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上圖文全開部落格網址:https://goo.gl/nf0JTT
※聲明:本站所有圖片由出租DVD擷取或是google搜尋轉貼,該影像財產權仍屬該公司版
權所有,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本站將立即移除。
又是一個連假,在再次開工以前,把之前沒看完的《漢娜的遺言》給看完,以下是給看過
此劇的人所寫的感想,因此不會對劇情做詳細描述,對於沒看過此劇的人來說,除非你也
不在意被暴雷,否則請不要繼續讀下去。
漢娜的遺言,以英文直譯來說就是「十三個理由」,初見到這個名字是很有感覺的,但其
實關於漢娜的死,真的說起來可能並不用羅列十三個理由,不過這個我稍後再談。我決定
先來談這齣劇的特別之處。
雖然具備了打架、強暴、死亡車禍,還有自殺場景,以現在電視劇的尺度來說,《漢娜的
遺言》仍稱不上重口味。在戰爭場景裡面,可能一幕就死了數不清的人,當戰爭之後城池
被攻破,也會有許多的強暴、殺戮場景,坦白講,除了真的體驗過戰爭的人,對於這些畫
面,現代的觀眾可能都多少有些麻木了。而相較之下,《漢娜的遺言》聚焦的不過是青少
年的日常,帶給人的情緒渲染,應該更無足輕重才是,但事實卻剛好相反。
↑大家都上過高中,大家也都知道霸凌是怎麼一回事,這樣的事實,使得《漢娜的遺言》
無論如何都應得一陣掌聲。
《漢娜的遺言》── 一個需要勇氣的題材
編寫、拍攝,並且對《漢娜的遺言》這齣劇做出宣傳,無疑是需要勇氣的。第一,這是大
家所熟悉的題材,要拍出新意並不容易。第二,它很容易招致批評,而且批評可能來自四
面八方,例如教育人士、心理諮商師,以及無可避免的,影評家。雖然每一部影集都註定
會被批評,但《漢娜的遺言》讓我覺得很特別的一個地方是,它將劇情定調在一個很容易
兩面不討好的位置。我所說的兩面不討好,其中的兩面是:傳統正面處理自殺的一面,以
及追求戲劇張力最大化的一面,從這件事情,我認為這表示編劇及製作人對於這齣劇的整
體表達,有一個明確的宗旨。
為什麼說兩面不討好呢?如果上網尋找這齣劇的影評,你會發現兩種極端的評論同時出現
了:有人批評這齣劇將自殺這個舉動處理得太正面,也太赤裸,並且未經考慮。畢竟關於
自殺,研究顯示,看到描繪自殺的場景在螢幕中出現,與觀眾採取相同方式自殺這兩者之
間,是有其關聯性的。事實上,即便不談研究結果,也有一打的理由讓專家學者勸退想看
此劇的觀眾。另一方面,卻也有人對《漢娜的遺言》陳腔濫調的部分發出噓聲,認為它太
像輔導課會撥出的影片(我很後悔;假如我早知道,我就不會去了)。
這兩種批評都沒有錯,但他們各自的理想,都並不是《漢娜的遺言》所想要達成的。《漢
娜的遺言》所想要表達的事情很簡單,就像我之前寫的,並不需要列表出十三點來讓人理
解。不過我打算再延宕一下關於這件事情的討論,我想先討論這齣劇的編劇設計。
↑好的戲劇,只需要給人一個理由,就足以追完全部了。
一枚硬幣的兩面
在我的眼中,這齣劇有兩位主角:自殺的女主角漢娜(Hannah Baker),以及常與觀眾站
在同一視角的男主角克雷(Clay Jensen)。但它特別的地方在於,他們實際上沒有相互
扶持,也沒有暗中較勁,他們事實上各自扮演了一般主角的一個面向。漢娜扮演的是犯錯
與痛苦,克雷扮演的是了解與救贖,這個設計的精彩之處在於它非常吊人胃口,因為克雷
對於過去的了解(基於他跟大家都不太熟的事實上)是緩慢的,同時,現實中對於自殺事
