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風龍雲虎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669370/answer/212014427
來源:知乎
其實自保真沒很多人想像的那麼困難,朱元璋對功臣也遠不象傳言的那麼嚴酷。看朱元璋
主要功臣死亡日期及原因,明朝建立之前去世的不算,追贈爵位的也不算:
洪武二年 鄂國公常遇春病卒
洪武四年 廣德侯華高病卒
洪武五年 宣甯侯曹良臣戰死
洪武七年 淮安侯華雲龍病卒
洪武八年 德慶侯廖永忠賜死
洪武十年 衛國公鄧愈病卒
洪武十一年 臨江侯陳德病卒 東平侯韓政病卒
洪武十二年 濟甯侯顧時病卒 靖海侯吳禎病卒
洪武十三年 永嘉侯朱亮祖鞭死
洪武十四年 江陰侯吳良病卒
洪武十五年 營陽侯楊景病卒 汝南侯梅思祖病卒 宣德侯金朝興病卒
洪武十六年 安陸侯吳複病卒
洪武十七年 曹國公李文忠病卒 鞏昌侯郭興病卒
洪武十八年 魏國公徐達病卒
洪武十九年 六安侯王志病卒
洪武二十年 鄭國公常茂流放 永城侯薛顯病卒
洪武二十一年 安慶侯仇成病卒 海西侯納哈出卒
洪武二十二年 南安侯俞通源病卒
洪武二十三年 韓國公李善長坐胡黨死
延安侯唐勝宗 吉安侯陸仲亨 滎陽侯鄭遇春 平涼侯費聚
南雄侯趙庸 臨川侯胡美 宜春侯黃彬 河南侯陸聚等
坐胡黨誅
雄武侯周武病卒 航海侯張赫病卒
洪武二十五年 黔國公沐英病卒
江夏侯周德興罪誅 靖甯侯葉升坐胡黨誅
洪武二十六年 涼國公藍玉 開國公常升被誅
會甯侯張溫 鶴慶侯張翼 普定侯陳桓 景川侯曹震 舳艫侯朱壽 懷遠
侯曹興 全甯侯孫恪 瀋陽侯察罕 西涼侯濮興 宜甯侯曹泰 支平侯韓
勳 徽先伯桑敬 東莞伯何榮等坐藍玉案誅
洪武二十七年 穎國公傅友德賜死
定遠侯王弼 永平侯謝成坐藍玉案誅
洪武二十八年 宋國公馮勝賜死 信國公湯和病卒
崇山侯李新以罪誅
洪武三十年 鳳翔侯張龍病卒
可以明顯看出,在洪武二十三年前,朱元璋對功臣很少下手,僅有個別案例,明朝第一功
臣徐達就是在此期間善終的。
大規模殺功臣有兩個關鍵時間點,一是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曾支持胡惟庸謀反暴露後有一
次大規模誅殺,但這仍屬就事論事,功臣主體未被動搖。真正對功臣的全面大清洗發生在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去世後的四年間,占明朝被誅殺功臣的三分之二。
因為朱標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太過年輕且無政治威望和手腕,原本朱元璋培植起來作為
朱標掌控下政治勢力核心的藍、常系功臣,現在反成了皇太孫最大的政治威脅(朱允炆並
非與藍常有血緣關係的太子妃常氏所出)。
顯然大殺功臣絕非朱元璋原本的打算,而是朱標去世這一突發狀況導致的政治失衡,迫使
朱元璋必須緊急處置,而在自己風燭殘年之際,只能以大開殺戒的方式來儘快解決最大政
治隱患。在消滅藍、常一系功臣後,與其它藩王有姻親關係的功臣存在同樣會造成政治失
衡,所以也必須一併剷除。後知後覺的說,在朱標死前,只要不嚴重違法或參與小政治集
團,表現的謹慎謙恭些,自保問題不大。但如果到朱標死時還活著,除非成了廢人,估計
誰也無法自保。朱標之死,坑死一大票功臣。
加列幾個重要的功臣與藩王姻親關係:
鄂國公常遇春之女為太子朱標正妃,生早逝的嫡長子朱雄英,及小於朱允炆的嫡次子朱允
熥。所以藍、常一系功臣如果不剷除,基本可以肯定朱元璋去世後會馬上反朱允炆而擁立
朱允熥。至於問為何不立朱允熥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朱允炆之母呂氏已經扶正,朱允炆
也成為嫡子,又是年長,立朱允熥會引發嚴重的宗法繼承權問題。而且朱允熥更加年輕,
如果立他而保留藍、常系功臣,則朝政會徹底落入外戚功臣之手,這是朱元璋絕不會容忍
