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洋務運動之缺點 很多都是人謀不彰
要是在之前可以整頓吏治打擊貪腐
對日後洋務推展是否更有助益
或者可以同時進行:
一方面有同樣主張的劉坤一 甚至"循吏"剛毅
甚至反對洋務改革的"清流"晉升至廉政單位
拉攏利用這些"清流"的力量 減緩反改革的阻力
另一方面先致力於派遣留學生出洋積蓄改革力量 (部分實業發展可以晚一點)
待學成回國 再將"清流"一鍋端
也有另外的偏方作法是引進外國資合公司制度
在獲利至上的組織下學習國外的管理技術
利用民間力量培養人才 日後引入官方
減少中國傳統行政管理的營私舞弊
不過 還是難免要面對朝中頑固派的阻擾
<ps>
http://www.bestory.com/novel/11/98973/7014.html
李鴻章是中國曆史上的悲劇人物。作為政治家,他在各個方面都遭到了慘敗。軍事上,由
于任人不當,沒有依靠專家治軍,尤其甲午一戰,二十余年之苦力經營付諸東流;洋務上
,因難以作出實質性改變,企業終未獲得獨立性而聽命于官僚;外交上,因昧于世界大勢
,頻頻為洋人所欺。
人們喜歡將中國和日本進行比較,將洋務自強時代的北洋大臣李鴻章和明治維新時期的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相提並論。二者孰優孰劣,僅從練兵一項比較就伯仲分明。李氏練兵,
時間上先于日本,花費也大大超過日本,但雙方甫一交鋒,中方即潰不成軍。同治以來的
幾十年間,清廷派遣了大量海陸軍留學生,但從未有一人回國後擔任要職,唯獨信賴李之
親屬及其淮軍部將。于是諸如葉志超、衛汝貴等平庸之流,都能占據要缺。依靠這樣的將
領如何能抵禦強敵?
李鴻章在洋務上的作為可分四類:一是交通,如電報、鐵路、輪船招商局等;二是礦業
,如漠河金礦、開平煤礦等;三是民用工業,如上海機器織布局等;四是商業,如李鴻章
積極組織公司同洋人通商等。洋務慘敗的主要原因在于各類企業往往受到官方的嚴重制約
,到處安插私人,不求引進專門性人才,亦不講求生產效率與設備、技術的改良與改進。
總體來說,賺錢的少,賠錢的多。
http://www.bestory.com/novel/11/98973/7015.html
總理衙門是清朝推行洋務的中樞機構。但它卻沒有掌控財權,真正決定財權的是各地督撫
大員。哪里該修築鐵路,哪里應鋪設電線,哪里能設立工廠,都需當地官員許可並鼎力支
持才可興辦,並沒有也難以推行一套整體發展的計劃和目標。新式企業大都為官督商辦,
缺乏獨立自主性,代之以腐敗的官僚作風。這些企業在實際生產中往往受到官員多方制約
,專業人才得不到重用。企業又往往過分依賴洋人,許多重要工程都交給洋人去辦。這些
洋員大多沒有什麼真實本領,在本國很難混到飯吃,沖著中方的高額薪金才來投奔,他們
想盡各種辦法以求留任,阻礙了中國自己的專業人才的發展。從輪船招商局可以看到“官
督商辦”企業的種種弊端:船的樣式長期得不到更新,漸趨陳舊;所雇傭的人數是外國同
行太古、怡和公司三倍以上,每艘船都掛著親朋好友的名分二三十人;局董們以權謀私,
裝運私貨;碼頭停靠開船,沒有任何時間規定,混亂異常;購料等事由洋人掌管,真正的
工作人員,如船長、大副、二副一般都由外國人擔任,他們往往串通一氣牟取私利;洋員
工資比在日本時高出兩三倍,對燒煤等浪費毫不在意,責任心極差,平時很大一部分精力
都放在迎來送往、打點官差上。
近代的洋務買辦,很多是在科場上敗下陣來的,文化素質其實並不高。這些人久居上海、
廣州等通商口岸,耳濡目染,及通過翻看外國書籍等途徑接觸到一些國外事物,見正途發
跡無門,于是轉而舉辦洋務以求功名利祿。當然其中也不乏真才實學之人,但往往得不到
重用,如郭嵩燾、容閎等。以上海制造局為例。上海制造局總辦一職月薪規定僅有百元,
因薪金太低造成貪汙而屢屢換人,後增至白銀一千二百兩。工資漲了,貪汙的風氣卻一點
沒變,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議價處是制造局中最肥的差事。湖南人王欽緩,于該處混跡
數十年,後雖因劣跡昭著被開除離局,卻已成上海灘數一數二的富翁。總辦魏蕃室,上奏
請求購買料物采用西方招標法:誰更物優價廉就同誰合作。這一建議得到了皇帝的嘉獎。
然事實卻表明:魏蕃室之舉純粹是掩人耳目、沽名釣譽。他暗地里已指定兩家公司,雖每
次都經投標工序,但早派人通風報信,所以每次中標的都是這兩家公司。制造局用煤都來
自甯波葉氏義昌成記,雙方簽訂了長期合同。然而在碼頭裝卸煤時,查驗人員懶得驗磅,
這道工序漸漸形同虛設。至于小工經常偷盜煤料,工人日常懶散,工程師幫別的公司做活
,更是司空見慣,習以為常。曆屆總辦都沒有狠抓管理,把工作當回事。對認真負責的工
頭不給予獎勵,而怠工誤工的也不進行懲罰,賞罰不分,職責不明,升遷時又沒有客觀的
評價標准,完全憑著自己的主觀喜好,這導致了官員和工人毫無積極性,做一天和尚撞一
天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