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Netflix《紙牌屋》能紅只因一位實習生

作者: joanzkow (星浪)   2018-06-29 07:35:28
本世紀最扯的美劇驚人內幕:Netflix《紙牌屋》能紅只因一位實習生
我身邊有不少朋友跟我說,《紙牌屋》是 Netflix 用大數據製作出來的。上網搜了一下
,類似的論調還真不少,你會看到「你以為紙牌屋是創意?不,它是大數據和資料分析」
這種標題,也有像《壹週刊》這樣的報導:
「Netflix 從大數據了解所有使用者的觀看行為與習慣,發現有三大元素最受 Netflix
的觀眾喜愛:大衛芬奇導演、BBC 出品、凱文史貝西主演。Netflix 便根據這三個元素打
造自製節目《紙牌屋》,果真一推出就轟動市場。」
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我最近受邀去文化部主辦的「編劇與大數據」工作坊演講。在準備的過程中,我花一個下
午讀完《紙牌屋》的創作史,發現真實的情況和許多人的想像可能大不相同。
《紙牌屋》原本是 1989 年在英國出版一部政治小說,作者 Michael Dobbs 曾經是柴契
爾夫人的幕僚長。小說在 1990 年代被 BBC 改編為迷你影集,旋即大受歡迎,還被評為
英國最經典的 100 部影集之一。而後陸續有好萊塢大公司想要翻拍,但 Dobbs 都不肯授
權。
時間來到 2008 年。美國有一家獨立製片叫 Media Rights Capital(MRC),原本是拍電
影的,現在想開始做電視劇。在內部會議上,MRC 的實習生說:BBC《紙牌屋》好好看喔
,我們翻拍這個好不好?公司老闆 Modi Wiczyk 不理他。
在 Wiczyk 出差上飛機前,實習生把 BBC《紙牌屋》的 DVD 塞給他,並且說:你就在飛
機上用筆電看一下吧。
Wiczyk 才看了 20 分鐘,就立刻覺得《紙牌屋》做成美國影集會紅,下飛機就開始接洽
版權。因為 MRC 是小公司,Wiczyk 一再向 Dobbs 強調他們沒那麼商業取向,一定會尊
重原作,最後終於取得授權 。
版權拿到之後,MRC 決定邀請《社群網戰》的導演大衛芬奇來擔任本片監製,大衛芬奇隨
後又找來兩位共同監製,其中之一是《阿甘正傳》的編劇 Eric Roth。監製人選確定之後
,他們又找來 Beau Willimon 擔任編劇統籌,負責創作第一集劇本以及行話叫「show
Bible」的影集設定集。
劇本開發的過程就像是一趟英雄旅程。一般來說, 影視公司在組好主創團隊之後,不會
立刻開始寫劇本,而是先去各地做提案,希望有電視台願意投資取得首播權 。這樣做的
好處是比較沒有風險,先確定有電視台要播了再來創作。不過代價是,擔任資方的電視台
往往會對整部影集的走向與劇本指手劃腳,主創團隊的自由度可能會因此受限。
在一番取捨之後,Wiczyk 和其他幾位 MRC 的公司高層決定冒險。他們對《紙牌屋》很有
信心,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先把劇本做出來,再開始找電視台。他們花了九個月的時間,
花費超過 50 萬美金的預算,終於完成了影集設定和第一集劇本。這次不再是迷你影集,
而是每季 13 集的標準規格。
劇本完成後,監製大衛芬奇說他願意當導演。既然這部電視劇會由電影導演來拍,男主角
當然也要找電影明星來演囉。凱文史貝西就這樣被提出來了,他也欣然答應。
現在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紙牌屋》的主創團隊開始向 HBO、Starz、Showtime 等有線電
視台提案,希望他們能投資拿下首播權。然後大夥又跑去向 Netflix 提案,希望在有線
電視首播之後,Netflix 可以在網路上二輪重播。
一週後,Netflix 回覆願意,但他們要的是──首播權,範圍包括美國和加拿大 。
一般來說,面對全新影集,再加上 MRC 又是電視劇新手,電視台往往會要求製作公司先
試拍一集當樣本,一次只投資一季,之後且戰且走。但是,面對《紙牌屋》,Netflix 願
意無條件直接投資兩季!除此之外,合約裡的其他數字,包括首播期的長度與投資金額,
都和其他有限電視台能端出來的合約差不多。
不過,這份合約真正讓 MRC 感動的地方,在於 Netflix 保證他們不會干涉創作,也不會
剪片,讓《紙牌屋》的主創團隊可以完全自由發揮。這種百分之百的信任與自由,應該是
所有製片與導演夢寐以求卻往往求之不得的吧。Wiczyk 事後受訪時表示:在美國,已經
幾十年沒有獨立製片的影集不會被電視台亂剪片了!
