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缺少了OTL的太平洋海戰實證
地中海又是陸基重型飛機主場
因此戰列艦和重型巡洋艦多活了一段時間
航母仍被認為是次要主力
直到1950韓戰時代,航母在沒有陸基支援下大放異彩,戰艦卻屢受紅軍轟炸機重創
在1950年代後半,美英法寧日等海軍強國在建造策略上,確定了低速戰艦走向黃昏了結果,
重型以上巡洋艦計劃也被擱置
大東寧帝國海軍(1875-)
在朝鮮戰役後,鑒於航空母艦的作用及戰艦的不靈活
1954年海軍的總檢討決定放棄已經跟不上新時代的戰艦及重型巡洋艦
改以航空母艦為主力艦,輕巡洋艦以下保留為輔助艦艇
計劃在15-20年內正式完整新整備
1975年,新式核動力航母全部完成(相當於美國CVN65水準)
命名為皇帝級(共6艘),一號艦外各艦正式全名為「諡號+帝的名字+皇帝」,但由於5號艦
建成時今上仍在世,為避免無禮和太長拗口而基本上只稱名
一號艦:大東寧帝國號 (東寧)
二號艦:武宗高璃大帝號(高璃)
三號艦:至宗守澤皇帝號 (守澤)
四號艦:世宗未希皇帝號 (未希)
五號艦:興宗守肅皇帝號 (守肅)
六號艦:堺親王高璦閣下號(高璦)
其中六號艦命名雖不合規則,但歷史學家提出堺親王貢獻不亞於其姐,計劃仍然通過
這年也是整備計劃完成的一年,不符冷戰需求的戰艦及重巡、戰巡均已除役,有的賣給其他
國家,有的拆解,有的拉到港口、海岸線附近擱淺加上填土造陸成為公園、燈塔等紀念景點
1978年,二期輔助艦艇計劃(1960-1978)也完成
安平級(以各府縣命名)驅逐領艦共19艘
1980年代正式廢棄巡洋艦名詞,以驅逐領艦稱呼
三期(一般驅逐艦及潛艇汰舊換新)原訂1981完成,因1979政變而延宕至1991
國王級兩棲登陸艦則直到2000才重啟
蘭芳共和國、菲律賓聯邦本身只有少量攻擊海賊用的小型海軍,主要靠東寧駐軍保護其安全
東寧駐兩國軍隊被國防部要求嚴禁干涉蘭、菲內政
只有在進入戰爭狀態時,菲律賓海軍及蘭芳海軍會歸東寧駐軍司令統合指揮
驅逐領艦對驅逐艦比例在精簡後為1:3
目前為
皇帝級航母4(1965完工的東寧及高璃於1999已經處於半退役狀態,轉為訓練艦)
導彈巡洋艦16(1999震災時,神岡、桃園、卑南3艦正在維修中,遭到地震重創加上裁軍案
而不再修復)
一般驅逐艦48
國王級兩棲登陸艦8
潛艇12
大日本帝國海軍(1872-)
日本本身已有標準命名規則,也經常與美國共同執行太平洋巡航任務及歐洲支援
在極東戰爭後逐漸裁軍及改變方向
1970跨太平洋聯合演訓後正式決定了重巡以上的炮戰系艦艇命運
重巡洋艦改裝為飛彈巡洋艦,過舊的古鷹型~妙高型在1957前除役,極東戰爭前的巡洋艦後
在1980前均退役
新的飛彈巡洋艦均遵守輕量化與高機動原則
驅逐艦則選擇了秋月型的防空反潛路線
象徵著自吹雪級起始,夕雲型結束的火力夜戰路線正式落幕
航空巡洋艦、潛水空母則經過改良成為旭日海軍的一種路線
目前紀有
大和級裝甲航母4
巡洋艦12
驅逐艦60
潛艇20
大韓帝國海軍(1964-)
於1962年恢復獨立後,簽署了日韓友好條約,韓國政府接收了舊朝鮮總督府所有權力及財產
,韓裔日軍成了第一批軍隊
1964年,鎮海等日軍駐韓基地轉移給韓國
