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reLight (大文)》之銘言:
: 當秦始皇在巡視途中忽然駕崩,丞相李斯與趙高決定政變,矯詔擁立胡亥繼位,賜死扶蘇
: 、蒙恬,史稱沙丘之變。蒙恬接到詔書還勸扶蘇去請示始皇,但扶蘇卻認為「父親要賜死
: 兒子,有甚麼好請示的?」而即刻自刎。
: 當時蒙恬似乎仍然握有兵權,如果扶蘇不這麼硬氣,願意與蒙恬刺探詔書真偽,揭發宮廷
: 政變,扶蘇、蒙恬是否就能把握先機帶兵入咸陽而即位呢?
asdf95: 秦國的中央要你交出兵權,將領是沒任何方法抵抗的
asdf95: 秦軍早就軍隊國家化,跟後世可以擁兵自重不同
Houei: 查到秦陽陵虎符: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 符合以右為尊
我認為這二者是不同性質
也就是原提問,扶蘇不肯甘心就死
跟秦國兵權歸屬中央
不見得絕對是同一回事
個人按邏輯推測,
扶蘇跟蒙恬骨子裡沒有真的想武力奪位
所以沒有準備好如何發動兵變
而且不管秦國法律再怎麼嚴謹細密
執行法律的始終是人
而且秦國皇帝事實上就是這套制度的最大破口
秦國法律何時真正約束過秦皇的恣意妄為?
秦皇過度役使民力時有考慮過法律嗎?
嬴政要的是法律配合他,而非他配合法律
扶蘇作為皇室長子,不管法律怎麼規定
按習俗和傳統,皇長子有他的地位
實際上他必然存在一定的運作空間
實際運作上要命令皇長子去死
必然要秦皇點頭
扶蘇可能誤信秦皇有此命令
所以自殺
但假設扶蘇人在邊關不肯甘心就死
堅決要掙扎反抗或突圍而出
只有趙高使者武力制服他才能做到
但實際上能嗎?很難
自古誅殺統兵大將通常都是調開後再殺
幾乎很少在將領軍營內直接誅殺統兵大將的例子
例如趙構誅殺岳飛是在他回到臨安離開軍營後再殺
袁崇煥殺毛文龍也是把他調動到另一個島上
再殺他
秦國法律嚴,
不等於秦軍最高級將領的權勢就小了
白起的時代,秦王非常忌憚他
王剪伐楚,也要刻意討要財帛
來打消秦王政的猜忌之心
這就意味著
某種程度上,秦王跟大將之間的關係
是很微妙的
不是隨便秦王想殺就殺的
再論蒙恬,作為長期統兵的邊境將帥
手下必然有自己的心腹、派系統兵
而且必然有類似親兵、家丁、護衛一類性質的兵馬
這些兵馬是直接效忠於蒙恬本人或蒙家
等於是蒙家軍
以古代的戰爭方式
沒有親兵護衛,那將領不知道會死多少次
或許人數不多
但一定有這樣的人
我們來做個假設
假設扶蘇是個外示光明寬仁,
但內心城府極深的梟雄
早有發動兵變的準備
早已聯絡蒙恬並與之結盟欲奪大位
當趙高派遣使者前來時
派遣蒙家心腹死士
在軍營外必經之處或驛站之類地點
直接伏擊並殺害使者、奪取兵符印信
那就沒有後來的事
又或者,將趙高使者迎入帥帳
但是也埋伏心腹死士在營帳周圍
聽到命扶蘇自裁的命令
伏擊死士們立刻殺出,也可以幹掉使者
只要這命令沒有宣傳出去
扶蘇跟蒙恬仍然可以保持對邊境軍團的控制
就算沒辦法調動軍隊打回咸陽
但保命 沒問題
扶蘇會這麼窩囊的死
多半可能是他真的沒有想要兵變奪位
而且還有點愚忠愚孝的思想
最重要的是他本人沒有想抗命
不然應該還是能掙扎一下的
這是空想歷史版
我再進一步假設一下
秦始皇駕崩在沙丘,車隊是密不發喪
然後趙高傳旨要扶蘇死
關於秦始皇想傳位給誰,這是歷史公案
先不討論
但秦始皇有沒有非要殺扶蘇不可?
應該大機率是沒有
胡亥和趙高後來幾乎殺光了贏政的全部其他子嗣
難道這是出自秦始皇的意思嗎?
按照常理應該不是
所以扶蘇上策甚至不是回咸陽
而是直接帶蒙家軍奔赴沙丘
直接一口咬定趙高矯詔,此乃亂命,絕不從
要清君側、除奸佞
要求請見秦始皇出面解釋
(實際上這也是一個藉口)
這時候趙高就會很尷尬
因為秦始皇已經死了,根本出不了人
要論打仗,秦軍出巡隊伍還不一定能打過蒙家軍
只要俘虜這個御駕車隊
俘虜李斯、殺死趙高、更改遺詔也就順理成章
當然這麼操作也是有很多困難要克服
但總比直接死亡好多了
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