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戲的重點不是兇殺案,而是處世。
Mare一開始的呈現形象,讓我以為劇情走向是要讓她為自己的剛愎而嘗到後果。
之後很快發現她所有的獨斷(「Katie案再查N年也不會有結果」)都有本錢,
因為她的確是個極有本事的警探。
(雖然她最終的確自打嘴巴了,
但劇中並不是用「後果」這個負面角度來呈現,而是「成長」。
女兒為她下的結論:她明明就愛著這個小鎮。)
不知是演員演得太鮮明,還是我眼太利,(還是我狗血劇看太多,)
Zabel一出場,我就想:
慘了。這人並沒有符合名氣的本事。而且日後必會迷戀Mare,還是有點煩的那種。
……天啊我怎麼這麼準~
雖然我沒有料到他的死亡。
「我一直不敢嘗試新口味。」他說。
看著他在約會餐桌上尷尬想話題的模樣,我心疼到幾乎按下暫停鍵不忍卒睹。
(我最怕看到這種畫面——原來這就是我一輩子都不敢交男友的原因啊(咦))
媽媽叮嚀他注意安全時,
他說:他是時候嘗試冒險了。
這句話才是flag,他一講就死了。
比較唐突的橋段是Mare拜訪喪子母親那幕。
我一直覺得Mare還是懂人情世故的,只是她忙得要命、而且怒得要命,
(忙著用各種案件把自己喪子的自責情緒壓下去,)
所以出手快狠而傷人。
但Mare對Zabel媽媽講的慰問句實在太白(目)了。
(用膝蓋想也知道Mare在Z媽眼裡的形象是誘惑兒子去冒險而死的,
何況Mare明明觀察過Z媽的眼神、
明明聽過Zabel轉述Z媽說Mare是為了案件而答應約會,
也知道現場她不具警探身份、沒有帶槍,而提高了危機,)
這幕處理得稍嫌粗糙,像是特地為了看不懂的觀眾來點爆暗藏已久的矛盾,
把衝突放大來吸引收視。
我覺得這段慰問台詞可以再寫得細微深刻一點,在兼顧呈現矛盾的前提下。
最後一集的幕後花絮提到口音訓練。
印象中美劇講究口音,
我以為這是尋常通則了,想不到仍重要到他們放了一長段描述在花絮裡。
很感謝劇組這麼細心的維護這整個小鎮的氛圍(包括口音),
讓我浸淫其中。
有人評點有些角色冗贅,與兇殺案無關,可以剔除以加速步調,
但我覺得每個角色都有份量,
因為在我眼中這部戲的重點就不是兇殺案,而是這整個小鎮的風情與人情。
(雖然我的確是因為兇殺案才想看這部的啦~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