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得有點匆忙,不過還是從兩個部分來說好了:
第一部分:看板活動
先說明,除了「前線大作戰」部分沒參與之外(因為「行動管制令」限制,能自由移動的
範圍受到很大的拘束),其他兩個活動——「綠色大數據」、「環保調查局」,我本身都
有參加。
針對「綠色大數據」部分:
除了其中一兩題有認真上網查詢之外,其餘因為時間上的關係,都是看推文的主流選擇而
跟著「人云亦云」答下去…… :(
不管怎樣,先抽樣針對部分題目,談一談個人感想:
一、「台灣主要垃圾處理方式」:
如果拿來國對國比較的話,其實不難發現,在某些地方中,「回收再利用」的比例還
遠遠不如「衛生掩埋」及「焚化」的處理呢……
但不管怎樣,要是對於環保的認識有所提高,也許說不定有朝一日,垃圾土埋場及焚
化爐的使用量會呈現下降的趨勢吧?
二、「海洋廢棄物『數量』」:
不管在哪裡,感覺趨勢都是一樣的吧?不管是哪一種垃圾類型(寶特瓶、保麗龍等)
都好,隨處亂扔就已經不是很好的習慣了,因此說真的,假如在海灘有垃圾桶的話,
就該正確扔進去,如無也不應讓垃圾任由海浪漂走。
三、「貼上節能標章的產品之能源效率」:
近年來,在更換家電的時候,一般上都會開始想這個問題了呢,畢竟在減碳的同時,
也要為住家電費著想。因此,就其節電效率來看,無形中也是在為環保出一份力。
針對「環保調查局」部分:
大概對照了最終結果,如果沒計算錯誤的話,個人猜到了其中的三題(即「是否有每週一
天蔬食日的習慣」、「是否曾經打開家中的冷氣機」及「是否曾經參加過淨灘活動」)
無論如何,從整體來看,就其中一些部分來講
在生活踐行上,的確有一些會有一定程度上的困難(坦白說,個人每天晚上睡覺時,都會
吹冷氣)
但一切看來,還是以「量力而為」作前提,盡力避免讓地球病得更重吧。
第二部分:現實生活
想說的話不多,但還是略提一些感想、反思:
每天早上出門晨運(大概在住宅區範圍內慢走)時,不時都會看到有垃圾亂扔,且當中更
是包括了已使用過的口罩,想撿起來丟進垃圾桶時,卻會因為對感染 COVID-19 有一定的
擔心與恐懼感,最後只能作罷。如今想起來,真的不禁要問一句,「就算自己不懂得如何
避免危害環境,難道可以自私到不為人家的性命安危著想嗎?」
雖然因為疫情而不能以團體的名義,為環保出力協助(如撿垃圾、淨灘淨河等),但以個
體層次來看,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也會影響地球的作息。
因此總的來說,雖然無法隨便出門亂跑,但於環保的努力上,還是要持續前進。唯有這樣
,才能好好給地球一個交待,避免讓她進一步蒙受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