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WNS (默默...)
2017-11-26 04:21:55那先說重要的,給原原po一個小小的建議,
或許在煩惱如何脫離角色之前,
可以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如何進入角色?
或是也可以不要用「進入」這個詞,
因為有預設立場,比較像是:
我如何處理角色?或
我如何形塑角色?
表演的方法、準備角色的方法、塑造角色的方法,
乃至於演繹詮釋的方法,是有很多、很多種的。
譬如,有人會先設定好幾百個問題,
去建構那個角色所有的細節,然後想辦法「穿」上他;
有人會反求諸己,在自己既存的人格特質、
曾經歷過的回憶、情緒中,找尋與角色相似之處,
並將之放大、縮小、喚回,得到一個演員與角色間的交集;
當然也有人會告訴你:沒談過戀愛,你也演不好愛情戲。
最後這一種,跟原po所說「要演蕩婦或花花公子就要先花天酒地」,
是同樣的道理,不過,好像很常有人這麼說。
(不知道在哪裡讀到,梅莉史翠普在準備《麥迪遜之橋》時,
打造了一個跟電影裡面同樣的廚房場景,
又或是利用拍攝實景,進行了長時間的排練,
與前述之邏輯,似乎有相近之處。)
當然也會有人說,所有的表演法其實都是以一貫之,
就像悟「道」一樣,像宗教一樣,信什麼不重要。
但晚輩我其實並不同意原po說的一句:「那種表演方法是錯的」,
或許這個世界上沒有「錯的」表演方法
(當然,大概也沒有「對的」)
只有「合宜」的,不一定是適合你的,
有時候是適合這個角色的、適合這一場戲的、
適合這個製作的、適合這個導演的,
甚至,適合演給這樣的觀眾的。
跳出去說,宜,是一個很有趣的字,
它不一定對、不一定好、不一定應該,
只是適宜、合順、相稱。
(小弟我就不在鈴木忠志、林奕華、吳念真的圈圈裡打轉了,
只能說,若從實際面上來看,導演會選用什麼樣的演員、
他們如何使用演員、演員如何達成他們的要求、
如何在既定的框架中持續創作,那都是別的事了。)
回到原原po的問題,
除了可以先釐清自己到底是用什麼樣的方法處理角色以外,
或許也得先思考一下,對自己來說,
「將角色性格內化在演員身上」這件事情,真的是如此嗎?
會不會你只是將自身與角色有所相似的部分,
因著這個機會而放大了呢?
或是你其實希望自己能在日常中,以那樣的個性生活著呢?
演出角色的人,難道不也是你自己嗎?那你自己又在哪裡呢?
或其實你只是沉浸在「我沒有脫離角色」的某個自我、
「演完之後我就變這樣了」的一種藉口裡呢?
演員不能沒有自覺、不能不持續自省,
不能沒有自己看自己的另一雙眼睛,不能自溺,
當然,這可能也是某一種表演方法教出來的觀念,
或許,在表演之前,必須認識自己;
在形塑角色之前,得先誠實的面對自身內外的一切,
包括,導演說這樣可以,觀眾說這樣好,真的就是好嗎?
這些聽起來有點泛,誰不會說,可是 好 難 做到。
所以與其說脫離角色,不如研究一下形塑角色,
若是目前的方法不適合你,每每讓你自覺無法下戲,
那就找另一種吧,還有很多、很多的。
只要不停止問問題,不害怕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不「急著」想要解決問題,在下我認為,
或許就是一種適宜的方法了。
※ 引述《zenyeh (Zen)》之銘言:
: 先說不重要的,
: 如果某人演完戲角色還在,我會說還沒「下戲」。
: 最常見於演完戲之後的慶功宴,大家會瘋狂角色上身,還會輪流演別人的角色。
: 再來說重要的演後演員與角色的關係,
: 這要分兩個面向來談,一是正常的角色離不開演員。
: 演員的工作很特別,他是「創作者」、「素材」和「作品」三位一體。
: 就像畫家作畫,畫家是「創作者」,顏料是「素材」,畫布是「作品」。
: 但演員是三者集於一身。
: 一般來說,任何人演一個角色久了,就會有一陣子無法脫離這個角色,
: 舉例來說,你每天都聽同一首歌,自然會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現象,
: 演這個角色某種程度就等於你經常在「欣賞」他,很自然的就會移情,
: 這角色就會跟你一陣子。
: 但就像分手一樣,沒有放不下的感情,只有忘不了的情人。過陣子就好了。
: 接下來要提另一個重要的面向,就是角色真的影響到演員的生活。
: 一個演員如果夠專業,他要有能力不讓角色影響他的現實生活。
: 在一開始演戲時,演員就應該要先建立一個心態,角色不論多接近或多貼近自己,
: 或是演員多用心充實這個角色。
: 這個角色永遠都是假的,一切都是戲。「一切都是戲。」
: 最常見的就是演愛情戲,最後假戲真做。
: 我不反對演員間因為演情侶或夫妻,最後成為神仙伴侶。(像布裘戀)
: 但演員必須先有自知之明,戲裡的感情只能留在戲裡。
: 最好的作法就是在表演方法上,一開始就不要相信全然地投入表演,
: (這段要細講會長篇大論,先點到為止)
: 有些人不會教表演卻教演員要進入角色,就要先在日常生活中投入角色,
: 那種表演方法是錯的。
: 假使你要演蕩婦或花花公子,難道就為了做演員功課就去花天酒地嗎?
: 誇張一點的,如果你要演活屍怎麼辦?
: 真正好的表演法,會把所有的表演化為一些技巧可供使用。
: 就像你要轉開螺絲,就會去拿螺絲起子;你要釘釘子,就會去拿榔頭。
: 但螺絲只是螺絲,不會是螺絲起子。角色就只是角色,不會是演員。
: 角色會影響演員,就是表演方法有問題。
: 結論:
: 如果角色影響你不多,過陣子就好了,讓他成為你的回憶。
: 如果角色影響你的生活了,那是你面對角色的態度有問題,
: 戲是假的,戲散了就該下戲了。
: ※ 引述《kagayaki720 (呼嘯而過)》之銘言:
: : 大家好,
: : 第一次在這個板發文,有不周到之處還請見諒與指正。
: : 一直覺得我常把角色個性不小心內化成自我感受,在離開那齣戲之後仍然會,
: : 之前演過有點負面的角色,就會有些困擾。
: :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也有這種情況?在演完戲之後要怎麼脫離角色,包含性格等等?
: : &這個情況有什麼專有名詞嗎?我之前都叫它脫角,但查一下好像沒有人這樣說。
: : 謝謝各位<(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