件的調查也牽扯出人際的變動。所以等於是有兩條故事線同時進行,一條線是慢慢知道過
去的現在,另一條線則是在慢慢補完已經知道結局的過去,假如說在敘事上稍有不慎,觀
眾就會覺得看到的東西具有重複性,或者是說故事的人不小心走得太快,讓人困惑,但最
後節奏是恰到好處,不可不說是影視工業的一大佳作。
累積了無數細節而爆發出來的悲劇,往往會用結局的戲劇性,讓觀眾好奇過程,以取得說
故事的正當性。《漢娜的遺言》在結局的單一事件上,坦白說,並不算特別有戲劇張力,
這也讓人覺得其製作團隊對於這個故事,似乎懷有特別的使命感,在我看來,這是勇敢的
,更是加分的。而《漢娜的遺言》取得大家關注的手法,可以說是直球對決,它對於高中
生活做了很細緻的描繪,即便我不是美國的高中生,我都覺得有時候感同身受。此外,它
大量混合了過去與現在,讓人感到過去跟現在息息相關,觀眾似乎應該知道的都已經知道
了,但又忍不住繼續看下去,因為所有的補敘都無法掠過,都是了解當中人物的必須。
↑印象派畫作常見的特色是筆觸未經修飾而顯見,構圖寬廣無邊,尤其著重於光影的改變
、對時間的印象,並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為描繪對象。著名的藝術家有莫內(Claude
Monet)、馬內(Édouard Manet)、 ‧‧‧。摘錄自維基百科之「印象派」條目。
看《漢娜的遺言》的一個理由
而這就是看《漢娜的遺言》的一個理由--我們觀眾必須了解所有的故事,而我認為這也
是其製作團隊所想表達的。我上面所提到,批評《漢娜的遺言》的那兩方指責,必然沒有
考慮到這點。《漢娜的遺言》不是為了展露高中生生活放蕩與醜陋的一面而存在,也不是
為了阻止想要自殺的人們自殺而存在,它的製作是為了回應那些對於真實生活中的漢娜們
,所有的不理解與批評。
漢娜相信他人,她相信自己能從他人當中得到幸福,她相信表露自己的想法可以得到相同
的回報,她相信高中生活並不是用熬過去的,而是能夠藉由參與獲得人生美好的體驗。但
這些希望一一落空,因為大家並不在意她的幸福,也並不在意真實的想法,但這不代表對
她做出糟糕事情的人們本身很幸福,或者很樂在其中,他們只是不相信漢娜的理想,他們
寧願以他們自己的方式熬過高中生活。另一方面,克雷跟漢娜有許多相同之處,他想要從
他人當中得到幸福,他也時不時會說出自己的心聲,但他多少有些憤世嫉俗,也沒那麼相
信他人。
諷刺的是,漢娜與克雷最大的差別,應該就是在於自信。漢娜其實是個很有自信的人,她
總是覺得別人會喜歡她,或者至少重視她的話;另一方面,克雷的幽默常常建立在自嘲上
面,他之所以沒有回應漢娜的眼淚,主要也是因為他以為漢娜不需要自己。不過最後漢娜
的自信,卻只是銘刻成了懦弱的一面,克雷的怯懦卻爆發成了無數積極,甚至極端的舉動
,形成了贖罪的一面,他們的這兩面共同構成了名為主角的一枚硬幣,在整齣影集當中不
斷翻滾,並越滾越快,直到我們再也分不清楚這兩面各自的面貌,而只是看到一個模糊的
混合輪廓,這也就是漢娜與克雷相聚的理由了。
↑互補的人,經常會互相吸引聚集在一起。《漢娜的遺言》只不過是另一種形式。
錄音帶:無人能解的疑問
但還是有一個非常難以忽視的失誤,那就是觀眾不太清楚漢娜為什麼要留下這些錄音帶,
一個比較直覺的答案是漢娜想要復仇,但根據漢娜死前的表現,她其實也常責怪自己,而
且如果是為了復仇,為什麼不直接公布錄音帶就好了?而且為什麼克雷也在這份復仇的名
單之內呢?克雷說起來對她還算是不錯的。
漢娜萬念俱灰,她指責聽錄音帶的人,卻又無可避免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想要在自己已
