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在剛開戰時,就可以看的出來準備不足。
雖然軍備看起來很多又嚇人,但整個軍官素質就是不行。
包括連史達林自己也是都快被打進莫斯科了,腦袋也才比較清醒過來。
蘇聯撐過41年冬季,發動反攻雖然有些戰果,不過本身也是損失慘重。
只能算是用人命去得到經驗值。
加上盟國開始輸血,才能把血條變到看似無限長、回血速度超級快。
就算是42年開始爆兵,其軍隊素質則是下降,很多都是充員拉來的。
而很多後勤補給方面非常需要美國幫忙斗內。
如果是換成40年蘇聯主動進攻德國,那麼在不假設其他條件都不改變的前提之下。
很有可能一開始有些戰果,但德國很快就回過來反擊。
此時由於因為蘇聯是主動侵略方,在國內的教育、洗腦、民族主義、愛國主義這些東西大
內宣效果不會比原本史實路線好。
畢竟被挨打跟主動去侵略別人本質上就有不同。
這種情況下蘇聯如果不能一口氣打敗德國變成持久戰,蘇聯反而會變得更吃虧。
先別說美國會不會贊助了,可能連英國也是先採觀望態度。
對德國來說,反而阿希的對內動員機制會比蘇聯做得更好。
加上雙方軍隊、軍官的素質本來就有差,倒是可能像一戰的重現。
蘇聯一開始靠著大量人力、裝備用高戰損率壓過德國取得些微優勢。
等德國開始動員強力反擊,戰線就可能被推到蘇聯境內。
這個時候的外交要再去跟同盟國喬,反而不是件好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