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 朱明在台灣

作者: csi9507121 (Corydoras)   2020-05-05 19:28:16
這是小弟幾年前空想的作品
修改自https://reurl.cc/NjlOqk
因為當時自認寫作品質不好就沒po了
最近趁著五ㄧ連假花時間修改了一下~
東寧時期-鄭氏招討大將軍時代(1662~1884)
台灣招討大將軍時代從1662年東寧太祖鄭森領兵渡海打敗荷蘭東印度公司軍隊起,經鄭氏
13任,至1884年明朝宗室魯王朱以海後裔朱純登基為大尪姨(女皇)為止,時間前後共222
年。
以反清復明為志的初代招討大將軍鄭森(高祖)經過九個月的苦戰,攻下「熱蘭遮城」,懷
念故鄉的鄭森將它改稱安平城,戰局日趨不利迫使荷蘭臺灣長官揆一於1662年2月1日簽字
投降,撤離東寧,自此鄭氏建立了東寧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
鄭氏改赤崁建都為東都明京,設府縣。鄭森於同年6月23日病逝。其子鄭經在發起壬寅靖
難,打敗了叔父鄭襲,回安平繼位,是為高宗,1664年改東都為東寧,東寧的國名也以此
而來,鄭經在陳永華的輔政下,建立完整的中央政府體制,境內大治。鄭經死後,原要傳
位給長子鄭克臧,但權臣馮錫範及劉國軒發動政變,鄭克臧被殺,幼子鄭克塽繼位,是為
太宗。
1683年鄭軍水師與清朝水師於澎湖發生澎湖海戰,鄭軍因為風向突然改變(ㄧ說為遇到颱
風),僥倖打敗清軍水師,清軍統帥施琅戰死,清廷官員建議放棄臺灣,康熙皇帝剖析利
害後同意議和,遂於1684年和談,東寧同意放棄反清復明並臣服作為清朝朝貢國,鄭克塽
被冊封為東寧國王。
儘管如此,清朝仍對作為前明殘留勢力的東寧有所顧忌,刻意緊縮漢人渡海移民來台之管
道,雖然到了乾隆時期管制渡海令已形同具文,但一直到太平天國之亂,才因為南方動亂
無力控管以及安置為戰亂流民而正式廢除。
漫長的兩岸戰爭結束後,東寧逐漸重建民生,同時為了彌補在澎湖海戰中慘勝的損失,也
開始進行統一台灣島的行動,卻在己巳征伐中遭遇重挫,其因於劉國軒與馮錫範惡鬥的關
係,馮錫範在征伐時阻撓後援,讓劉派軍隊受困於山中遭到先住民擊潰,成為己巳之變的
導火線。
1690年1月,劉國軒於半線發難,以清君側的名義討伐馮錫範,並在西港之役擊潰馮軍,
馮錫範被處死。而後劉國軒掌握大權,但僅掌權兩年便因瘧疾逝世,被架空的世祖鄭克塽
在輔政公鄭聰的幫助下恢復實權。
太宗成年親政後展開改革,為避免過去的明朝弊端而將內閣的權力加強、廢除太監制度。
同時在清朝刻意緊縮移民的背景下,為了能有效以少數漢人統制多數原住民,做為撫剿政
策的一環,太宗恢復了荷蘭時期東印度公司與歸順原住民協商互動的部落會議(長老會),
並提倡經世致用之學反對空泛的理學,並大力擴墾土地、修改稅法,為往後的東寧奠下穩
定的基礎。
1707年世宗鄭安福即位,世宗統治時間在內閣的輔佐下延續前代政策讓東寧穩定和平發展
著,而先住民雖然發生數次的動亂,但都遭迅速鎮壓,因東寧擁有可以與中國、日本這幾
個封閉國家的貿易權,由此成為西洋國家重要的中間商,讓東寧賺取極為大量的利潤,同
時與英國的結盟讓東寧建立起南洋的海上霸權,也因興盛的對外貿易頻繁讓東寧對於西洋
文化並沒有太多排斥,西方的科學在傳教士作為媒介之下翻譯大量的學術書籍,引進西方
科學和思想,這被視為明末時西學東漸的延續,並且普及於民間,有些士大夫也會主動學
習並研究這些洋學。
