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4-04-26 22:32:04※ 引述《realtw (realtw)》之銘言:
: 如題
: 當年的張學良如果沒有直接退出東三省
: 而是選擇和日本軍隊正面對抗
: 會是怎樣的結果?
: 會對整個中國的格局產生怎樣的變化
其實九一八的時候﹐張學良及國府並不算是完全沒有抵抗。
零散各處還是有一些戰鬥發生。而張學良東北軍主力自中原大戰後期移駐平津地區﹐
後來還又打了個討伐石友三(1931年春夏寧粵對峙)。
在東北的東北軍就算是認真抵抗﹐當時也還真未必打得過有準備的關東軍。
何況關東軍還可以得到朝鮮軍、日本國內的支援。
加之日軍算兵力比較集中﹐打北大營就出動了一個多聯隊﹐吃完一個點再吃下個點﹐
而東北軍雖然總兵力更多﹐卻分散於各地﹐北防蘇俄西防蒙的﹐北大營也不過一個旅。
所以雖然沈陽是一夜就淪陷﹐但日軍逐個吃下來也花了一段時間﹐9月21日才吉林淪陷﹐
11月才齊齊哈爾淪陷﹐1932年1月錦州淪陷﹐2月哈爾濱淪陷﹐算起來也近5個月。
張學良被罵不抵抗將軍﹐主要還是1933年2月日軍進攻熱河省﹐當時已早做防備的
東北軍20萬主力﹐未做多少抵抗﹐幾天內就把整個熱河省放棄掉﹐
這跟東北三省那種日軍早已駐軍又是突然襲擊不同﹐並且熱河放棄使日軍直抵長城﹐
威脅平津﹐這才是張學良被罵不抵抗將軍並於1933年3月下野出國的主因。
如果是說1933年的熱河選擇與日軍正面對抗﹐則會跟同年3月-5月的長城抗戰一樣﹐
傷亡慘烈但還是能夠在國際輿論及國內支援下﹐最終日軍退回進攻陣地﹐劃片中立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