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8.24 14:30
地點:北投71園區 305排練場
演出團體:好野工作室
離開了相對狹小的Rebirth Cafe地下室後,
今年轉往果酒禮堂的好野工作室給了自己更多更大的挑戰。
其中之一的挑戰是場地。
排練場中,雖只簡單標上幾道馬克,
但聽導演說著,左手邊是果酒原有的小舞台,
右手邊演員還會到外頭的走廊上進行演出,
最妙的是主舞台空間為三角區塊,試圖打破既往舞台常見的調度,
於是,隨著排練進行,導演口中的場景、動線漸趨明確,
除了欣賞導演勇於挑戰,盡可能將場地內外可演出的空間納入調度範圍,
也不禁期待,在燈、音、道具都完備之後,這齣戲會給觀眾多少難忘的視覺感受。
另一個挑戰是文本。
張愛玲的文字,淺嚐便令人上癮,讀完卻又惆悵,
尤其是字裡行間那無可救藥的浪漫,
總能讓讀者情不自禁地與角色一同陷入那受虐的快感。
如今,以七年級生的思維詮釋30年代的愛恨情仇,
能理解多深,可謂第一層挑戰,
該如何表達,則進入了第二層,
而精準與否,又是再高一層了。
就排練場中看到的情況,這部份著實讓我有些擔心。
許多捨不得或刪不得的眾多經典對話及段落,
演員們在第一層就已遇到不少瓶頸。
技術面暫且不提,畢竟從排練到演出前的技排都還會有調整空間,
但光就演員與角色之間的距離、對情愛中酸甜苦澀的體會,
以及與對手演員之間的默契和熟悉度,都還透著些生澀質感。
導演在場面調度及編劇在試圖拼貼、重組、轉化文本上的創新想法都很有趣,
但演員在執行的過程中仍有落了節拍或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況發生。
雖是第一次整排,卻也已是演出前一週,
該如何把握這最後幾天,將演員的狀況調整到最好,
會是這個劇組最重要的功課。
每年藝穗節,上百個團隊在兩週之內進行數百場演出,動員近千人,
除了見證表演藝術「勞力密集」的「產業特性」之外,
也每每令我感動:就在這短短兩週,有多少劇場夢在城市角落發酵。
有的夢真切動人,有的夢虛無飄渺;
有人的夢在挫敗中醒來,也有人這一夢,
就是十年、二十年、一輩子地夢下去。
好野工作室這次開放整排,儘管表現還不成熟,
但能有這份願意進一步溝通、接納更多意見以作調整的誠懇與勇氣,
實屬不易,也讓我更想看到他們之後的茁壯,能成就怎樣的劇場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