雖然因鄭氏與西班牙在18世紀外交關係惡劣,天主教在1740年代後被東寧禁止在東寧傳教
,不過長老教會卻因為與英國的友好關係而被東寧政府允許傳。世宗逝世之後的兩代君主
宣宗、仁宗也都持續前代的開明政策與風氣,延續黃金時期,讓東寧被西方國家稱為「遠
東的尼德蘭」,著名文人蔣子曾稱「萬國津梁,昔之琉球已沒,今由東寧代之。」
1780年,仁宗突然的病逝讓王位發生繼承問題使得庚子靖難發生,鄭建炎率支持他的軍隊
向登基的惠宗鄭毓樟發起兵變,最後因惠宗陣營的將領陳成功叛變讓鄭建炎擊敗惠宗,並
攻陷安平成功登基,是為肅宗。而惠宗敗亡後企圖流亡南洋但因遭遇海難而死去,至於群
龍無首支持惠宗的殘軍則由杜懷亮帶領在澎湖自立,以強大的水師為後盾,在東寧海峽與
南洋進行抵抗十二年,讓東寧的海權受到毀滅性的打擊,而此後東寧的海權黃金時期也就
在這時被認為結束了。
庚子靖難後,肅宗不理朝政,荒廢國事,將朝廷政事交給莊錫成,期間莊錫成以剷除惠宗
餘黨與杜懷亮支持者的名義弄權,迫害反對勢力。1785年肅宗猝死,肅宗之子鄭宜堃繼位
為睿宗,睿宗為收回權力決定剷除莊錫成勢力,並和原為莊錫成部屬的陳周與張國銘聯合
發起乙巳之變謀將莊錫成殺害,但隨後又遭陳周與張國銘聯手架空,但後來陳張兩人逐漸
與睿宗產生政治上的衝突,最後在1786年爆發丙午戰爭,但陳周此時突然病死,留下的張
國銘孤掌難鳴,叛軍分裂,最後被忠於睿宗的軍隊各個擊破收編,睿宗取得勝利,重新收
回權力,但陳周的舊部勢力以及杜懷民的海上對王室的威脅仍在。
為安撫與疏離陳周的舊部,睿宗將後山鎮守的職位分封給蕭信、江達方、沈清、簡志興、
翁運行等人,並給予一些的自治權,形成後山五鎮。睿宗掌政期間,因杜懷亮的勢力仍在
,擔心內部其他勢力會與之勾結謀反而實施海禁令,僅留打狗港與海外通商,讓東寧進入
鎖國時期。1792年,在清帝國的幫助下才消滅杜懷民的勢力並收復澎湖。
1806年,睿宗之子鄭萬安接任招討大將軍(東寧王),是為端宗。因端宗打算對山區及中央
山脈以東的先住民部落實施改土歸流而引發長達十多年的撫番之亂,該場動亂不只造成大
量山地先住民遭到迫害之外,也因先住民的游擊戰術使戰事拖延,嚴重影響了國家的財政

1832年,端宗之子孝宗繼位後開始以招降的手段結束動亂,1838年泰剛社的頭目劉響季投
降下山加入長老會,象徵漫長的撫番運動終於結束,台灣全島完全落入鄭氏的統治。
由於撫番運動的關係使得東寧民生困難,另一方面,原本以漢人為主的後山五鎮軍民也因
為長期駐留東部,加上被刻意排除權力中樞,在這種半孤立的局面下與被征服的原住民通
婚而逐步土著化,後山五鎮漢人的番化與原住民的華化,最終使得五鎮變成半華半番的軍
政集團。
1838年東寧北部爆發民變,此時的後山五鎮在卑南鎮守簡盛提議下也發動叛亂,給予明鄭
中央二度的打擊,史稱「戊戌之亂」。時任招討大將軍(東寧國王)的英宗本人更在東津之
役中大敗而亡,五鎮聯軍一度圍攻安平,最後是在將軍黃金泉的統率下以及聯軍內部出現
矛盾才穩住局勢,隔年雙方在淡水簽定己亥之約,讓五鎮取得更多的自治權,形同小王國
,並廢除海禁令。而黃金泉則在部屬的支持下自立為總制,鄭氏政權再次大權旁落。
黃氏政權(1839~1884)
在黃金泉的主政下,為防範阿片戰爭後來自遠西的列強勢力與仍然蠢蠢欲動的後山五鎮,
開始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中心思想在官方的主導下開始建立起西式軍隊與軍械廠,為
東寧的西化運動揭開序幕,但只限於器物層次。1864年,東寧與西班牙在巴丹群島發生衝
