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極震盪」成因不明 台灣受「太平洋震盪」影響大

作者: rastus1237 (RAS)   2010-01-10 23:25:35
記者吳舒婷/台北報導
近來北半球受「北極震盪」影響,寒流一波接著一波報到。天氣風險公司天氣分析師謝和
修表示,全球受到環流影響,另有「南極震盪」、「太平洋震盪」(即聖嬰、反聖嬰現象)
、「北大西洋震盪」等,以較「庶民」的說法,北極冷低壓環流具週期性地增強或減弱,
當環流減慢時,冷空氣溢散出來,就是所謂的「北極震盪」。
謝和修受訪時表示,「北極震盪」是在80年代才發現,經過多年研究,發現台灣也曾於民
國52年1月8日出現超低溫紀錄,台北地區更在1月28日低溫跌破零度,由於當時聖嬰現象
並不強,因此推測與「北極震盪」有較大關聯性。
多數民眾對「北極震盪」甚為陌生,謝和修將北極比喻為裝水的碗,當冷低壓減慢,碗壁
變淺,冷空氣就如碗中的水一樣,會慢慢外流出來,導致中高緯度地區氣溫「溜滑梯」。
他說,出現「聖嬰」、「反聖嬰」預報期為1年至1年半,但是因為「北極震盪」週期性較
不規律,也較難預測,因此去年氣象預報皆稱會出現「暖冬」。
除「北極震盪」外,是否還有「南極震盪」的說法?謝和修表示,因為受到環流影響,也
會出現「太平洋震盪」、「南極震盪」、「北大西洋震盪」、「北太平洋震盪」等具週期
性的現象,至於位處中低緯度的台灣則受「太平洋震盪」影響極大,即是「聖嬰」與「反
聖嬰」現象,「南極震盪」則對北半球不具影響力。
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與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副教授楊之遠投稿媒體指出,北極震盪
約每10年發生一次,不過可預報度甚低,僅一至兩週的預報期,可能造成北半球大範圍低
溫現象,1月下旬前可望恢復正常狀況。
北半球出現的極端氣候,英國遭逢29年來持續時間最久的一道冷鋒,南韓首爾出現近7年
來最冷的攝氏零下14度,北京近日降雪更創下1951年以來新高紀錄,氣象專家表示,是因
為北極的環流強度在去年12月10日,出現60年來最弱的一次,造成所謂的「北極震盪」
(Arctic Oscillation)。
至於新名詞「北極震盪」指的又是什麼?彭啟明、楊之遠指出,「北極震盪」是北半球的
冷空氣源頭「北極」交替出現的氣壓週期變化現象,當低壓強時,引發環流增強鎖住冷空
氣不致大幅影響北半球,北半球冬天溫度也會比平常來得高,稱為「正相位」(暖相位)。
當低壓弱時,其周圍之環流也減弱,冷空氣隨著流洩至北半球,北半球冬天溫度也會比平
常來得低,稱為「負相位」(冷相位)。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對「北極震盪」做出明確解釋,指在北極有個低壓區,氣流呈
順時針環流轉動,強弱交替是正常的大氣現象,若出現「正相位」,北半球會變暖,「負
相位」則因弱環流,北半球會受冷空氣壟罩。
此外是否因暖化造成此極端氣候的出現,地球真的有暖化嗎?根據科羅拉多州的美國大氣
研究中心氣象專家的說法,指北極震盪產生的寒冬是自然現象,目前原因不明,不過暖化
則會造成極端氣候出現頻率增加,包括熱浪、乾旱,甚至是寒流,且暖化持續進行下,寒
流帶來創紀錄的超低溫,未來會逐漸減少。
英國劍橋大學是考特極地研究院(Scott Polar Research Institute)的兩位科學家得研究
指出,位於福藍海峽(Fram Strait),介於司伐爾巴得(Svalbard)及格林蘭(Greenland)間
的海冰在近20年間厚度已變薄近43%,也會連帶影響高緯度的氣候狀況。目前也有許多科
學家認定,造成北極海冰變薄的最主要原因除了人為影響外,部份是受到自然氣候現象北
極震盪影響所致。
鄭明典指出,台灣位於冷氣團邊陲,暫時不會受太大影響,不至於出現像歐洲、北美與中
國嚴重的暴風雪,不過因北極震盪成因不明,範圍會不會擴大,甚至波及台灣,仍待觀察

============================================================================
北極震盪這個名詞最近似乎很夯
星期五班 B97607047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