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前面先進的討論,明鄭若是要向外發展,呂宋是一個比較可能的選項,但少了西班牙的美洲白銀,對整個東亞經濟體系的影響過鉅。
假如我們換個方向假設,若西班牙在雞籠的據點成功撐過荷蘭的攻擊,導致荷蘭一直到鄭成功北伐南京失敗時,都還無法完全掌控台灣。
而在荷蘭情報體系獲知鄭成功準備渡海來台時,立刻提出合作方案,由兩軍合攻台灣北部的西班牙,並允諾台灣北部(北海岸及臺北盆地區域)為明鄭實力範圍。
若鄭成功當時接納了這個提案,並因此改而殖民台灣北部、開發臺北盆地,形成「北明鄭、南荷蘭」的分治情況。
又,若明鄭統治集團在這之後,透過與荷蘭等西方國家密切交流,逐漸調整其世界觀,認清自己在東亞國際政治中的自我定位,以貿易為重,不那麼與清帝國針鋒相對(比如可能會有荷蘭籍顧問,建議不參與、或至少不要積極插手三藩之亂),讓東寧國成功避開清帝國的追殺,安穩發展到18世紀。
在這樣的情境下,對台灣、以至於東亞地區的歷史演化,會有怎麼樣的影響?
雖然不管怎樣,原住民都會是輸家就是了T_T
兩倍殖民政權,兩倍的苦難,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