突,西班牙聯合法國發起甲子戰爭。
儘管黃金泉有相當的自信可以阻擋列強侵略,但後山五鎮卻突然再次發動叛變,使黃氏受
到兩面受脅,最後黃金泉只好藉由與英國的關係請求英國介入調停,與法西兩國簽訂不平
等條約,並賠償二百萬銀兩,而五鎮則遭騰出手的官軍聯合葛瑪蘭奇武蘭社、卑南人卑南
社、泰雅大豹社等華化原住民部落鎮壓。
隔年東寧官軍完全控制後山,並進行報復性的屠殺,除了淇武蘭社、卑南社因為協助平叛
有功重新獲得土司地位,並得到原蘭陽鎮及卑南鎮部分土地的統治權外,五鎮所轄土地均
被黃金泉廢鎮置廳,結束78年的割據歷史。
雖然原來五鎮勢力徹底被剷除,但淇武蘭社、卑南兩社卻因此崛起,甚至淇武蘭社還因取
得馬賽港,得以出海與西方勢力直接接觸逐步西化,成為明鄭政權滅亡的遠因。
甲子戰爭與五藩之亂後結束後,失落的黃金泉在1865年抑鬱而終,顯宗鄭世昌正式親政,
親政後而開始一連串的新政,讓西化運動邁向制度與思想層次實施各樣新政並廢除舊時不
宜的制度,鼓勵商業發展,扶植本土企業,將優秀人才派往西方留學,把傳統的六部制度
拆出學、民、典三部,設立考察院研究學習西方科學與技術,不過同時為安撫保守派的不
滿而提出了「東內西外」的概念,主張學習進步的西方文化同時也保留優秀的傳統文化,
外交上則聯英制法為原則來保護自身的主權。
1881年,鄭世昌逝世,長子鄭宗榮繼位,是為懿宗,懿宗是一位具有野心的統治者,他企
圖仿照德國那般建立起強大的軍國主義國家,甚至有對外擴張的企圖,為了進行更多建設
與擴軍,懿宗決定向外國大量借款,但是這項決定卻受到以賴世銘為首的新港派仕紳阻饒
,最後讓鄭宗榮不得不將與外國銀行的借款大量減少,然而因停止借款導致國內許多的現
代化工程缺乏經費而濱臨停擺只好加徵稅賦卻因此讓東寧陷入了經濟危機,導致了平民的
不滿。
同時受到西方思潮影響,一群有留學海外經驗的知識份子們組成立憲會,要求加強長老會
權力讓台灣轉型成英國那樣的君主立憲體制。立憲會透過筆與報紙的力量讓思想迅速傳播
於東寧各地,使群眾的反對聲浪迅速增加。1883年西螺發生農民請願,原來和平的請願卻
遭到堅信君主專制原則的懿宗敵視,懿宗命令官軍大力鎮壓令請願演變成一場暴動。
暴動被鎮壓後,懿宗不只大肆拘捕迫害立憲會成員,還進一步解散從高宗鄭經時期就一直
存在的長老會,甚至打算將新港派肅清,這讓新港派群情激憤,徹底放棄與鄭王室協商的
期望,決心推翻鄭氏政權。
倖存的立憲派領袖逃到台北,連同奇武蘭社等七社原住民在塔悠社自行召開長老會,會中
決議成立以長老會為中心的新政府,並以「皇政復古」為口號(註ㄧ),擁立明魯王朱弘桓
的女性後代,有著原住民血統的朱純為大尪姨(註二),甲申戰爭(又稱為台灣倒幕反鄭戰爭
)爆發。
甲申戰爭爆發後,懿宗決定親征北部徹底消滅長老會勢力,但鄭軍卻在林口之戰慘敗給以
奇武蘭土司兵為主力的長老會軍隊,鄭宗榮僅帶著少數官兵退回赤崁樓,1885年12月,被
長老會軍隊圍困在赤崁樓,陷入絕境的鄭宗榮自縊,長老會新政府徹底取得統治權。
朱純在國會(長老會)的支持下,於隔年的春節,在布農族聖地月鏡湖(華文另名嘉明湖,從
光武大尪姨以後每任台灣君主的加冕儀均在此舉行)正式加冕為“台灣人民的大尪姨”為時
超過兩百年的明鄭時代就此結束,1886年,新政府經過改制後,總制監國大臣(簡稱總監
,即台灣首相)洪玉崑實施憲法,成為東寧民主的開端,台灣進入以內閣各府廳等行政機關
為統治中心的「府廳時代」。
列強干涉時期(1884~1922)
雖然清朝一度打算藉著甲申戰爭,東寧內亂的機會企圖吞併東寧,但在列強反對下與東寧