同時包括一些準備退役的舊巡洋艦、驅逐艦、潛水艇作為援韓物資,成了第一批海軍
1965年,韓國開啟主力艦計劃
海軍內部為要購買美軍艾塞克斯級或日本大鳳級爭論不休
但陸軍出身的強人宰相朴正熙卻力主應該以目前停泊在鎮海,已經報廢的翔鶴號為參考,設
計出屬於韓國人的航母
朴氏向韓帝及國會報告時,說了
「不能什麼都要靠他國的設計,海軍艦艇是國家的保障,連我這陸軍都很明瞭了,難道韓國
人做不到製造自己的軍艦嗎?」
朴的演說在國內獲得民族主義者迴響
國會通過自造案,終於1970年完工第一艘韓國自行設計建造的主力艦,大型航空母艦「高麗
」號
雖然因政治因素導致朴在1980年被皇帝在贈爵後勸退下台,但國造建軍精神延續了下去
1999建軍完成時,共有
大型裝甲空母「高麗」「朝鮮」
京畿級(以8道命名)飛彈巡洋艦X8
驅逐艦40(以1輕對5驅標準)
潛艇12
1990年代後半也開始會做起軍售生意
中華民國海軍(1912-)
傳承自大清帝國海軍,在20世紀初即有基礎
但南北戰爭的海戰,導致海軍也蒙受損失需要重建
國府在面對北伐後的破敗時,也只能擱置海軍計劃
直到1940年才重啟,但面對現實的缺乏造船人材狀況,還是以購為主,國造暫緩
期間以從東寧、日本購置驅逐艦及海防艦加上數艘輕型巡洋艦為主,國造目標暫時保持先試
做長江內河巡邏艇
1943年,經濟狀況寬裕後,陳紹寬上將(1889-1969,東寧福建人,後往中國參與辛亥革命
)提出海軍建軍及國艦國造計劃以保護海岸、提升國人自信心
海軍乃開始了主力艦建造及編成
其中南京級重巡洋艦(以歷代首都命名)
以美國紐奧良級為基礎進行設計
1947年建成首艦「南京」,原訂建造8艘
但遭到許多反對,認為中大型炮艦落伍了,財政部更是為此與海軍武獲室針鋒相對
最後折衷建成4艘:南京、應天、長安、洛陽
其中洛陽號建成已經是1957的炮艦黃昏期,海軍造船研究部門因此遭到國會許多責難
陳將軍本身反對這個案子,他是主張建立航母為主力加上驅逐機動隊編隊的
但由於極東戰爭前航母還未被證實具有對戰艦單獨壓倒性戰力, 而不被採納
而受極東戰爭及南京級影響,民國海軍主力艦計劃到1965才重啟
決定建造4艘航空母艦,雖然有亞約及美國技術顧問支援,但4艘直到1972才全部完工,國民
政府為表彰陳紹寬對海軍的付出,請其為計劃取艦名
陳在去世前給首艦取名「民國(英語也譯作共和國)」,以及建議後三艦為「中華」「民主
」「自由」
由於政治經濟穩定,民國持續建軍到1983全計劃完工
海軍以防衛海岸及亞約巡航任務、通商保護為主
民國級航母X4
甲種(大型)驅逐艦「揚子江級」8
乙、丙種驅逐艦「省份級、城市級」32
潛艇10
由於航母艦載機需要比陸基駕駛員更嚴格訓練
因此中韓航母實際算得上戰力還要比建成更晚
但以航母為主力,輕型巡洋艦為次輸出與護衛
驅逐艦恢復為對空與反潛,捨棄火力發揚,在太平洋演訓後已經是趨勢
艦載機的開發及航母自衛系統更是相當主流的海軍發展思想
但航母與飛機的歸屬,在各國都是海空甚至海陸空爭端之一,究竟這個情況會不會一直延續
,或許沒有人能說明......
但無疑航母在現代海戰的重要性已經被證實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