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大大分析得非常好,同時也讓我聯想到適用的情況
如前文所述,小弟是做房產買賣租賃,所以相對的,
我們經常有請裝潢技工(香港叫裝修師傅)的需求,
當然這種裝潢技工的好壞參差不齊,所以我講的是”我遇到多數的情況”
香港的裝修師傅:
他們一定會跟你簽合約,通常合約由他們訂立,
(我們普通人哪知道要做什麼,怎麼寫合約)
合約內容是階段付款方式,金額,所需工時,工程內容,保固期等等
香港的裝修師傅通常會如時完工,就算延後也不會延太多,
(尤其是合約裡,我們有加上延遲罰款時)
完工時,你會覺得做出來的工程”多數”OK,
有問題也只會是小小問題,可以馬上修正的
之後在保固期內,基本上不太會碰到問題,
有也是像前段講的,可以馬上修正的,
但一旦過了保固期,你會發現東西開始壞,
找其他技工來幫忙檢驗,才知道他們在碰到無法如時完工時,
會以”偷工”的方式來解決,碰到預算不夠時,會以”減料”的方式來解決,
而且他們非常熟悉這一套做法,會做到符合你合約的最低限度,
並確保不會在保固期內發生重大狀況
面對這種情況,長年下來我們的解決方式就是:
邊做邊另外花錢請監工,在必要時請他換比較好的材料(補錢),
又或者必要時允許他無條件延長工時,以避免趕工的損害,
如此做法,雖無法完全防止,但至少可以把損失壓到可預估範圍內
只是就要多花錢了
台灣的裝潢技工:
他們通常不太會簽合約,大多口頭上講講,時間也只會講個大概,
然後碰到無法如期完工時,會寧願請你讓他延長,也不想做差品質
通常不會有明講的保固期,可是完工後的一段時間內,
如果碰到問題,他們是願意不收錢來幫你修的,
不太會碰到有一兩年後就大崩壞的情況,小問題的話,
請他們來修也都還OK的
相較於香港,台灣的價錢便宜不少,但缺點就是需要工時比較長,
而且有機會拖,解決方法就是通常要給他們長一點的時間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銘言:
: ※ 引述《littlethe (東周小星星)》之銘言:
: : 我也提供我的想法,
: 我也接這個話題提供我這系列文看下來的感覺。
: 我的感覺是﹐前面chenglap大跟QueenHKASino大兩人所講的﹐剛好就能體現問題。
: QueenHKASino大所講的是﹐以他的接觸﹐香港的“違約”情況更多﹐
: 因此QueenHKASino大認為﹐香港人的信用比台灣差。
: 沒錯﹐“違約”當然是沒有信用。我相信chenglap大也同意違約是沒有信用。
: 但是任何一個社會﹐違約都不會成為一種風氣。
: 不會有一個國家把違約當做常態﹐當做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 因此違約始終是少數﹐不會形成對社會觀念的影響。
: 而chenglap大所說的﹐則是台灣的一種比較普遍常見的社會現象﹕拖延。
: 可以兩個月解決的事﹐結果要幾倍兩個月才完成等等。
: 而這種“拖延”的前提﹐其實是雙方都有意願“最終”要完成合約﹐
: 並不是一方要商業欺詐﹐也不是一方要違約﹐而是最終確實還是完成了﹐
: 但不知什麼原因(或者各種莫名其妙的原因)﹐總之就是延誤了、拖延了。
: 因為合約確實是雙方都有誠意“最終”要完成的﹐因此是沒有違約問題﹐
: 未必能夠通過法律的手段來解決。
: 因此﹐這就造成了c大與Q大觀點的不同﹕
: Q大(以及部分台灣商人)不認為這種風氣是一種不講信用﹐
: 而c大(以及部分非台灣商人)則認為這種風氣本質上也是一種不講信用。
: 這恰恰就是c大認為的台灣社會風氣的問題所在。
: (即很多人在意識上就認為拖延是可理解的、可接受的、不犯法就好的)。
: 也因此﹐從我接觸的港台新聞來看(當然我接觸的港台新聞更是少數﹐未必準確)﹐
: 香港高鐵工期延誤(最終還是要完成的)﹐結果全社會一片罵聲﹐罵了一個多月了﹐