的。
涼國公藍玉是常遇春妻弟,女為朱元璋十一子蜀王朱椿王妃,而蜀王在藍玉被處死時被朱
元璋招到南京“入朝謝恩”,頗有不可說的意味。
衛國公鄧愈女為朱元璋二子秦王朱樉次妃,秦王正妃則是擴廓帖木兒的妹妹,也就是倚天
中趙敏的原型。由於秦王是個奇葩,非常被朱元璋厭惡,兩個妃子也都被坑的很慘。
永平侯謝成女為朱元璋第三子晉王朱棡王妃,穎國公傅友德之女為晉王世子妃。由於秦王
失寵,晉王成為朱元璋最倚重的藩王。在處置藍玉案時,大部分在外藍党功臣是由晉王抓
捕或監控送至南京的。晉王年長於燕王而又與朱標同母,有能力且手握重兵,晉燕相互牽
制是朱元璋晚年對塞王的主要方針,可以說如不是晉王早逝,後來朱棣毫無機會。
魏國公徐達長女為四子燕王朱棣王妃,次女為十三子代王朱桂王妃,幼女為二十二子安王
朱楹王妃。
宋國公馮勝女為五子周王朱橚王妃。
定遠侯王弼女為六子楚王朱楨王妃。
穎國公傅友德和宋國公馮勝並沒被牽扯進藍玉案卻被賜死,顯然是因其聯姻的藩王位居最
強皇位競爭力之列,所以哪怕是與朱元璋交情最好的徐達,如果活到洪武二十五年後也恐
難倖免。當朱元璋決定立朱允炆為皇太孫的那一刻,也決定了相關功臣都只有死路一條。
總而言之,朱元璋殺功臣絕非是某些人所謂因出身導致自卑而成為變態殺人狂,其決策恰
恰完全是冷靜的以政治理性為準則,絕不感情用事,這才是朱元璋真正的可畏之處。
++++++++++++++++++++++++++++++++++++++++++++
再補充一點: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太孫同樣不是感情用事,不是因為偏愛朱標或朱允炆,
而是當時政治權衡下的最優選擇。
中國皇位的有序傳承依靠的是宗法,宗法本就規定皇位繼承必須出自朱標一系,前面說到
朱允炆已經是嫡長孫身份,立朱允炆其實是沒有選擇餘地的。而在嫡長支已經有後代的情
況下讓其它皇子繼承皇位,將置嫡長支於何地?更何況當時排朱元璋第二個兒子的秦王還
在,而秦王又是被朱元璋深惡痛絕的不成器,絕不可能在考慮之中,必然被排除在外。那
就只能由排第三的晉王頂上了,可連續排除多個更有繼承權的順位繼承人,皇位繼承還有
章法嗎?這等於承認皇族人人有權爭當皇帝,完全是再搞一出八王之亂的節奏,朱元璋何
許人也,豈能幹出這種蠢事。
雖然最後朱允炆還是沒保住皇位,但這個鍋實在不能由朱元璋背。畢竟朱棣以在外藩王(
還是被嚴密監控,隨時準備逮捕的情況下)起兵奪位元成功,在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朱
元璋可預想不到自己身後會破這個記錄。
外藩造反難以成功的原因很多:
首先外藩實力肯定無法與中央匹敵;
其次藩王造反意味著顛覆當下秩序,對立面太大;
最後是藩王本身已經坐享榮華,其造反的動力與所面臨的風險不成正比。
但朱允炆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把這幾大障礙全部排除了。。。
朱棣瞻前顧後難下決心,朱允炆就雷厲風行接連廢殺五王,矛頭直指朱棣,逼到朱棣裝瘋
賣傻都不放過,成功的做到斷了活路,讓朱棣只能拼死一搏。如果僅是不留餘地逼反朱棣
,雖心黑手狠還不算致命性失誤,關鍵是朱允炆給自己樹了太多對立面。按說要搞削藩這
樣的大新聞,是不是該專心一點,解決完頭等大事再搞三搞四?可朱允炆非要多管齊下,
才即位就大改朱元璋定立的制度,特別是改變朱元璋右武的政策,急劇提高文人官僚的地
位,結果朱允炆成了顛覆者,而朱棣反成了維穩先鋒,政治上攻守易勢。朱棣得以用恢復
祖制的口號籠絡人心,因此在靖難中,地方武臣勢力普遍是持坐壁上觀的中立姿態,加上
朱棣主角光環太刺眼,這才成就了一番逆襲傳奇。如果說這是朱元璋沒給朱允炆留功臣的
結果,請問一個全方位作死的人可能靠最後一根稻草就翻盤?更何況那些功臣誰與朱允炆
同心?恐怕沒等朱棣靖難,功臣們先就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