但他們還是陷入了天人交戰。到底該不該把《紙牌屋》如此有潛力的計畫,交給毫無製作
經驗的 Netflix 來投資與首播呢?他們在有線電視台得到的機會該不該放棄?
後來發生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Netflix 在 2011 年取得授權,美國影集版的《紙牌屋》
叫好又叫座。然後,所謂「《紙牌屋》是靠大數據製作出來」的新聞卻在台灣和中國大陸
蔓延開來。
然而,從劇本開發到製作,到底哪裡用到了大數據?
去年,《紙牌屋》的其中一位編劇 John Mankiewicz 參加上海電影節,面對各界關於「
大數據傳聞」的好奇,他這樣回:「至少在劇本創作的環節,《紙牌屋》並沒有參考網路
數據。……一部電視劇的走紅,關乎導演、演員,更關乎有創意有深度的故事與講述故事
的手法,而市場本身充滿了偶然性,並非數據能夠算出。」
Netflix 的一位高階主管也說:「我們不大會去管創作的事。我們只負責找到對的人,給
予充分的自由和預算,讓他們把好故事拍出來。」
或許對 Netflix 來說,大數據分析幫他們相中了《紙牌屋》的團隊。但是對《紙牌屋》
來說,無論有沒有大數據,根據當年的情勢,他們都會找到能發光的地方,就算不是
Netflix,也會是 HBO 或其他老字號的戲劇台。
對的人、自由、好故事。這才是一部影集成功的關鍵。
最後,如果說《紙牌屋》還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示,我會說:要經營一家成功的公司,推出
受人歡迎的產品,就要先聘到對的實習生!
https://goo.gl/S3Ncsr
感覺蠻戲劇化的
作者: reski (山得)   2018-06-29 08:18:00
Netflix不干涉創作在業界真的蠻有名的,大概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導演願意和他們合作的主因,不過也因為這樣大量的內容品質參差不齊
作者: pinebox (pinebox)   2018-06-29 08:41:00
不干涉創作是學HBO的,絕非Netflix首創。
作者: opfaith (ilovetahara)   2018-06-29 08:54:00
所以實習生還是不重要啊,姓名都沒被提到
作者: yuherngshi (我要條碼貓拉><)   2018-06-29 09:21:00
5樓說的對XD 實習生是拿來炒新聞的 是誰不重要
作者: suckpopo (帥哥)   2018-06-29 09:41:00
柯林頓表示:呵呵
作者: catxfish (天空好藍)   2018-06-29 09:57:00
所以到最後這季終於這三個元素一個都不剩了
作者: pinebox (pinebox)   2018-06-29 10:12:00
https://tinyurl.com/y9a4zm3h 只能同情這個實習生了GOT有一個助理跑去跟D&D說:你們不覺得全家被野人殺光的小鬼應該加入 Night's Watch嗎?D&D想一想覺得這個建議有道理。結果這個助理被提拔為編劇,名字是 Dave Hill。
作者: Krisjenner   2018-06-29 14:29:00
柯林頓笑死XDD
作者: DMM (www.dmm.co.jp)   2018-06-29 16:41:00
4樓,內文跟推文並沒有說nf首創吧
作者: pinebox (pinebox)   2018-06-29 16:52:00
這段內文:"這份合約真正讓MRC感動的地方,在於Netflix保證他們不會干涉創作......Wiczyk事後受訪時表示:在美國,已經幾十年沒有獨立製片的影集不會被電視台亂剪片了!"這段話就是把HBO當空氣不存在啊。事實上,Netflix 老大Reed Hastings是世界上最崇拜HBO的人。美國電視台很少有"創作自由"這種東西,內容審查倒是家常便飯。是 HBO在製作 The Sopranos時打破慣例,居然只干預兩次,便全然放手(Six Feet Under 更創下零干預紀錄) Netflix只是有樣學樣而已,說不上是"幾十年"來第一個(這意思跟"首創"沒兩樣吧
作者: pollyyu (lucyinthesky)   2018-06-29 18:38:00
哈哈哈遇到Don Draper
作者: ksng1092 (ron)   2018-06-29 18:48:00
這篇文章本來就很奇怪了,我真的沒聽過紙牌屋是利用大數據來決定製作這回事
作者: SPZ (鹽酥雞)   2018-06-29 19:43:00
那個內文農場亂編一通的吧?