無意識的虛無中得到理解。她沒有動機,卻做了所有想要活下來的人都會做的事情,那就
是大聲呼救。於是克雷只能創造出他以為漢娜想要的,或者他自己認為的正義。由於錄音
帶這件事情出現在整齣影集的開端,我們來不及質疑,後又太浸淫於故事的內容,結果就
造成了大部分人都津津有味地聽了(在我看來)沒有被清楚交代原因的錄音帶,這是一個
隨便的安排。
所以我們理解了漢娜的故事,但漢娜最終在她所架設的舞台上,她所選定的角色群中,成
為一個單薄且不斷消退的身影。也許這正是漢娜最大的問題,在所有對於高中困惑或不滿
的高中生中,她過去想要的已經被否定,而她對於未來已不知道該如何期待,她遂毫無意
志地說出自己的故事,這使得她成為了罕見的軟弱的主角。不要誤會,我知道任何人遭遇
了霸凌的事情、不友善的環境,都可能會變得軟弱,但我所質疑的是,在她作為主角的前
提之下,這是否合理。
↑再次澄清:我並沒有要指責任何自殺,或者遭遇此種不幸的人軟弱,我只是就主角的定
位來談──除非漢娜不是主角。但這樣的訊息真的是製作單位想要傳達的嗎?
冗長的失語,巨大的失誤
以戲劇張力來說,這必然是一個巨大的失誤。《漢娜的遺言》在編劇上有一個得天獨厚的
優勢,那就是真實與謊言的交織,漢娜可以是一個精心進行復仇的主角,她實際上恨所有
人,(甚至包括克雷),所以她想用自己的方式讓克雷攪亂這些人的高中生活。而這個故
事可以是克雷犯下錯誤,再嘗試找出真相,與已逝的漢娜進行鬥智的過程。當然,漢娜仍
舊可以是一個受害者,只是有了積極的作為,而在這個設定下,克雷的罪惡一開始是不理
解漢娜,後來則是不理解其他人,他的置身事外與善良使他成為了最痛苦的人。
而這個設定之所以沒有出現在觀眾的眼前,我認為可能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跟這整齣劇
所要表達的東西不符合。漢娜是個混亂的人,常常連自己都不理解,但她善良。這確立她
作為一個受害者,而且只是受害者的調性,不過這卻也讓她變得非常沒有個性,我只能說
,也許這就是製作團隊想要帶給我們的漢娜吧。但假若如此,那其實漢娜就連成為主角的
資格都令人質疑,這樣的效果真的是製作團隊想要的嗎?
↑決心一死的女生似乎不太需要說謊,但假如這個邏輯成立,那麼她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應
該被問:漢娜,妳幹嘛做這些事情?
已被續訂的第二季要怎麼辦?
據說《漢娜的遺言》已經被續訂第二季了,對此我有巨大的問號,是要演什麼?漢娜已死
,克雷可以成為一個截然不同的人,但不再為了漢娜行動的他,還有什麼行動的理由?他
的過去應該也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發展的東西了,至少在第一季沒有埋下伏筆。假如要針對
漢娜的過去來作前傳,那等於是有些翻案的意味,那麼先前對於漢娜角色定調的堅持,又
顯得有些可笑了。所以第二季跟漢娜的關係應該是蠻稀薄的,甚至可能讓人覺得為提而提
,這樣還有道理繼續拍第二季嗎?
儘管沒有道理,既然已被續訂,就一定會被生產出來。《漢娜的遺言》第一季是一個富有
使命感,敘事細膩的作品,儘管有些安排我不甚認同,但終究展現出了製作團隊的主觀創
作意志。然而對於未來的第二季,我不得不說,自己採取了悲觀的態度。但我終究還是會
看的,畢竟正是在這種心態下,看見佳作才會帶給人真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