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禮拜都有看一齣戲的習慣,在上禮拜日趕在回營區前看了一齣戲《凡尼亞舅舅》,所
幸剛好趕上最後一個列車開回1986年俄國鄉村。
隨著幕開啟,演員們一步步地帶領我們走進契訶夫寫下的故事中。 我有買這次他們工作
後所產出的劇本,在看劇本的時候會覺得《凡尼亞舅舅》裏頭的故事進展地很快,但透過
這次的演出,光是劇本的一兩頁,卻會讓我覺得這所有的一切過得特別漫長卻又讓人不會
感到煩悶,身為一名觀眾,在兩個多小時內會發現到這並不是在看故事,而是將觀眾帶到
故事中,與演員一同與角色走完他們各自的故事裡,和他們一起生活。
在第一幕,記得進行到中間突然沒有了聲音,只有演員們各自做著角色們此時此刻會做的
事情,這樣時間或許不長,但我好喜歡這短短的幾秒鐘,感覺到每一位角色的呼吸和他們
真實地活在舞台上面,一等到劇中角色桑妮雅說:「茶是冷的!」彷彿所有的齒輪又再次
拼湊再一起繼續滾動,就像導演陳佳穗老師所說契訶夫的劇本中,沒有誰是主角,因為每
一個人都是,也和現在2017的我們一樣,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我們有屬於自己
的故事和細節,當然角色也是。
另外到現在依舊對於第二幕開始的伊蓮娜很有印象,想睡覺又要有能勾引他人的美還有兩
天沒睡的疲憊等等的加總,對我來說這是一件好難達到的事情,除非本身就具有「美」的
條件,當然我看到的就是這樣極其難見的伊蓮娜,到了後面和桑妮雅的對話中,一邊是天
堂一邊是地獄,好同情躲在一旁不敢讓桑妮雅看到她快哭的伊蓮娜,有時候真的會覺得桑
妮雅真的好~天真(還是很欠揍我也不知道),但是接著地中場休息卻讓我真的覺得不應該
有中場休息,好想趕快知道之後會怎麼樣?
「這輩子就放手一次!」是自己在接下來的這一幕中莫名打動我的話,看見角色在舞台上
的時間裡有了選擇並且做出決定,這對我本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他們必須
這樣做,在短短的時間內情緒的高低起伏充分地不僅在字句間,也在演員彼此之間的互動
中,劇本本身的字句很難咀嚼出來,卻能藉由演員的表演將它們成為屬於角色的一部分,
並且不會覺得拗口,我想這是身為這一齣戲的觀眾很幸福的事情。
多數劇本在最後總是會為這個故事做一個總結,為每一個角色鋪好它們的路(應該是吧 ?
雖然自己也寫過本),但是在契訶夫中,從 《櫻桃園》到《凡尼亞舅舅》好像將所有的
事情做了一個離開就可以一走了之的答案,但之所以契訶夫的劇本難,難在所有的角色是
活著的,他們或許已經知道之後可能會怎麼樣,但是他們依然會對於此刻的生活(世界)
仍有一點點的掙扎和抵抗,或是說認命吧?演員們依舊做出角色在這故事中會做的事情,
即便在謝幕後,仍然深刻地感覺到在這個舞台上曾有那麼一群人生活在這裡,到了2017的
我們,就算遇到類似的事情,可能還會做出一樣的選擇吧?
另外本人私心很喜歡飾演奶媽的演員,她的動作和看著他人的眼神很直接地說服我在舞台
上的不是她本人,而是一名扎扎實實的老太婆啊!對了,在這齣戲中,化妝化的很縝密,
和演後座談的他們完全不同啊!
最後的最後,想說ㄧ齣戲的完成,不僅僅是演員、導演,幕後工作人員的付出,還必須有
那麼一群願意走進劇場看戲的觀眾來完成,這禮拜最後一週,剩下今明兩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