內部群情激憤下,只得簽定丁亥天津條約,讓東寧成為清朝保護國,而為了方便掌控東寧
內政也為了監控朱明後裔的朱純,大清派駐丁汝昌成為東寧事務大臣,試圖以東寧事務大
臣來魁儡東寧內閣。
在丁汝昌的操控下,陳肇興為首的親中內閣上台,在陳肇興主政時期,光武大尪姨將東寧
ㄧ詞去掉東字,以寧作為統稱台灣所有族群的新族名,此即為台灣主體民族寧族的由來。
不過陳肇興統治的時間儘維持七年,1895年清朝在甲午戰爭中戰敗,東寧成為日本下一個
的目標,戰敗後因國力重創,深知自身已無能力維繫東寧宗主權的清朝政府,在東寧長老
會的提議下,經丁汝昌向李鴻章提案讓東寧成為在列強保證的永久中立國,而李鴻章明白
如東寧遭日本佔領便會導致中國東南門戶大開,因此同意,並與三國干涉的俄、德、法三
國聯絡希望得到支持。
雖然日本不滿,但因為東寧新政府與日本新政府建立過程的高度相似性,許多持興亞主義
的日本政治人物一直對東寧持同情態度,加上主張門戶開放的美國與英國又決定支持清朝
-東寧一方,最終使得日本的態度軟化。
最後各國決定簽定乙末天津條約,決議成立中立保證委員會,以清、日、俄、德、法、英
、美派員組成的中保會來保護各國利益不被侵犯,保證東寧不會倒向任何一方來平息日本
的不滿,同時在長老會的決議下,光武大尪姨將國號由清朝冊封的東寧改成西拉雅語華文
譯名的台灣並延續至今。
雖然中保會的存在讓內政仍被干涉,但這令台灣獲得安全保障,不被任何列強吞併,而中
保會直到一戰結束後在華盛頓會議才解散。
1900年清帝國發生義和團之亂後,失去了參與中保會的席次及資格。1902年,美國正式取
代西班牙在中保會的位置。1906年光武大尪姨朱純過世,長女朱萍繼位大尪姨,年號貞德
,貞德大尪姨成為台灣歷史上第二位君主。
獨立自主初期與二戰(1922~1945)
貞德時代的台灣經濟蓬勃發展,華盛頓會議後廢除中保會,台灣恢復完全的主權,加上一
戰後珠潭水發電所的完工讓工業化迅速的擴大發展,社會與秩序安定,此時的人們將當時
視為繼明鄭世宗盛世之後的第二次巔峰盛世,但貞德大尪姨的統治並沒有持續太久。1928
年大尪姨外訪途中發生空難,造成大尪姨與多名政要罹難,貞德長子朱仁即位為大尪爺,
年號新豐,是為新豐大尪爺。
1929年發生的經濟大恐慌,讓台灣的經濟受到重挫,雖然1934年民主黨的林苗生成為總監
後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振興政策開始逐漸恢復國家經濟。但卻在1935年的永安大地震再次受
到打擊,而這一連串的災難與事件導致社會主義者與法西斯主義者相繼企圖謀反奪權,讓
這段期間被稱為「新豐動亂」。
1941年12月日本發動珍珠港事變,並向當時為中立國的台灣發起侵略,儘管戰前台灣因為
日本入侵中國的關係匆忙重整軍隊,但在民間尚未從新豐動亂中完全恢復的情況下,林苗
生最後決定投降日本,在戰爭幾天後簽訂停戰協議接受日本的條件出席大東亞會議,正式
加入軸心國陣營,不過以社會黨議員謝雪紅為首的17位長老會議員選擇流亡到海外,並在
澳洲成立受到英美承認的「自由台灣救國委員會」作為流亡政府。
在戰爭期間台灣只有派軍協助維持華南地區與南洋華人地區的治安與秩序,加上又有許多
心懷抵抗意識的台灣軍人在中國戰場與東南亞向國府及英美澳聯軍投誠,因此在戰後幾乎
沒受到國際的譴責。
1944年,隨著日本的節節敗退,台灣政府開始私下與盟軍談判,讓在戰爭末期盟軍很少對
東寧進行空襲與轟炸,也因台灣全島的要塞化讓盟軍最終採取了攻佔菲律賓群島和沖繩島
