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 《白色說書人》觀後

作者: cloudinair (陳小二)   2017-10-30 17:51:29
一直以來,對於布袋戲,總有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在盛行霹靂布袋戲的那段時間
裡,我其實沒有跟上流行,我小時候看的布袋戲,就是廟會時在廟埕搬演的那種。
當初,聽小傑說他會在舞台劇中加入布袋戲,老實說我覺得有點驚喜,但想像呈現
在我面前的會是我陌生的那些素還真、一頁書、傲笑紅塵。
週日這天,下著大雨,早上先去國圖看書,接著再趕到中正廟旁的實驗劇場看《白
色說書人》。因為去得早,所以有機會坐在舞台正前方的第一排,戲偶一出來,居
然是廖添丁,我的眼淚馬上就被勾了出來。小時候,在那個收音機比電視機還要普
及的年歲裡,吳樂天「廖添丁與紅龜」的故事佔據了我的童年回憶。其實,我從來
就不記得廖添丁故事裡的任何一個片段,但這樣由道地台語講唸出來的「廖添丁」
之名,卻讓我想起那位陪伴著我長大的阿嬤。阿嬤活過日本時代,受過幾年小學教
育的她,很有生意頭腦,也能飛快地撥打著六珠算盤。她在我小學三年級左右就過
世了,多年後,當我開始了解所謂戒嚴時期與白色恐怖之後,我也曾想像著那位失
去丈夫,必須獨力扶養五個小孩長大的阿嬤是如何走過那一段日子的。
小傑的這齣戲,是從一個剛剛失去父親的男子獨白開始的。他從獨白中開始回憶過
往,回憶起小時候他父親用布袋戲偶跟他說「義賊廖添丁」的故事。慢慢的,從戲
偶與回憶的歡愉對話中,觀眾看到了隱藏在這位父親背後的一些故事。在劇情的前
段,編劇不斷安排一些伏筆,「不是親生的頭七不會回來」、「你爸爸姓陳,你怎
麼會姓王」,透過獨腳戲演員與布袋戲偶的互動,終於鋪陳出了這位剛過世的父親
,其實是在白色恐怖時期,揭發主角親生父親「罪刑」的「抓耙仔」,而在親生父
親入獄後,他就以繼父的身分接收了主角與主角的媽媽,也負起了照顧他們的責任

「媽媽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她不出門,也沒有人可以進去。」編劇用布袋戲偶呈現
了媽媽在生父入獄後把自己囚禁起來的模樣,之後,又透過主角的演繹,把媽媽看
到生父遺書後自殺的情境演述出來。「不要怪他。」生父在遺書裡這麼說著。生父
知道,該控訴的是這個陷人於罪的畸形體制,因此即便知道指認他「罪刑」的,就
是他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他依舊沒有怪罪他。
「不要怪他。」但主角辦不到。在他知道了原來自己一直以為的父親,竟是害死他
親生父親的兇手時,這個疙瘩就一直存在他的心裡。以至於在這位「抓耙仔」父親
死前吐得滿地都是時,主角只是眼睜睜地看著,而沒有過去救他。身體過不去,心
裡也是。
看戲時,我一直想到年初的那個台製小遊戲《返校》。當網路上慢慢地把方芮欣笑
指為「抓耙仔」的代表,並且點出「抓耙仔」習性來自於她母親的遺傳的同時,我
總有一種很深很深的悲哀。方芮欣和她媽媽,只是因為愛,只是因為忌妒或者報復
的心態,而做出了檢舉,卻沒想到這樣的檢舉帶著血腥與消逝。之前曾有過這樣的
新聞,一名國小老師,要全班投票選出那個把班費偷走的的小偷。戲中主角的養父
,在警總的威逼之下,做出了把主角生父定罪的偽證;遊戲中的馬教官利用方芮欣
的深情與忌妒,得到了讀書會的名單。
為了紀念美麗島事件而命名的美麗島站,被中正和中山兩條交叉的十字路給封印著
;為了控訴或描繪白色恐怖時期日常悲劇的《白色說書人》,在「中正紀念堂」的
園區裡演出。當「轉型正義」淪為政客的選票提款機時,很高興看到小傑這齣劇,
記錄著,提醒著。除了它的歷史性,我更喜歡它所描繪的人性與掙扎,那麼痛,又
那麼真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