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ustained (sustain)》之銘言:
: 同意美軍登陸日本 且退出東北
: 回到拿到韓國台灣的狀態
: 且美軍也同意了
: 那現在會怎樣
: 整個東海都日本掌控
: 老蔣一樣被打敗 退回不了台灣 就退去海南島
: 老共應該也拿不下台灣
: 然後日本還是東海強權
你講的狀況很有趣阿, 其實我有想過類似的劇本.
不過還是以討論你所提的狀況來看好了. 你的狀況應該是, 在蘇聯八月風暴前
日本就對美國和中華民國媾和, 媾和的條件是, 回復到九一八事變前的態勢
日本軍撤出華中 華北 華南, 撤回到關外. 停止承認和支持滿州國.
滿州國解散, 但是日本仍然保有關東州以及滿鐵保留地.
而美軍登陸秦皇島進入東北, 監督日本軍隊撤出東北.
以及國民政府接收部分的東北機關.
東北"自治", 由前滿州國的官僚組成東北自治政府.
保有整個原滿軍作為東北自治政府的保安部隊.
甚至張學良可以做為中央政府代表參與東北自治政府的日常運作.
而美軍登陸日本, 監督日本改組政府以及修改憲法,
監督日本交出南洋廳諸島, 撤出中南半島 印尼 菲律賓
先不談這種劇本的可行性多少, 關鍵是日本人應該死都不肯吐出來
"帝國的滿蒙生命線" (雖然今天看起來很荒謬,但是當時日本還真的信這一套)
日本不管怎樣應該都會死抱著滿州國不放, 只要滿州國還存在
蘇聯就會找機會和藉口入侵滿州國, 我認為這才是日本帝國最大的隱憂
其實日本帝國如果外交政策看透這一點,就應該要讓滿州國解散
讓中華民國在東北的政權作為日蘇之間的緩衝.
講白了, 讓中華民國當作日蘇之間的肉墊,
因為不管怎麼說蘇聯還是要尊重中華民國的主權,
所以不太可能明目張膽的入侵東北, 最多就是玩今天東烏克蘭這種代理人戰爭模式
但是日本也可以扶持在華的代理人"中華民國東北自治政府"來對抗
如果真的發生這種劇本, 那歷史最大的轉折應該會是蘇聯無法入侵東北
當然蘇聯可能會想盡辦法在外交上爭取蘇軍可以進駐北滿
但是我猜美國和中華民國應該會有辦法阻止蘇軍進入東北以及北韓境內
更不要提蘇聯無法如歷史中發生的占領旅順大連地區
假設蘇聯無法進入這一個區域, 我認為整個東亞歷史就徹底改寫了
因為如果沒有蘇聯進入東北, 中共只會有兩條路,
一條路是被國軍剿滅. 因為共軍如果沒有蘇聯的援助, 沒有東北野戰軍.
在關內很難跟國軍對抗. 而現實上三大戰役中有兩大戰役就是以東北野戰軍為主力打的
另外一條路是在馬歇爾的調停下, 中國共產黨放棄武裝叛亂路線
改成國會政黨, 變成類似法國共產黨在二戰後的模式
因為民國36年有國會選舉(選舉國民大會代表以及立法委員)
現實狀況是共產黨抵制該次選舉, 不參加國會選舉而是走武裝叛亂
而我覺得可能中共會選擇這條路.
可能毛澤東可能會變成國民大會議員甚至參加總統選舉巴
這樣歷史玩下去, 韓戰不會發生, 越戰也不會發生.
但是中國會成為美蘇冷戰的最前線. 尤其是新疆會成為美中蘇三國最大的角力場.
關於日本, 我個人猜測日本也不會成為東亞的強權,
因為日本帝國可能會被美國逐步的外交手段支解.
一如美國在蘇彝士運河危機中玩弄英國一樣
原因是因為, 對美國來說, 東亞的海權只能有一個老大, 那就是美國
東亞的海權只能夠有做為美國海軍輔助的實力就好.
而日本我猜測戰後會慢慢的走上大英帝國的道路.
美國以及中華民國會施壓日本, 要求日本必須全民普選選出國會議員和地方自治
這就產生一個問題, 日本人能夠忍受台灣 朝鮮 沖繩等地選出大量的國會議員嗎?
更進一步的是, 日本能夠忍受大日本帝國真的變成一個多民族的民主國家嗎?
如果不能忍受, 那也就只有讓朝鮮 台灣 沖繩從大日本帝國獨立.
所以我猜測, 這種劇本下, 日本帝國只可能存在個幾年, 之後還是會被裂解.
反而是中華民國, 作為反蘇第一線的美國盟友, 類似現實世界中的西德
會被美國當作主要盟友來扶持.
並且中華民國很快就會在新疆和蘇聯起衝突.美國必須要幫助中華民國在新疆對抗蘇聯
會變成有一點像是美蘇競逐中亞提早發生, 美國會在東邊扶持中華民國
南邊扶持伊朗巴勒維王朝, 東南邊扶持巴基斯坦牽制阿富汗親蘇政權
西邊扶持土耳其牽制蘇聯在高加索山地區的擴張
這樣玩下來, 日本會變成不重要的盟友,
現實世界冷戰中日本負擔牽制蘇聯太平洋艦隊穿過北海道進入北太平洋
但是這個模式下, 蘇聯太平洋艦隊的總部海參崴
直接面對駐紮在中國東北的美軍和中國軍威脅
大家可以看一下地圖 海參崴離中國邊境多近, 可能美蘇一開戰
美中聯軍直接越界打下海參崴讓太平洋艦隊失去老巢.
所以日本的戰略夥伴地位會變得相對邊緣.
甚至美國可能為了發展對中的盟友關係更進一步的裂解日本帝國,
可能日本最後連沖繩都保不住
最後我想補充一點, 二戰前的強權, 例如英 法 日等殖民列強
之所以能當作列強很大的原因是有殖民地/次等國民的模式出現.
也就是, 殖民地人沒有母國公民權. 殖民地人只是"臣民"但不是"公民".
(只是該國的subject或是national, 但不是該國的citizen)
具體的層面就是, 殖民地人不能選出母國的國會議員參與母國的政治.
這種模式下, 帝國強權的運作成本很低, 因為你不需要擔心母國被殖民地給稀釋掉.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 假設印度殖民地人也有完整的英國公民權
那英國下議會是不是絕大多數的國會議員都會是由印度選出?
所以戰後廢除次等國民, 所有人都要有完整公民權
就使得戰前所有的殖民列強玩不下去.
這些殖民列強只剩下"被稀釋"或是"解散"兩條路.
英國基本上就是解散, 法國則是保留了部分人口比較少的前殖民地作為海外省
(比照本土省分可以選出國會議員以及參與總統選舉)
所以英 法 日 比 荷在戰後一定會失去強權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