: 還在全民罵﹐檢討、辭職、起訴接連而來。
: 而台灣則是台北捷運有工期延誤﹐台灣高鐵有工期延誤﹐桃園機場接駁有工期延誤﹐
: 台北故宮南院有工期延誤﹐大型的工程建設有不少都出現了工期延誤﹐
: 或者是改造、擴建工程說說就沒有下文了。
: 所以以c大的立場來說﹐是認為Q大所說的台灣人比較少出現需要付違約金的
: “違約”情況﹐以外來商人的角度﹐有時寧可對方直接說“不做了、給違約金、
: 你另外找別人做”﹐對雙方都更好。
: : 這2年接觸了不少民族,
: : 也去過不少地方,
: : 做了許多比較之後,
: : 對於台灣的問題,我有個很深的感覺,
: : 我認為台灣人是技術上的巨人,管理上的侏儒,
: : 執行力還不錯,但決策力爛得一蹋糊塗,
: 從文化上來說﹐中國大陸的南北方就有很大的差異﹐而台灣接近於中國南方﹐
: 卻跟北方有比較大的不同。
: 中國的北方很多地方地廣人稀﹐草原上遠遠看見騎馬人﹐黃土高坡上看著很近﹐
: 走路卻要繞過一堆切割地表的山谷河灘。因此北方的人喜歡說話大聲﹐
: 隔很遠就打招呼(草原上如果不很遠就打招呼﹐等接近了發現對方有敵意﹐
: 逃都逃不掉)
: 而南方則相反。我作為一個南方人在跟北方人接觸時就常常有這點感覺﹐
: 我跟人說話喜歡慢聲細語、不吵到別人﹐但經常被北方人指責為﹕
: 說話總是悄悄嘀嘀咕咕、跟背後說人壞話一樣、說的事肯定是見不得人、不夠豪爽。
: 而南方人對北方人的感覺﹐台灣應該也一樣﹐就是覺得對方大聲高談、不顧他人、
: 隔很遠就大聲打招呼、呼呼喝喝。(當然﹐北人南相、南人北相也是有不少的﹐
: 而北方文化在中國大陸還是佔據了優勢統治地位﹐跟台灣的優勢統治文化相反。)
: 我將大陸跟台灣這兩種不同的優勢文化分別歸納為“拿得起、放不下”、
: “拿不起、放得下”﹐都不是最佳狀態。
: 大陸“拿得起”﹐表現在決策、決斷都不在乎他人﹐對日本不爽就罵日本﹐
: 就劃防空識別區﹐管你日本怎麼想。平時的商業決斷也是這樣﹐能夠迅速決定﹐
: 為什麼還要等等看別人的反應﹖看看市場的反應﹖
: (以昨天馬雲投資入股廣州恆大為例﹐許家印有意恆大增資擴股﹐馬雲第二天
: 就跟他聯系﹐雙方用了15分鐘談妥了12億人民幣的入股計劃﹐
: 當天馬雲就從杭州跑到廣州﹐第二天公開新聞發布會。)
: 台灣常常“拿不起”﹐表現在太過在乎他人的感受﹐就算是反服貿、反核四﹐
: 也不少人總是在乎“會不會結果不好、會不會影響到其他人、會不會破壞台灣的形象”
: 就連要對中國大陸不爽﹐都要考慮一堆美國日本等別國會怎樣看。
: 因此台灣在做決策的時候﹐不是管理上沒有人才﹐而是少“做了再說、責任我負”
: 的人才﹐很多人明明有同樣的觀點跟意見﹐也是要等有別人先出來帶頭才會跟進。
: 而在放這一方面﹐大陸則是“放不下”﹐譬如台灣問題﹐以及很多其他歷史問題﹐
: 拿起來之後就變成一種負擔﹐難以丟開不理﹐總是念念不忘﹐
: 有時明知情況改變﹐繼續下去會是繼續損失﹐依然為了面子或別的理由而放不下。
: 但在台灣則是放得很開﹐風向一變﹐一堆商家早蜂擁而上都止損轉行去了。
: 利益之前﹐就算是政黨﹐也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放棄、不能改變的。
: 同樣也就造成了很多話題都是一時性﹐哪怕現在再熱門、再全民討論﹐
: 不要說會不會象大陸那樣幾十年放不開一些歷史話題﹐就算是幾年也很少有﹐
: 很多熱門話題完全是僅僅幾個月後就被全民遺忘了﹐或者變成了需要時才翻出來
: 重新念一遍同樣內容的定期發言稿。
: 所以我不認為台灣這樣是呆﹐某些情況下來說﹐反而可以說台灣人很精明﹐
: 精明到整天打小算盤﹐精明到太過過頭整天盤算分析各種“會怎樣”而沒有去做﹐
: 精明到整天尋找“最少付出卻能獲得最多閃光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