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x265 ( )》之銘言:
: 如果郭松齡打敗張作霖
: 直接得到東北的話
: 不管張學良有沒有出來當頭
: 實際掌權者也會是郭松齡吧
: 那後來的歷史會變怎麼樣?
: 郭松齡會投共當個大間諜嗎?
: 還是會死忠挺蔣呢?
: 蔣介石有可能翻身嗎?
一樣先訂好條件:
1. 郭松齡憑藉手中僅有的部隊攻入瀋陽,馮玉祥僅有聲援
2. 日本沒有給予張作霖實質支援,但仍接受他流亡
郭松齡要成功的難度有點高,他手上雖然都是精銳,但形勢過於孤立,資源也不足,
馮玉祥和李景林的支持都只有口惠而實不至,只能速戰速決;
史實中日本的行動也只是延遲了他的快攻,讓張作霖有更多時間調兵迎戰。
郭松齡一開始打出的口號是擁護張學良,並要求張作霖下野,
但他實際上的目標是消滅和他關係惡劣的楊宇霆一派(士官派)
當時普遍認為楊的後台就是張作霖,而郭則和張學良是一派,
而當張學良公開支持老爸,還領兵迎戰郭松齡時,幾乎可說是勝負已定。
而郭、馮合作則被日本解讀為他們都已倒向蘇聯陣營,
因此必然竭力阻止蘇聯勢力進入東北,雖然張作霖總是對日本陽奉陰違,
但這反而是一個逼他表態的大好時機,讓張作霖不得不更加依賴日本。
為此,郭松齡要取勝的條件可能包括:
1. 事先控制住張學良,不能讓他在事成前回到奉天
2. 日本與張作霖關係破裂,或是郭可以提出更好的條件,換取日本不行動
3. 從馮和蘇聯方面取得足夠資源,尤其是應付冬季作戰
達成上述條件後,郭松齡順利進軍,日軍雖然在南滿路佈防,但沒有阻止郭軍行動,
1925年12月23日,郭松齡在巨流河戰役中取勝,順利進入瀋陽,
張作霖、楊宇霆等人在日本保護下離開,流亡大連。
張學良隨後被送回瀋陽,成為奉系的新任首領,當然是郭松齡的傀儡。
吉林、黑龍江、熱河的奉軍無法與站穩的郭松齡對抗,便選擇屈服;
而郭松齡也因沒有多餘力量,只能接受他們的既成事實。
然而,郭松齡與日本之間的交易隨即曝光(即便郭可能無意履行),
蘇聯方面當然會切斷對他的支援,但較投機的馮玉祥還是會與他私下合作,
同時馮玉祥也會如史實進軍天津,解決李景林,段祺瑞的臨時執政府也將提前不保。
除了山東的張宗昌之外,關內奉軍很可能會面臨覆滅之災,
而張宗昌也會變成獨立勢力,不再理會奉天的號令。
在這種情況下,奉系的勢力範圍基本上回到第二次直奉戰爭之前的狀態,
而馮玉祥將會是最大得益者,國民軍勢力將擴及除山東之外的華北,
也許張宗昌也會見風轉舵依附馮玉祥,組成不同與史實的「國民四軍」。
至於華中部分,孫傳芳已在固鎮、蚌埠擊敗奉軍,
對東南五省地盤的控制將會更加穩固。
而由於馮玉祥的實力增強,吳佩孚將不會貿然向他開戰,
但還是會干涉河南,支持劉鎮華的鎮嵩軍對抗岳維峻的國民二軍,
岳手下大多是四處收編而來的雜牌軍,忠誠度堪憂,吳、劉聯盟的勝算較高。
基於地盤有限,吳應該會支持劉鎮華反攻陝西,將河南交給與自己關係密切的靳雲鶚,
但此時陝西國民軍的實力更強,劉鎮華大概打不到西安,這邊將會形成僵局。
然而,因奉系退出關外,直系留在華中,1926年5月的南口大戰將不會發生,
國民軍將繼續控制華北地盤,孫、吳為此仍將走向結盟,當然孫不會真心服從於吳;
而直軍主力沒有北上,湖南的唐生智就不會強行驅逐趙恆惕,
即使趙被趕下台,唐也還是會與直系保持友好,而非如史實般參加北伐。
當然,北伐也不會在1927年7月發動。
回到郭松齡,他掌握奉天後必然面臨路線之爭,
看是要延續張作霖親日政策,或是與馮玉祥一樣尋求蘇聯支持,
但蘇聯已有馮玉祥和廣州方面作為代理人,不太可能找上曾與日本妥協的郭松齡,
而以郭松齡的態度來看,他和日本的關係絕對會比張作霖時期更加惡劣,
而郭松齡可能會藉著過去曾在廣州任職(1917-1918)的經驗試著與國民政府尋求合作,
如果蘇聯願意重新接納他,將會對直系集團形成三面夾擊的態勢,
北伐也許會晚點開始,但更可能會變成南伐,
郭松齡將取代蔣介石的角色......(待續)
1926年7月1日的中國局勢:
奉系:張學良/郭松齡
奉天:郭松齡
黑龍江─吳俊陞
吉林─張作相
熱河─闞朝璽
國民軍:馮玉祥
京津─鹿鍾麟
直隸─孫岳
察哈爾─張之江
綏遠─李鳴鐘
陝西─楊虎城
甘肅─馬麒
山東:張宗昌
山西:閻錫山
五省聯軍:孫傳芳
安徽─陳調元
浙江─夏超
江西─鄧如琢
福建─周蔭人
直系:吳佩孚
河南─靳雲鶚/劉鎮華
湖北─吳佩孚
湖南─趙恆惕/唐生智
四川:(混戰中)
貴州:袁祖銘/周西成
雲南:唐繼堯
新桂系:李宗仁
廣東:國民政府
其實只是時間太晚我想睡覺所以不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