加諸於女性的暴力因為人們的關懷,而有了如《陰道獨白》(The
Vagina Monologues)般的重要作品,那麼以男性為主體,描寫其在軍隊封閉環境所受到
(非自願性)暴力的《迷彩馬戲團》,同樣也應受到重視。當「軍隊管理」與「暴力」的
分野逐漸模糊,這也使得所謂「暴力」在某種程度上竟被社會大眾所默許。直到《迷》劇
上演一年半後,於2013年7月發生「洪仲丘事件」,才將社會大眾關心眼光再度聚焦於軍
中,但時至2014年的今日,又有多少人持續關心此話題?又有多少人願意集思廣義理性站
在軍隊與民眾雙方的立場,認真思索解決之道,還是依舊在聽到軍中負面新聞時慣性罵個
兩句嚷嚷「軍隊就是這樣」然後馬上被下一則更聳動的新聞吸引?關於《迷彩馬戲團》更
深層,關於「暴力」的思考,並不受限於時空限制,值得大家好好思考。
  《迷》劇上演一年半後發生「洪仲丘事件」,我們當然不能怪力亂神的說《迷彩馬戲
團》是個「預言」,但它的確不折不扣是個「寓言」。當台灣小劇場批判社會與時事的功
能已逐漸式微,我很高興還能在台灣小劇場裡看到《迷彩馬戲團》這麼一齣如此「當代」
的作品出現(或許這也是它能入圍第10屆台新藝術獎的原因之一)。在這個連馬戲團動物
都會被關心是否受到虐待的年代,這群身陷網中身著迷彩服的人們,同樣也值得我們持續
關心。即使《迷》劇的力量不足以敲響每個人心底的警鐘,卻仍為劇場對軍隊文化(為數
不多的)關懷,添上一筆。
作者: hackcat (駭客貓)   2014-07-13 04:40: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