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醜一下,講一下在下的想法。
※ 引述《Tohaku (☆みんなが大好き董白★)》之銘言:
: 劉備提前病亡,國內不穩及繼位等問題,暫時維持現狀
: 水淹七軍不會發生,魏延一樣擔任漢中太守,張飛在巴西
: 漢中王由劉禪繼承
: 對漢中王國來說,時間到該病亡的走了,但史實荊州跟夷陵戰死的許多精英還能多活幾年
就算還沒水淹七軍,就個人所知關羽情勢仍算看好;另一方面,曹魏想必還是
會派兵對付關羽、救援襄陽的呂常,所以關羽不見得能說退就退。個人認為關
羽被釘在前線的機率依然頗高,那東吳自然還是會見獵心喜(尤其劉備死了的
話更無顧忌),關羽結局依然不算樂觀。
如果比較樂觀看待關羽的結局:關羽第一時間成功退兵,用漢水優勢隔絕魏軍,
且因為關羽退兵斷絕了東吳進攻與麋芳士仁的投降念頭。那或許劉禪政權還能
保有荊州三郡與上庸。
另外如果漢水以南維持史實的殘破狀態,原本孫權進攻、曹丕主動放棄的情況,
關羽後來未始不能再複製一次。
孫權帥兵西過,朝議以樊、襄陽無穀,不可以禦寇
: 第一個不穩定因素:劉封的定位、南中叛亂和曹丕稱帝
: 劉封與關羽或張飛之女聯姻或許起到安定作用
: 但張飛之女應該是更好的選項,若是關羽之女可能會有江陵與上庸連成一氣的傳聞
: 至於南中叛亂主因是夷陵敗戰損失過大,若是保持完整戰力的漢王國估計不敢有動靜
劉封情況複雜,在下就不多做揣測,畢竟除了諸葛亮的疑慮外,我們無從
得知劉封實際可能的作為(畢竟孟達就確實勸不動劉封降魏)。如果劉禪政
權操作得當,劉封依然可以像是曹魏對曹真的使用模式;消極一點,像劉
琰那樣拉到中央就近看管或許也是一種方式(興許就像劉琰一樣自爆了)。
南中本來就不穩,雍闓等人一直就不安分,劉備死亡對他們來說依然算是
足夠的動機,尤其東吳仍能透過士燮引誘。以史料來說,主要也是將劉備
死亡與東吳煽動為南中叛亂的主因,因此個人認為很可能叛亂還是會發生。
雍闓等聞先主薨於永安,驕黠滋甚
益州大姓雍闓等殺蜀所署太守正昂,與燮相聞,求欲內附
: 如此,繼劉備後,呂蒙、法正、黃忠、曹操、夏侯惇逐次病亡
: 因為沒有威震華夏,魏王國內可能相對安定,但本來就有的不穩份子更沒機會翦除
: 曹丕還是被禪讓了,這也讓漢的北伐名正言順
: 劉禪稱帝來提高士氣可能有些多餘,而且這個時間點他的器量估計很多舊臣遲疑
: 北伐大將張飛,看板馬超,宿命的街亭換成二張再決一次勝負
: 馬超病亡前有把握全據關中跟涼州,劉禪稱帝,後世可能改稱秦漢? XD
: 下面還是先用劉漢代稱吧
就算劉禪政權真的有辦法在很短的時間穩定政局,還得考量漢中之戰後
益州的疲弊程度,執意東征的劉備都還是準備一年多才出征。劉禪政權
從稱帝準備、平定南中(如前所述,個人認為還是會發生),到能有餘力
北伐的時候,馬超恐怕還是天不假年。
如果劉禪政權真的很快搞定一切,讓諸葛亮可以起兵北伐,那就要看諸
葛亮能否善用曹操死後西涼的不穩情勢了。畢竟當時麴演、黃華、張進
等造反;外族伊健妓妾、治元多造反;另外從顏斐傳也可以知道西涼情
況不太好,經過好幾屆地方官都還沒治理好。
當然涼州方也非毫無準備,這些造反最後依然有被平定,只是如果諸葛
亮操作得當,或許能藉此獲得不錯的優勢,擴大民變來一波威震關中。
