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詳見於:17世紀東南亞華人武裝勢力
廣州城攻略戰
廣州城在17世紀是嶺南地區的第一大城,城牆高約7.6公尺,寬約6公尺,南牆緊鄰珠江,
無法供部隊展開,東西兩側則有翼城,雙層城牆加強防護力,北側位於越秀山,難以部署
雲梯等攻城器械,而在越秀山頂更蓋有五層高的鎮海樓,清軍可在此居高臨下攻擊敵軍。
先前清軍之所以敢派遣廣州城內的軍隊出城作戰的原因,便是廣州城極為堅固,就算守軍
減少,清軍也有信心廣州城不會迅速被攻陷。
鄭成功與李定國會師後,便開始針對廣州城攻城一事進行部屬。先前清軍在攻略廣州城時
,即便沒有任何援軍,清軍依然包圍了整整十個月,最終還是在廣州城內部間諜的幫助下
才得以破城。這一次南明軍隊不可能像清軍一樣包圍十個月,韶關的清軍正在重新聚集,
眼下唯有強攻破城才是唯一解決之道。
為此鄭成功將手下具有攻城經驗的林鳳與德意志僱傭兵拉迪斯召來,會同大西軍攻城部隊
與文芳商號的鄂圖曼土耳其工兵與砲兵進行商討。幸運的是,南明軍隊在廣州還算受到人
民支持,在當地居民的協助下,廣州城周遭地形在進攻前就被南明的攻城團隊所熟知。最
終,在經過不眠不休的商議後,南明軍隊訂下攻城方針。
開始攻城
南明聯軍訂下的攻城方針是從北側主攻,而鄭軍的艦隊則從海上攻擊水閘門,伺機進入廣
州城。南明軍隊選擇主攻北側的原因是南側城牆無法展開軍隊,因此不予考慮;東西兩側
的翼城極為棘手,短時間連續攻下翼城與主城進入城中是不太可能的。由於北側城牆外部
可以讓軍隊展開,也只有單面城牆,同時由於建築於山地,結構上不如平地的城牆穩固,
因此雖然無法使用雲梯,北側城牆便成為了主攻的首選。
南明聯軍攻城團隊的計畫是將所有大砲悉數運到離城牆100公尺處,並以砲擊連番轟擊,
直到城牆崩塌為止。但是要在清軍的眼皮子下把大砲運到如此接近之處,有著重重困難需
要克服,首要困難便是位於城牆之上,有著五層樓高的鎮海樓。南明聯軍在四月三十開始
進攻廣州,在拉迪斯的協助下,聯軍在越秀山的另外一頭築起砲台,首先利用砲台壓制位
於北城突出部的四方砲台,接著大西軍開始挖掘壕溝與地道,派出地雷隊將四方砲台炸毀
。
由於此次行動並非破城,而是摧毀砲台,難度較低,因此聯軍順利達到目標。清軍則迅速
將砲台部分城牆修補,避免南明聯軍趁機湧入城中。接著便是鄂圖曼土耳其砲兵與工兵派
上用場的時候了,他們利用豐富的砲手經驗,開始針對鎮海樓進行準確打擊。雙方在此形
成拉鋸戰,南明聯軍不停轟擊鎮海樓,而清軍則以砲火還擊,並同時不停搶修鎮海樓。
南側城牆激戰
然而就在北側城牆爆發激烈砲戰時,位於南側的鄭軍艦隊將領周全斌意外發現在南側的東
水門與西水門兩處可供船隻進入的水門城牆距離珠江非常接近,甚至是可以從船艦上伸出
梯子就可以搆到的距離。雖然靠近珠江的城牆只有一小段,大約40公尺,只有兩艘船可以
靠近,周全斌依然決定將利用船隻高度直接進行登牆。周全斌利用其他船隻火力支援,強
行將船隻靠向西水門,緊接著架上鉤梯,一鼓作氣殺進城牆。
在攻上城牆後,周全斌的部眾衝向水門的絞盤,拉起水閘門,接著周全斌便將船隻開進水
門,以船艦火力不停砲擊。接著將剩下其他部眾卸下,開始與城南清軍展開巷戰,與此同
時,鄭軍繼續嘗試載運更多軍隊進入城南支援。鄭成功聽到此消息大喜,馬上命令艦隊前
往西水門支援周全斌。然而城內狹窄的水道讓鄭軍的船隻迴轉與行動不易,他們只能使用
小船將部隊陸續送往城南,這讓清軍有了馳援的機會。
尚可喜聽到城南被鄭軍入侵的消息後,親自領兵前往城南與鄭軍接戰,雖然鄭軍努力奮戰
,加上船艦火炮支援,但是隨著馳援的清軍增加,鄭軍也只能逐步後退。到了當天晚上,
鄭軍被迫撤回船上,但是鄭軍依然掌握西水門,水道內的船艦也持續在砲轟清軍。一直到
了第二天中午,清軍對西水門發動攻擊,鄭軍雖然嘗試防守,然而在清軍精銳的進
攻下,依然被擊敗,為了避免船隻被困在水道中坐以待斃,周全斌只能將艦隊撤出。
雖然在經過兩天的奮戰後,鄭軍嘗試透過拿下水門入侵城中的計畫失敗,但是清軍被迫抽
調大量士兵離開北側,這讓位於北側的南明聯軍能夠更加大膽且有效率的攻擊鎮江樓,土
耳其砲兵將火炮移動至更靠近城樓處,特別是利用臼砲對鎮海樓的基座發動砲擊,最終鎮
海樓終於被轟垮,至此,北側的南明聯軍終於完成計畫的第一步。此時已是五月中旬,距
離攻城戰已展開十數日,南明聯軍已死傷上千名士兵。而耿繼茂已即將在韶關完成整備,
準備進行反撲,現在雙方已展開時間上的競賽,看是耿繼茂先到廣州馳援清軍,還是南明
軍隊先攻克廣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