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清廷南征記-南掠湘楚
詭譎情勢
自從南明與清廷開戰以來,在南明各藩中,淮南侯的動向格外引人注目。這不僅是因為淮
南侯具有重要戰略位置,掌握淮河防線。更是因為淮南侯叛變的消息甚囂塵上。而秦藩也
屢次向淮南侯提出要渡過淮河,向清廷北伐的計畫,然而都被淮南侯一口拒絕。這讓秦藩
內部更加憂心忡忡。
為了避免淮南侯叛變可能造成的影響,秦藩內部曾經多次沙盤推演是否能夠先發制人拿下
淮南侯的都城—淮安。然而淮安地點在淮河岸邊,地理位置上比起秦藩更加偏向清廷,因
此秦藩內部的評估一致認定無法在淮南侯倒戈前攻下淮安。
另外秦藩之所以不敢對淮南侯下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在秦藩內部的大臣都很清楚
,一但對淮南侯作戰,那麼就需要為淮南侯的叛變擔下政治責任,此時秦藩內部的大臣都
沒有人願意擔下責任,而秦王也不願意,因此就這樣,秦藩雖然知道淮南侯隨時可能叛變
,但是內部卻也一直拿不出方針,這讓秦藩在後續的戰爭處於極被動的局勢。
東方海戰
由於秦藩無法跨過淮河向北,因此他們再次將目光放向自己熟悉的領域—海戰。在夏季南
風的協助下,秦藩派出多個梯次船團,向北襲擊。襲擊地點從山東、黃海、日本海乃至永
清城(海參崴)。
此時清廷以非過往可比,在東北豐富的林業支持,加上忠義營的投靠,清廷在上述地區皆
與秦藩展開激烈的海戰。雙方互不相讓,奮力爭奪每一個重要航道,在這種條件下,島嶼
和海峽成為海戰的重要據點,東亞極為罕見的數場大型海戰就在此展開。
而第一個重大海戰戰場,就在掌握山東水運的馬濠運河出海口—鰲山衛(今青島)的外海地
區發生。
鰲山海戰
鰲山海戰由秦軍江南水師艦隊總督余文儀率領發起,秦軍向北航行的途中,在沿岸與叛明
投清的忠義營不期而遇,雙方展開大戰。秦軍江南艦隊擁有福船18艘,戎克船百艘,加上
三艘仿製西洋的加利恩帆船作為指揮艦,實力不可小覷。清軍方面,忠義營的船隻以戎克
船為主,數量達到150餘艘,在數量上略勝秦軍,然而在砲火與總噸樹上都是秦軍佔據優
勢。
見己方佔據優勢,秦軍率先駁火,余文儀親自指揮加利恩帆船的旗艦衝向忠義營,在巨大
的船體壓迫下,清軍很快便被徹底突破,向鰲山衛所在的膠州灣撤退。在這裡,清軍利用
港灣不易轉向的優勢,嘗試打擊秦軍的加利恩旗艦,雖然秦軍的加利恩帆船受創,然而秦
軍很快便調整腳步,改以福船應戰。最終清軍依然無法逃離被擊敗的命運,余文儀在擊敗
清軍,並燒毀鰲山衛城後便向北繼續前進。
余文儀一路高歌猛進,直至山東北方的南長山群島,這裡原先是忠義營的主要根據地,如
今已成為清軍在黃海南部的重要據點。余文儀率領江南艦隊數次攻擊南長山群島,然而卻
屢屢未能得手。就在此時,清軍與忠義營在皮島的艦隊出擊,他們先是襲擊的秦軍的補給
船隊,接著逼迫余文儀在南長山群島與清軍決戰。
南長山群島海戰
南長山群島的海戰極為激烈,戰爭分為兩天。首先第一天由秦軍發起攻擊,對於秦軍而言
,由於他們不僅是面臨缺糧的危機,更有缺水的威脅,因此他們破曉時便向清軍發起突擊
。清軍雖然有想到秦軍會有著迅猛的攻勢,然而秦軍的進攻勢頭之猛烈依然遠超清軍所想
。特別是在加利恩帆船的猛攻下,清軍一時面臨不支的局面。
然而秦軍的加利恩帆船在鰲山海戰所受到的損壞並沒有完全修復,最終在中午過後,秦軍
的加利恩帆船開始越來越無法順利操作,到了下午,雙方扭轉局勢。最終秦軍只能向西逃
跑。
到了第二天,面臨全軍覆沒的秦軍只能背水一戰,他們再次讓加利恩帆船展開衝鋒,然而
這一次秦軍在船上放滿火藥與乾草,在接近清軍後點燃,秦軍在利用三艘加利恩帆船作為
火攻的犧牲品後,成功打開通道,向南撤退,最終終於保存了江南艦隊大部分的實力。
在這兩次海戰後,由於秦軍與清軍水師皆無一口氣殲滅對方的實力,因此只能在黃海地區
進行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