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lisaRein (AlisaR)》之銘言:
: 假途滅虢這句成語的主角
: 講述的是晉國欲滅虢國而向虞國提出假道之要求
: 滅完虢後直接滅虞
: 宮之奇道建言是:晉想吃虞跟虢很久了 blabla
: 假設虞聽從宮之奇之建言
: 後世會不會說虞國不顧同宗之情且沒證據說晉要吃他?
晉國借道伐虢總共有兩次,分別是魯僖公二年和五年(用魯國紀年查左傳方便)。
兩次借道宮之奇都有向虞公勸阻,不過記載勸諫內容的是僖公五年。
所以這邊的假設有兩種狀況,僖公二年就拒絕or僖公五年才拒絕。
先看僖公二年的記載,晉國提出的說詞大概是:「以前冀國攻打虞國,晉國出兵救援。
現在(十年前)虢國在旅店蓋城堡,侵犯晉國,所以請求借道伐虢。」
這邊可以看幾個背景:第一,虞國有欠晉國人情;第二,虢國很有威脅。
我們可以打開google地圖來看(建議用地形圖層)。虢國統治中心在三門峽市湖濱區,
都城上陽位在黃河南岸,這塊地被稱作「南虢」;在黃河北岸的平陸縣太陽渡村則有
另一座城邑下陽,這附近的地被稱作「北虢」。實際上這兩塊地都屬於一個虢國。
虢公丑是當時的君主,他在王子頹之亂中勤王有功,受封澠池的部分土地(可能是澠池
最西邊的谷口)。此外他征伐的地方包括濟源的樊國、潼關與函谷關附近的戎人。更重
要的是他在十年前兩度進攻晉國。
當然這些征討都是師出有名,王子頹之亂當然是勤王、征討樊國是奉天子之命、打戎人
不需要理由。但是這些秀肌肉的行為自然會讓虞國感到威脅,尤其樊國祖先是虞國始祖
虞仲的後代,血緣上算是虞國最親的諸侯國。
左傳中寫了些和鬼神相關的事蹟,是否為附會我就不太確定。
整體而言,虢國沒有大肆擴張,但是虢公丑的侵略性依然不減,針對他的惡評也不少。
所以僖公二年時,虞公面對的虢國恐怕不是和虞國脣齒相依的好盟邦了。
但是對虢國來說,虞國在地理上就非得是個好盟邦不可。
虞國在中條山脈之中佔有一片盆地,這邊現在是平陸縣的張店鎮。正南方,就是虢國
的下陽邑。
晉國要翻過中條山只有兩種選擇:穿過虞國,或是從西邊繞過中條山。六年前,晉獻公
選擇了後者,滅掉中條山南的魏國。但是相比於在小平原上的魏國,北虢的下陽城可是
緊緊靠著中條山和黃河。
如果晉國從魏地東進,就只能從西方進攻下陽城。更別說那長得要命的補給線不可能讓
晉軍長時間攻城。所以晉軍只能從虞國南下。
僖公二年的史實是,虞公不但借道,還加入伐虢。上陽城淪陷,虢國退回黃河南岸。事後
虞國分了幾杯羹不好說,照理分北虢幾塊田地還是可以的。
回到問題本身,如果虞國不給借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晉國在獻公時代的急速膨脹和中央集權,直接讓軍事實力大幅上升。但是這不代表晉軍能
這樣直接爬山進攻虞國。
一旦晉虞開戰,虢國多半會北上相助,把晉軍堵在山口。長此以往,虢國乾脆併吞虞國的
可能也不是沒有(至少會找個親虢的魁儡)。
除非虞國能獨立擋住晉國,這樣或許還能向虢國討幾塊地來擴張。但是看虢公丑的強勢
程度,應該是打不了這算盤。
另一個可能是晉國終止伐虢的計劃,虢國可能因此忽略了虞國的戰略地位,而暫時不打算
吞併虞國。不過在隨著時間演進,虞虢兩國勢必要謀求發展。如果虞國能找機會反吞併
虢國還好說,但是這種機會不多,至少正面打不贏。
那如果是僖公五年呢?
前面虞國配合晉國伐虢,不確定分了什麼羹,最好的結果是得到下陽,最差也能有塊田。
如果在僖公五年拒絕借道,那麼虞國就要做好獨吞北虢的準備。否則就會被晉軍兩面夾擊
事實上,即使獨吞北虢,虞國仍有可能被兩面夾擊——虢公丑勢必會想收復失地。
在僖公二年丟掉下陽後,虢公丑又秀了一波肌肉,清剿函谷關附近的戎人。我不敢說這
兩者有絕對關係,但虞公二度借道的理由,可能就是對虢公丑的戒心不減。
好,假設虞國拒絕借道,獨吞北虢所有土地,他就要部署這樣的戰略:
北方防止晉國翻過中條山;西方防止魏地來的晉軍攻打上陽;南方防止虢國渡河。
以一個山間盆地小國來說,這樣三線作戰似乎要求的有點多啊~
那麼,假設晉國無論如何都打不下虞虢兩國,又會怎麼樣?
首先先來看地理因素,虢國掌握洛陽的西大門。王子帶叛亂時晉文公就是走此路勤王,
失去虢國的道路,晉國就不可能用尊王的名義爭霸。王子帶最後可能會像王子頹一樣,
被虢國、鄭國平定。
也因此晉國拿不到樊地和河內地,這些河北土地可能會給鄭國。
秦穆公大概拿不到百里奚了,那麼他扶植晉惠公、懷公、文公的政策就不一定會出現。
他對穆公的幫助有多少,這可拿不定。
虢國手上有一堆被晉獻公追殺的公子,等獻公死了之後來爭位的人大概多到爆炸。
城濮之戰大概還是會有晉國參戰,但是參戰陣營和戰場地點應該不相同。如果鄭國有河內
地可能不會倒向楚國,甚至有機會稱霸。
當然如果中原諸侯打輸,那楚國就會提早問鼎中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