作者: pinebox (pinebox)   2018-06-29 20:28:00
嗯,不好意思,真有此事。 https://tinyurl.com/yckpkwv7HOC is the first victory of Big Data programming.
作者: ksng1092 (ron)   2018-06-29 20:53:00
可是這篇文在寫的就是推翻這件事啊XD兩種說法總會有一個是亂扯的XD
作者: pinebox (pinebox)   2018-06-29 20:57:00
XD說說美國電視台內容審查的趣事。Mulholland Dr.這部電影原本是David Lynch為ABC拍的電視劇pilot,結果Lynch跟ABC為了一坨狗屎爭鬧不休。Lynch看到地上狗屎童心大發,叫攝影師給我來一個大大的特寫,結果ABC說電視不准出現狗屎Lynch說我要狗屎,ABC說不准,Lynch說我要我要我要,ABC說不准不准不准。吵到最後電視劇就沒了 XD
作者: error123 (error)   2018-06-30 05:17:00
HBO還是有干預,Netflix這點非常值得讚賞
作者: mainline (OCISLY)   2018-06-30 08:55:00
HBO還是愛用pilot模式 畢竟其每年預算都是固定的 要開支票給人也還是怕砸鍋 看過pilot覺得質量okay才訂 它是不會怎麼干涉 可是事前很多都喬定定談好好的 不吻合觀點的就不下訂而已嘛Netflix用大數據訂劇這說法 沒錯啊 誤會都嘛是那些只看標題 內容就自個兒腦補代入 或看農場歪文而來 將用大數據訂劇看成是找來主創說我要這些那些元素 你給我就此拍一部影集出來準賣座不過人家根本就不是這麼玩的嘛 就拿較早出來的紐時報導內容好了 它說Netflix是知道大衛芬奇導的戲在串流表現好社交網路的觀眾都會由頭看到尾 Spacey演的戲也受歡迎 BBC的HoC串流數據也亮眼 就這幾點畫出的Venn圖 這組合交錯面積就很大 因此當初獲得MRC自薦就決定all in包下來其實由版權方面看就很清楚 HoC好些國家在電視都有播出藍光DVD也都有推出 因為著作權在MRC 網飛買下的是多國的獨佔串流權 確保美國全境獨家 雖然網飛是下訂金主 但紙牌屋的finance方面 跟一般電視劇沒兩樣 主要資金還是由MRC向銀行貸款而來 確保下著作權 投資回報是根據按長期各種授權金及固態銷量算的
作者: SE4NLN415 (SE4N)   2018-06-30 12:41:00
無聊
作者: lomos (光頭老大)   2018-06-30 20:00:00
不干涉創作,所以廢片好多
作者: pattda (無聊的人生)   2018-06-30 20:44:00
電影還是干預一下吧XD
作者: pinebox (pinebox)   2018-06-30 20:45:00
這篇文章也有錯誤。MRC是有打算向HBO, Showtime, AMC推銷
作者: pattda (無聊的人生)   2018-06-30 20:46:00
NF給的自由度是比HBO大很多 不是誰到HBO都能成功但到NF成功機會大很多
作者: pinebox (pinebox)   2018-06-30 20:47:00
但根本還沒前往推銷,就被 Netflix 下訂了。Wiczyk說: What The Shield was to FX, and Mad Men toAMC, and The Sopranos to HBO, we could be that withNetflix. 其實 Netflix第一部下訂的原創戲 Lilyhammer,也是刻意跟 The Sopranos 沾親帶故。
作者: roder (尊重 q( ̄︶ ̄)p 包容)   2018-07-02 03:13:00
標題就很有農場文的味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