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把椅子劇團X簡莉穎《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
這是《馬密》第三次的加演,也是四把椅子劇團首次在國家戲劇院
發表的作品,先非常恭喜他們。
《馬密》為我在國家戲劇院裡面觀賞過最棒的作品,在戲開演之前
,節目單中劇作家的話某一段寫道讓我極為感觸:
「『政治正確』是極為廉價的批評,好像只要批評某個人、文章政
治正確,批評的人就會自動昇華,超越政治正確之上。許多『政治
正確』的批評大多都無法真正提出細緻的分析或建設性的批評,反
而拒絕更複雜的政治現實討論。」
在當今的台灣社會,尤其選舉過後沒有多久的今天,令人悲傷的公
投結果、近期的和平協議之亂、昨日才剛過完的二二八紀念日,諸
如此類的議題早已令台灣人民大大分化,更有一群人選擇冷視這一
切。
每個人的生命走到如此,都有他們的歷程。
在《馬密》裡,簡莉穎細膩的處理了每一個角色觀看事情的觀點,透
過影像即時投影以及似同映像管電視機的舞台設計,觀感上雖被疏遠
,我卻一再地被提醒,在這片土地上沒有人可以無視這一切。
回憶一下,在生活當中我們有多少事情是我們想要努力忘記,可以的
話一輩子也不願意再想起的?又有多少事情是我們努力想要記得,卻
不得不忘記的?在劇中可以隱隱讀出劇作家在田野調查時「可能」遭
遇到的難題與痛苦,那些不想被提的、只有我這麼想的、被大眾扭曲
的,真相是甚麼早已沒有人在乎,因為人生活至此,而這些都是他們
的歷程。
----防雷標,以下有講到一些劇情----
衝突是戲劇的根本元素,當然,在《馬密》裡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衝突
不斷地發生,而讓我最起雞皮疙瘩的卻是馬密在教堂時與自己內心的
衝突,觀看的當下突然跑出好幾個問題,甚麼才是同性戀生活?甚麼
才是真正的政治正確?甚麼才是真相?我們又要怎麼讓大眾知道真正
的真相呢?
最後當那些採訪片段被剪輯起來時,我霎時想起了另一句劇作家在節
目單裡所說的:「人何以如此。」不斷地在我腦中詢問自己,是呀,
我們是怎麼踏到這一步的?我們所走過的足跡、踏過的路程是建立在
如何的脈絡底下逐漸成長至此?它可大可小,小至人的一天,大至一
個國家的形成。
馬密是我們每個人生命中的一座孤島。
今天劇作家使用了HIV議題作為主體,並從中擷取各式面向素材
,揉合出了馬密的靈魂,或許某些人看完戲以後走出劇院就忘記了這
一切,對我而言這個文本的邏輯可以套用在任何的事情上。回顧過去
的某一天,台灣歷史上所發生的某一件事,對於現在的我們有多大的
影響?每一個人有不同的課題,勞工、軍公教、白領階級、政治家、
體育家、藝術家、八大行業。
與其不斷地糾結在兩極化的政治正確討論,重新想想「人何以如此?
」,去面對心裡最大的衝突是甚麼?即使那使我們恐懼。
再次謝謝四把椅子劇團、劇作家簡莉穎以及導演許哲彬帶來如此貼合
台灣現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