、跳過台灣的方案。
1945年6月底,隨著沖繩島的淪陷,台灣成為一座孤島,大勢已定之下,台灣軍方發動政
變,宣布戰時日本脅迫下簽署的任何條約與對盟國的宣戰均為無效,退出軸心國並將政權
移交給謝雪紅為首的臨時政府,台灣軍隊並與駐台日軍發生七日戰爭,在美台聯軍的包圍
下,日軍最後繳械投降,結束戰爭。戰後與同盟國在1946年元旦簽署華盛頓和約
1949年12月,新豐大尪爺逝世,長女朱芷英即位,年號明道,並一直擔任大尪姨到現今。
戰後時期(1945~)
戰後首次的選舉由社會黨的謝雪紅成為首相,開始從戰爭中的陰霾走出。台灣在戰後因冷
戰因素最後決定放棄中立國身分,並成為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重要盟友。而戰後台灣經濟因
受到韓戰與越戰的影響讓台灣經濟受益而進入高速發展期,並在隨後數十年出現多次經濟
發展高潮,且在繼日本之後成為先進國家之一。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台灣高速
經濟成長時期宣告結束,同時也讓執政28年的社會黨政府下台,並轉由自由黨執政。1988
年丹鳳舉行奧運會,象徵台灣從石油危機之後的經濟低潮中走出並再次崛起。從1970到90
年代台灣、香港、新加坡被稱為東亞鐵三角,當時被視為是華人世界的中心與燈塔,但繁
榮的經濟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中崩潰,國家經濟瀕臨破產,陷入大低潮。其後政黨輪
替頻繁,而經濟一直處於低迷的狀態,直到2009年自由黨重新上台執政推行新經濟政策進
行經濟改革措施才使台灣擺脫長達12年之久的低潮。
註1.鄭氏儘管接受清廷冊封,在東寧國內卻從未放棄招討大將軍一職,法理上仍是明臣,
同時以魯王朱弘桓一系為首的朱明宗室一直在東寧國內享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註2.即光武女皇,長老會為免擁立朱明後裔觸及滿清政治禁忌,刻意擁立女性君主,因為
女性君主在深受原住民母系社會文化影響的東寧被認可,但在儒家色彩更濃厚的中原社會
不被承認。另外也為了團結台灣各族群,在朱純登基時長老會選擇獻上傳統原住民女性部
落領導人的尪姨頭銜,而非中原傳統的皇帝頭銜
作者: jason222333 (發呆)   2020-05-05 19:36:00
我覺得東寧很快就跟琉球一樣被島律併吞了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0-05-05 19:41:00
東寧單海軍兵力就比島津多了
作者: vandervaal (kensu)   2020-05-05 20:00:00
話說台灣還真有個記者叫做朱明,常常出一堆假新聞
作者: l81311i   2020-05-05 20:06:00
我還以為是記者朱明
作者: MyohMy (我的天老爺呀!)   2020-05-05 21:20:00
由封建世界沒有經過清洗就進入資本主義世界, 貧富會很懸殊
作者: verdandy (無聊人)   2020-05-05 22:38:00
以為是上報那個極短篇小說家
作者: mackulkov (跳舞好啊)   2020-05-17 21:10:00
是說 一個相對強的東寧不會想要去搞琉球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