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明清第二次戰爭-將星殞落
康熙在成功從南明手中重新奪得九江、與淮南之地後,信心大增。他準備在1682年秋季時
,趁著東北風讓南明水師難以行動時,順著東北風向南明發起攻擊。主要的進攻路線分為
三路,傑書率領江北江南八旗主力,主攻方向是江南一帶,目標是收復南京;岳樂率領由
少數八旗精銳統令大部綠營主力,從九江南下,攻打豫王耿精忠,並伺機勸降耿精忠,同
時喇布則率領湖南湖北八旗主力,對振秦近兩藩,攻打荊州、常德、長沙,準備收復湖南
全境。最終目標是南下在廣州與岳樂會師。
還都南京
在鄭成功收復南京後,隆遠帝便多次想要遷都回南京,然而南明朝廷內部的各部對於遷都
回南京意見極為分歧,直到1681年,鄭襲叛變導致淮南一帶再次淪落滿清之手,隆遠帝下
定決心遷都回南京,以示天子守國門的決心,提振南明士氣。1682年四月,南明朝廷將首
都從廣州遷回南京,隆遠帝將永曆帝的陵寢一併遷回南京,在南京城郊祭拜明十五陵(崇
禎帝僅有衣冠塚),這讓南明各地的士氣大增。
雖然隆遠帝重回南京的舉動讓南明各地士氣大振,但是南京不像廣州一樣是具有悠久歷史
的對外港口,因此南京士人在發現隆遠帝的天主教徒身分後,造成一陣喧嘩,同時隆遠帝
並沒有將過世的唐王朱聿鍵請入明皇陵,這也讓先前作為唐王舊臣的秦藩內部頗有爭議,
雖然後來隆遠帝祭拜明十五陵的舉動讓南京士人的暫且放下疑慮,但是南京士人與秦藩的
合作上的障礙依然成為南京內部的重要不穩定因子。
壬戌戰爭
1682年10月,季節進入秋季,而風向也開始由西南風轉為東北風。清軍的三大主力相繼南
下。首先是由傑書率領的江北江南八旗主力,他們渡過長江,並在野戰中擊敗劉國軒,劉
國軒緊接著撤入南京。接著清軍先後攻佔鎮江、常州、無錫、蘇州。鄭軍不敵敗退至杭州
,然而隆遠帝和劉國軒依然堅守於南京,先前劉國軒建造的一系列防禦設施在這邊發揮良
好作用,清軍遲遲無法推進到南京城下。因此傑書在此更換策略,他在南京城東設立大營
,準備以緊密的包圍網擊破南京城。
而主攻江西的岳樂戰況就順利的多,岳樂順利攻下南昌,豫王耿精忠逃往贛州,然而由於
擔心孤軍深入,岳樂並沒有進一步南進,而是駐軍於南昌。而喇布則渡江與襄陽的八旗合
力攻擊位於荊州的李來亨,李來亨退往宜昌,接著喇布繼續南進攻下位於常德的劉震,劉
震撤往長沙與李嗣興會師,接著喇布便駐軍在長沙城下。
1682年十,南明勢力轉入手勢,但是他們並非放棄掙扎,在湖南地區,清廷雖然接連攻下
數座大城,然而南明依然握有重鎮長沙,而湖北地區的李來亨雖然敗退,但是他以宜昌為
中心,開始在湖北各處農村發起起義戰爭,這讓湖南清軍的後勤進一步吃緊。而鄭軍與隆
遠帝則固守南京,他們正在等待西南風的重新到來,為他們吹起反攻的號角。
相比之下,由於清廷接連拿下數座大城市,在帳面上的進展極為順利,但是這一切的進展
如同海市蜃樓般引誘康熙。在徹底平定南明的誘惑前,康熙產生錯誤的判斷,1683年3月
,康熙向岳樂下達轉向長沙,支援喇布作戰的指令,而這將成為清軍在1683年潰敗的契機
。
最近年末忙翻天,都沒辦法更新了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