張掖張進執郡守舉兵拒岐,黃華、麴演各逐故太守,舉兵以應之
涼州盧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反,河西大擾
京兆從馬超破後,民人多不專於農殖,又歷數四二千石,取解目
前,亦不為民作久遠計
: 來到第二個不穩定因素:取了涼州該吐還荊州了吧
: 但實力差距下孫權叫板的音量更小了
: 北邊換成滿寵一樣討不到便宜,西邊關羽把守著也莫可奈何
: 二爺逃過了呂蒙的追捕,但孫權開始跟失了關中涼州的曹丕暗通款曲
: 攻下江陵擊殺二爺會是曹仁生涯最後一次燦爛表現,還是陸遜豐功偉績的開端
: 也可能膠著到二爺病逝關平接替,終於扛不住魏吳聯攻
: 之後,不管江陵還在不在劉漢手上,還是會往潼關開闢戰場
: 孫吳雖聯攻江陵,但反而把上游從盟友給了敵人
: 曹叡思考的應該是擋住劉漢,先利用上游優勢吞併孫吳
: 但終陸遜之世可能無寸土之功
個人認為湘水之盟後東吳其實就已經沒有討還荊州的藉口,"取涼州還荊州"也是
在湘水之盟前。也因此東吳奪剩下三郡還得一直強調是關羽如何強梁,用"取湘關
米"等理由進攻、事後用《關背德》、《通荊門》做政治宣傳。所以除非來硬的,
個人認為孫權不太可能還用外交手段討取剩下三郡,更別提如果孫吳的終極目標如
果是全盡長江,只取三郡也必然不夠。
另一方面,個人認為諸葛亮還是會想以"東和孫權"為主要目標。所以對劉禪政權來
說,關鍵變成在有沒有辦法讓孫權轉移目標到曹魏身上,史實諸葛亮時期曾對東吳
派出過不少優秀的使節,或許條件足夠的話能有機會(襄樊之戰時,孫權本來就也
有對合肥用兵,且也不是沒考慮過拿徐州,或許能用關羽主力仍在且曹操死亡說服
孫權轉移目標)。
: 諸葛亮與魏延是否發生政爭,決定了有無機會打到曹魏遷都
: 公孫淵叛亂除了孫權也找上劉禪合作,司馬懿的擔子更重了
: 再往後,劉漢與曹魏都引胡人助戰,提前進入東西魏
: 孫吳繼續偏安江南,淝水之戰應該流產了
: 直到三百年後楊堅出來收拾殘局
: 劉漢離復興漢室的目標更近,這樣的三國可能少了很多壯志未酬,討論度下降
: 中國分裂更久,人民失去了西晉初年的休養,但五胡亂華的規模可能降低
: 看樣子除非再加上對手昏招連發,否則保存實力的劉漢要復興漢室還是無望的樣子?
諸葛亮要爭恐怕對象也不會是魏延,可能是有軍權又假節的關張(如果都很長壽沒
死的話)、可能是李嚴或其他益州人士。不過可能性太多,後續走向太複雜,就不
往這邊進一步假設了。
總歸上面的結論,再用對劉禪方比較樂觀的情況猜測的話。漢中王時期的劉備死
亡,而關羽成功撤退,東吳沒逮到機會進襲,荊州一代三方軍勢可能會對峙一段
時間(有點類似諸葛亮死後蜀漢在永安增兵與東吳對峙)。諸葛亮為了優先穩住情
勢(包含要討平南中),率先與東吳通好,至於雙方是否還要一進步互相讓利就不
得而知了。
曹丕應當還是會竄漢而劉禪也要即位,東吳可能要改由其他途徑提升自己地位(孫權:
曹丕你晚點竄漢,讓我先上表獻帝做個樣子)。再來就要看誰先穩定住局面,並有辦法
出兵進攻,曹丕有體質優勢、而孫劉聯盟(如果還存在的話)仍有地利且孫權相對壓力
變最輕。但孫劉聯盟就算有辦法取得局部優勢,以南北朝時期的三國局面借鏡來看,
長久來看恐怕最終結局仍很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