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齣差點被攝影害死的ITV影集。
不知道ITV是在省些甚麼,連給攝影師配個背架馬甲也出不起嗎?
結果搞得整個畫面搖搖晃晃,大概是看這齣迷你劇最痛苦的地方。
還差點壞了一齣好劇....
本劇同樣改編自真實故事,甚至連劇中人物的姓名等等也都沒變動。
全劇共計6集,目前播到4,由於完全取材自當年相關有公開的資料,因此...後面的發展
大致都查得到。
故事描述一名盡責警探Steve Fulcher為了追查一名失蹤女子Sian的下落,進而揭發兇嫌
Halliwell原來還涉及其他女子遭虐殺的案件,然因Halliwell與其辯護律師的操弄,以及
Fulcher想要盡速問出真相,違反了相關規定,最後反倒是Fulcher被控違法取證等並被裁
定有罪,落得被迫辭職的下場。
這故事中同樣講述了刻板印象與謊言會給各個面向的當事人造成的影響。
一個聰明挑選自己被害人的高智商(低成就)兇手,要不是因為機緣巧合,誤殺了一名身家
清白,引起大眾全面性同情的「好」女孩,那麼或許他的犯行永遠也不會被揭露。
但同時間,那些給人不好印象,被認為不值得同情的被害人,即使他們也有對她們思思念
念、牽腸掛肚的家人,卻會因為她們的『形象不佳』,不會引發同情與關注,就這樣無聲
無息的被人遺忘,甚至當有能尋求正義的機會出現時,也會很快的被抹煞。
Sian的失蹤案從開始就震撼了一個原本平靜的Wiltshire,因為Sian可說是個身家清白的
好女孩,不過是與友人出門逛夜店,卻再也沒能回家。
Fulcher授命擔任調查小組負責人,他心中很清楚時間的緊迫,也知道不能太早打草驚蛇,
以免施壓過猛,嚇到了綁匪,進而危及可能只是淪為人質的Sian的性命。
然調查相關人員卻也清楚很有可能最後找到的會是一具冰冷的遺體,即使他們不斷地與時
間賽跑,拼命的過濾所有的監視畫面,並且很快地找到可疑的車輛與對象。
而巧合的是,Sian與後來Fulcher等逮捕Halliwell時,他出乎意料的大鳴大放供出的另一
名,或許也是第一名受害人的Becky是居住在同個社區,甚至兩家距離之近到可以相望。
然Becky因為父母離異走偏,染上毒癮等等,因此在媒體報導上近乎被描述為阻街妓女,她
的失蹤又受到離異父母彼此間的心結影響。她父親謊稱這些年來偶有見到女兒,因而一直
沒有正式報警,她的失蹤與命案也一直被忽視。
說真的,真不知道Becky的父親、她父親的家人這些年來為何要如此欺騙Becky的母親,
一直謊稱偶爾會見到Becky,讓她母親無法提報失蹤案。
若非她母親有關注鄰居女兒失蹤命案的報導,認為與Becky有些相似處而姑且一試,那麼
已成一副枯骨的Becky,或許只會成為證物室(紀錄)中的一名無名女子。
雖然Halliwell供出了自己也犯下了殺害Becky的自白,但這部分因為欠缺急迫與正當性,
導致法官最後裁定Fulcher在現場沒有完整記錄的取證違法無效,因而繼續被擱置。
更甚者是Becky的生父不知道是要撇清自己的責任,還是在找怪罪對象,居然還向警方投訴
Fulcher瀆職。
即使真正關心Becky的母親不斷表示自己對Fulcher的努力永誌於心,但他們(或者該說
Becky的生父)對於司法沒能及早給他們一個公道的責難,最後莫名的就全轉嫁到Fulcher的
頭上了。
基本上,Fulcher感覺就像是成為各部門角力下的犧牲品。
個人為何會同情Fulcher的原因是,當他得知Halliwell有近似連續殺人魔的特質-
他平常像是普通的計程車司機,但又自稱他無法遏止自己殺人的衝動,Sian就是因此受害
,而Becky與Sian兩案相隔時間極長,通常不可能會如此;Halliwell在獄中的通聯又揭露
了他有提及其他八起可疑失蹤案件等等,讓Fulcher認為真應有追查下去的必要。
當時都已經準備就那段期間內的失蹤案進行交叉比對,然...
然因Halliwell所挑選的對象都是深夜隻身在夜店區遊蕩的女子,絕大多數都有賣春等偏差
背景,與家人的關係可能疏遠,因而沒有人會多在乎這些最後都消失於人間女子的下落。
高層又因為Fulcher的取證過程,特別是Becky命案的自白取證部分,成為辯方律師攻訐的
標靶,因而不想繼續深究下去,認為光靠罪證確鑿,不需要自白輔佐的Sian案即可將人定
罪。
而Halliwell也很識相(聰明)的達成認罪協商,就將其他被害人與可能想查明真相家屬的需
要都給甩到腦後了。
PS.在2016年,Halliwell終於因為涉嫌謀殺Becky而被起訴及定罪,但這距離Becky被推定
身亡時間-2003年,相隔了13年。
但是Sian案的部分,在2011年初遇害的她,兇手Halliwell在2012年就因認罪而定罪。
雖然這其中有事證多寡與證據力等問題存在,但也可見在大眾眼中形象迥異的兩個被害人
她們與家屬在尋求司法正義的過程中,有著怎樣的差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