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總是認為北洋軍閥時期,因為中國各地內戰不休,
造成政局不穩,軍費開支過高、容易排擠內政或建設預算,
大部分地區在此時期都顯得發展相對停滯。
北伐和中原大戰後所謂的黃金十年,似乎也只是因為內戰稍微趨緩,
國民政府就自稱是發展神速。
所以如果從1912年一直到1930年,一直都沒有大規模的內戰,
比如說袁大頭不知道為什麼不稱帝還和被刺殺的宋教仁互相勾結、形成穩定結構,
袁大頭死後,中央政府也沒有崩潰、能夠一路走下去,
1930年代的時候中國能發展到什麼程度?
有辦法至少達到不被日本兩年內輾進內陸的程度嗎?
共產黨還有沒有機會大規模的發展?
還是說就算北洋政府混和早期國民黨沒有散架,體質還是太差,
無法和夏威夷醫生在廣州另起爐灶的國民政府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